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Ricardo專欄】歡迎進入夢魘世界:《穆荷蘭大道》的聲與像

【Ricardo專欄】歡迎進入夢魘世界:《穆荷蘭大道》的聲與像
Photo Credit:東昊影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貝德拉曼堤的電影配樂是超越時代的,他的作品勾勒出一幕幕遼闊的寬比例畫面,就算沒有林區的影像,這些節奏低緩、帶有某種惡意的弦樂曲,仍然能夠提供你一個永恆無盡的黑夜。

1990年,一部懸疑驚悚的電視劇《雙峰》在全美電視網上映,它的劇情充滿了懸疑、驚奇的畫面元素,為過去正統的電視劇拍攝手法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衝擊。該劇造成的轟動,在整個90年代初期,也只有《X檔案》(比《雙峰》晚3年)堪可比擬。導演及原創劇本撰寫者大衛.林區(David Lynch)陸續又拍攝了幾部電視劇《On the Air》、《雙峰:與火同行》、《Hotel Room》、電影《驚狂》(Lost Highway)以及後來由英國BBC文化頻道舉辦,經全球36個國家,177位影評共同票選為21世紀至今最偉大的電影《穆荷蘭大道》。

然而相信觀賞過《穆荷蘭大道》電影的人,大概99%的觀眾無法第一時間看懂這部電影到底在拍什麼,它的劇情看似斷裂,前後無法連貫,時間錯置,人物角色關係混淆,甚至一人分飾兩角,加上畫面元素的塑造,一如導演一貫的手法,節奏緩慢、黑闇的氛圍,讓人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界線在哪。

大衛.林區的電影一向如此,如果你仍相信「作者論」這樣的電影理論,那麼林區的電影作品強烈的個人風格,肯定是你的心頭好。他的影像風格同樣延續到配樂中。林區賴以成名的《雙峰》、《藍絲絨》及《穆荷蘭大道》,都採用了作曲家安傑洛.貝德拉曼堤(Angelo Badalamenti),而貝德拉曼堤也完美地掌握了林區的影像氛圍。貝德拉曼堤到底有什麼秘訣,能讓林區獨鍾情他的配樂?

林區開拍《雙峰》時,找來貝德拉曼堤討論影片構想時,他對作曲家說,他希望音樂、意象和劇情敘述是能夠交織在一起,所以他告訴貝德拉曼堤,想像在夜幕低垂的晚上,獨自一人在樹林裡,晚風吹過林梢,一隻貓頭鷹不時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接著,貝德拉曼堤便幫林區譜寫設計了一個節奏緩慢、低迴、且帶有不祥之感的聲音主題。而這樣的曲調後來便成為大家所熟悉的〈雙峰主題曲〉(Twin Peak Theme)。11年後,貝德拉曼堤用了同樣高明的編曲手法,創造了《穆荷蘭大道》電影原聲帶中的同名曲〈穆荷蘭大道〉,旋律曲調比起前者更加壓抑黑暗。

貝德拉曼堤為林區譜寫的電影配樂,其厲害之處在於為作品建構了強烈的意象,凡是聽過、看過《雙峰》的觀眾,莫不對該片的主題曲留下深刻印象,只要一哼起那段旋律,就像是打開了傳送門,讓聽者立刻轉換到螢幕/銀幕裡另一個陰鬱低迴的時空。除此之外,他還為影片各個場景設計了幾段他們稱之為「柴火」的「聲音回饋」組合,供導演依據情需要使用。這些「柴火」巧妙地配合了導演想達成的情緒煽動。貝德拉曼堤創作的弦樂曲絕大多是單音組成,沒有太多情緒渲染,但整個弦樂團琴弓拉開的聲響空間卻帶有十足的驅迫力量。這些正是林區要的,一種無盡迴旋、拉扯的黑暗世界。

《穆荷蘭大道》電影原聲帶大抵分成幾個部分,除了貝德拉曼堤的原創配樂外,還包括了幾首40、50年代流行的曲目,如米爾特.巴克納(Milt Buckner)帶有爵士風味的〈The Beast〉、索尼.博伊.威廉森二世(Sonny Boy Williamson II)的藍調曲〈Bring It On Home〉和一開頭出現的〈Jitterbug〉,中段女主角到片場看到的〈Sixteen Reasons〉、〈I've Told Every Little Star〉等老歌跳唱錄影。

這些帶有懷舊意味的老歌,很明顯不僅是導演個人偏好,幾乎每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暗示意味。譬如片中兩位女主角去到一間名為「Silencio」的夜間表演俱樂部中,看到一位對嘴唱歌者演唱預先錄製好的歌曲〈Llorando〉。喜愛老歌的觀眾都知道,這首歌是50年代搖滾歌手羅伊.奧比森(Roy Orbison)的成名曲〈Crying〉改編而來的拉丁版本。遠在《雙峰》時代,〈Crying〉就已經被林區使用過一次了。

大衛.林區出了名喜歡猜謎語、埋深梗的遊戲,電影裡頭沒頭沒尾的劇情安排,常常造成觀眾的困惑,那麼電影裡的音樂就是導演給觀眾的提示。大衛.林區電影中出現的老歌,向來就不只是單純的歌曲而已,它們都有一定程度的訊息暗示。在這部片中,除了兩位女主角日常、枯燥的對話外,幾乎所有的歌曲都隱含了她們兩位同性戀情的轉折與變化,還記得當麗塔一聽到〈Llorando〉歌唱時開始全身猛烈顫抖的情境嗎?還記得麗塔開始跟片中導演調情時,背景老歌的演唱嗎?這些歌曲都代表更深一層的隱喻:幻想、幻滅與絕望的哭泣。

說來,林區作品中豐富的層次感,貝德拉曼堤的創作功不可沒。他幫助電影鋪好了最底層的聲影基石,打造了不安、經常造成視覺混淆的神秘感。《雙峰》及後來的原聲帶專輯,在全美大賣、全球熱銷,《穆荷蘭大道》的電影原聲帶也一時蔚為風潮,有著亮眼的銷售成績。更重要的是,貝德拉曼堤的音樂和林區的電影,影響了後來崛起的音樂人如瑪麗蓮.曼森(Marilyn Manson)、魔比(Moby)、和近幾年崛起的新生代女歌手拉娜.德芮(Lana Del Rey)。

貝德拉曼堤的電影配樂是超越時代的,他的作品勾勒出一幕幕遼闊的寬比例畫面,就算沒有林區的影像,這些節奏低緩、帶有某種惡意的弦樂曲,仍然能夠提供你一個永恆無盡的黑夜。就像是電影裡頭的那些古怪、詭譎的聲音與角色,彷彿就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著你,迎接你踏入它們難以喚醒的夢魘世界裡。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