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2017台灣電影市場觀察:好萊塢所向披靡,台片發行數第四、票房第二

【圖表】2017台灣電影市場觀察:好萊塢所向披靡,台片發行數第四、票房第二
Photo credit: Jake Hills on Unsplash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7年是台灣電影票房透明化後,第一個完整公開的年份。本文整理過去一年的票房資料,比較各國電影票房排行與差異。從中可看出美國電影的票房,與其他國家電影的票房,有著巨幅的差異。

(2018/1/5更新:原文資料分析至2017/12/24,更新加入2017年最後一週資料。)

2017年是台灣電影票房透明化後,第一個完整公開資訊的年份。

過去台灣電影票房資訊,不會公開給大眾知曉。但從2016年11月開始,國家電影中心以每月一次的頻率公開這些資料,到了2017年10月更新的頻率變為每週一次。公開的資料包含銷售金額、銷售票數(觀影人次)、上映院數、上映日期、申請人、出品人等資訊。

藉由這些資訊,讓我們瞭解2017年台灣的電影票房狀況。截至12月31日的公布資料,2017年共有649電影上映。最多是來自美國,共170部電影(佔26.2%),第二是日本111部(佔17.1%),第三是法國67部電影,而台灣則是排行第四,共有64部電影(佔9.9%)。

電影上映數與票房比例更新到1231-電影數

2017年總共賣出100.5億的票房銷售金額,觀影人次(銷售票數)達到4,308萬1,847人次,平均每人次貢獻約233元。美國出品的電影,雖然發行數佔26.2%,但75.5億的票房,佔了總票房的四分之三(75.07%)。排行第二的則是發行數佔9.9%的台灣電影,獲得7.23億的票房,佔了總票房的7.19%(不足一成)。第三是發行數佔17.1%的日本電影,貢獻了5.11%的票房,其他國家電影的票房則都沒有超過3%。

電影上映數與票房比例更新到1231-票房比例
電影上映數與票房比例更新到1231-電影數與票房比較

再從單一電影的表現來看,票房銷售金額總排行第一名的是《玩命關頭8》,共賣出6.5億元的票房,單這一部電影的票房就佔了全部票房的6.47%,比日本所有電影加總的票房還高。

而總排行前20名則幾乎都是美國電影,只有兩部非美國電影,來自印度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與泰國的《模犯生》。而台灣出品的電影第一名則是《紅衣小女孩2》,位於總排行的第27名,也是台灣今年唯一一部破億票房的電影。南韓也有一部破億的電影進入前30名內,是在12月22日才上映的《與神同行》。

2017電影總票房更新到1231

接著我們再來分別比較美國、台灣、日本出品電影的票房排行與類型。

美國電影:英雄當道,但打不過開快車的

美國排行前10名的電影中,有3部是續集電影,玩命關頭、金牌特務、惡靈古堡。鬼傳奇則是重開機的電影。而超級英雄電影則有4部,兩部是漫威英雄(雷神與蜘蛛人),兩部是DC英雄(神力女超人與正義聯盟);另一部屬於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星際異攻隊2,則是排在第19名。

從票房來看,玩命關頭8的票房特別好,超過6億,接近第二名的兩倍。而其他電影雖然都有破億,但是都低於3.5億票房。

各國排行榜更新到1231-美國

日本電影:動畫才是王道

來自日本的電影中,排行前10名的電影中,有7部是動畫電影,其中2部是柯南電影;3部是真人電影,而這幾部真人電影則都改編自動畫與小說。票房表現可以分成兩個級距,前四名票房都高於5000萬,而5-10名則都低於3000萬。

各國排行榜更新到1231-日本

台灣電影:型態多元

最後來看台灣的電影,2017年排行前三名的是《紅衣小女孩2》、《血觀音》、《吃吃的愛》,《血觀音》在2017年最後一週,票房終於超過《吃吃的愛》,目前仍持續上映中。而話題性與討論度很高的《目擊者》、《大佛普拉》、《台北物語》,則分別是第5、10、21名。

各國排行榜更新到1231-台灣

紅衣小女來是票房唯一破億的電影,而第6-10名的都低於5000萬票房。回過頭看,美國電影票房前24名的電影,都有破億的成績;而超過5000萬的電影,則有39部。

台灣票房佔世界票房比例不高

在台灣上映的美國電影票房,成績都非常好,票房破億的電影超過20部。那麼,台灣的票房市場佔了世界市場的多少比例呢?

下表是將台灣票房前十名的電影銷售金額(1:32比例換算成美金),跟世界票房相比。從中可以看出,台灣票房在世界票房的佔比不高,大多不會超過3%。

美國電影-台灣與世界票房比較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