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數千顆蒲公英種子,在妳心裡植入母女關係的錯誤信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謂信念,就是我們本質上信以為真的事實:地球是圓的,天空是藍的,我身為女兒的工作就是放下個人喜好,全心讓母親快樂——但真該如此嗎?
文: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唐娜・費瑟(Donna Frazier Glynn)
了解真相的第一步
「我開始明白那不是我的錯。」
- 明明想拒絕,卻總是答應母親的要求。
- 妳誓言捍衛自己的權利,卻還是節節敗退。
- 妳找不到往前走的方法,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也不知如何走出母親的陰影。
以上說詞全都不合邏輯。理智上,妳也明白還有其他的選擇。「我是成年人了,應該有辦法拒絕和母親午餐,而且不用被罪惡感淹沒。」妳告訴自己,「我把朋友的午餐之約改期就不覺得有問題呀!明明是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到?」
其實是因為妳的反應已經被設定好了。女兒從母親那裡接收到的訊息,就像數千顆蒲公英種子,在妳心裡植入了面對自我及母女關係的錯誤信念。如果是一段健全的母女關係,妳所接受的訊息應該包括:關愛,以及幫助妳建立自信、好好成長並成為獨立個體的元素。
不過,實際情況往往相反。比起妳的需求,母親更在意自己的需求,而且光是應付自己的煩惱就分身乏術。我們常見到無愛母親將自己的傷人行為合理化,甚至將責任推到妳身上。我們也常見到女兒認為真是自己的錯,於是即便在成年後面對母親,仍會出現自我挫敗的行為模式。妳被一組缺陷訊息進行了錯誤設定,導致無法以自身最佳利益為前提行動,反而將母親的需求置於優先順位。
那些訊息不只以語言形式傳遞,還會透過母親對妳的作為及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嘆氣,不贊同地翻白眼,在妳順從時露出微笑,或在妳不順從時憤怒地保持沉默。這些來自她的指令及回饋無所不在,足以確保妳們之間的權力天平往她的方向傾斜,同時扭曲、限制了妳對自我認同、價值、優勢及生存定位的認知。就算成年後與母親保持距離,妳的人生樣貌仍奠基於早期由她做出的設定。因此,在轉換設定、改變母女關係,並重新了解自己及未來的可能性之前,妳必須先找出夾藏在那些訊息之內的謊言,才能一步步拆解原本自我挫敗的設定。
這正是本章一開始要做的事。
這項工程非常具有影響力,也非常累人,必須一步一步慢慢來。首先,我們會聚焦於母親針對孩子進行設定的運作過程,接著仔細檢視其中最容易處理的元素:妳的信念。
進行「設定」的基本原則:從「妳」變成「我」
當母親見到腳步蹣跚的孩子努力學習走路,於是臉上拉開微笑,一邊伸手幫忙,一邊說:「妳好棒!瞧瞧妳!妳在走路呢!妳已經是個小運動員了呀!」就在那一刻(以及之後數千個類似的時刻),許多訊息從母親傳遞向孩子,而孩子也全面接受:「媽媽有注意我在做什麼,也很關心。她愛我。我很棒。我正在走路。」
對於依賴父母才能存活的小孩而言,全能母親的微笑稱讚意義深重,於是,為了獲得類似的回饋,孩子會繼續做出足以使母親滿意的行為。相對而言,母親的嚴厲批判就嚇人多了,孩子會因此深信:「如果讓媽媽不開心,我大概就活不下去了。她可能會丟下我自力求生。」但無論母親傳遞的是正面或負面的訊息,孩子都會全盤接受,並據此建立對自己的核心認知。母親的「妳」,於是成為女兒的「我」。
所有孩子都是將訊息內化後,建立起最初也最深刻的自我信念。這些訊息多年來如同空氣般存在於我們身邊,我們本能地信以為真,從沒想到質疑其真偽。假如我們從小受到了各種稱讚及鼓勵,那當然很棒,因為能據此形成「我既強壯又有能力」、「我是一個好人」、「我很有毅力」及「我很可愛」等信念。所謂信念,就是人們看待自己時,堅信不疑的觀念、態度、期待和觀點,無論其中對錯。但無愛母親灌輸孩子的信念,卻充滿了謬誤又具有高度毀滅性。
許多讀者的母親常透過描述「妳」,來反映自己的不滿、批判和無助。「妳真自私。」「只有妳能把一切處理好。」「妳害我都不開心到病了。」一旦這些訊息被內化為信念,就不會只是安靜棲息於妳體內,反而會觸發許多痛苦感受。妳必須跟這些認定妳糟糕、粗心、自私又無能的信念對抗。妳會試圖與這些聲音爭論,但又擔心這些評論其實沒錯。假如沒錯又該怎麼辦呢?妳會努力證明自己不是這種人,但大多時候仍痛苦不堪。妳覺得傷心、憤怒、愧疚、尷尬、憂煩、羞愧、尖酸、叛逆、糟糕、認命……總之,全是傷人的情緒。
然後呢?這些痛苦感受開始讓人出現自我挫敗行為。若妳的自戀或控制狂母親讓妳覺得永遠不可能符合她(或任何人)的標準,這種錯誤信念會使妳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甚至覺得低人一等又能力不足。此外,因為這些情緒,妳很可能在面對感情時設下過低標準,刻意不讓自己擁有成功的好關係,或者在遇到好的工作機會時退縮,然後說服自己,反正最想要的工作已經沒得到了,之後努不努力也沒差,何必逼迫自己去面對更多的羞恥與失望呢?妳的腦中有一個聲音告訴妳:「畢竟我永遠都不夠好。我毫無競爭力。」
那是誰的聲音?是妳母親的聲音。為了符合誰的利益?她的。自戀的母親不會明擺著告訴妳:「壓抑自己好讓我看起來比較體面。」控制狂母親也用不著說:「趕快透過妳的失敗來證明我是對的。」她所灌輸的設定早已在妳體內運作,就算人不在場也一樣。
當妳發現深陷類似自我挫敗的行為中,可以確定背後一定有個運作機制:錯誤信念,創造出痛苦的感受;而為了迴避或減緩痛苦,妳會下意識地選擇不健康的行為模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此機制如何運作,以下提供更詳細的例子。
- 錯誤信念的運作機制
一、身為孩子,妳會吸收來自母親的訊息
打從妳還很小的時候,總是憂鬱的母親就告訴妳,「沒有妳真的不行。這個家是靠著妳才沒垮。妳真是為我奉獻的小天使。」只有當妳(才八歲)為全家煮飯時,她才會露出微笑;又或者她明明窩在房裡看電視,妳卻得幫她打電話給主管請病假,才能得到她的稱許。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