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報導的技藝》:最出色的導言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報導的技藝》:最出色的導言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的目標是馬上讓讀者投入時間,繼續讀下去。所以,任何導言——尤其是第一段(如果導言不止一段)——不僅要抓住讀者的注意力,還要讓他產生讀下去的慾望。只要他多讀幾行,投入一些時間,他就會耐著性子繼續讀下去。

文:威廉・布隆代爾(William E. Blundell)

組織素材時,我們就像打造藝術品的工藝師,需要做上百個小決定。每個故事有如不同的工藝品,都是獨特的挑戰。然而,儘管每篇故事遇到的問題和決定不盡相同,但整體來看,每篇故事都有一些共通點——亦即每篇故事中所做的重要考量。巧妙地處理這些關鍵元素,就能為故事增添可讀性。這些元素都很重要,值得詳細探討。

處理導言

一個人花了二二.九五美元買下小說後,通常會耐著性子讀完前二十幾頁的內容。即使一開始讀得懵懵懂懂,他也會堅持下去。一來是因為他不願承認自己浪費了二二.九五美元,二來是因為小說的形式讓他已有心理準備,願意長時間坐下來翻閱,他並未期待故事迅速地展開。

但同一人閱讀報紙時,態度就全然不同了。一份報紙很便宜,所以報上若沒有吸引他的內容,他會毫不猶豫地把報紙扔在一邊。他在報紙上投資的金額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他懶洋洋地翻著報紙,不耐煩地瀏覽版面,想立刻看到吸引他的內容,而且希望故事的內容迅速發展。他讀小說時,不會有那種態度,但是翻閱報紙時,讀者參與的第一階段是:要求作者必須吸引他,抓住他的好奇心,給他繼續讀下去的理由。如果導言沒有那種效果,他會馬上跳過,所以故事的後面寫得再好,他也不會知道。

我們的目標是馬上讓讀者投入時間,繼續讀下去。所以,任何導言——尤其是第一段(如果導言不止一段)——不僅要抓住讀者的注意力,還要讓他產生讀下去的慾望。只要他多讀幾行,投入一些時間,他就會耐著性子繼續讀下去。導言究竟是什麼形式,其實不重要,只要它與故事有關,又能激起讀者的好奇心就夠了。導言可以寫令人難以抗拒的主題,例如火星人入侵紐澤西,作者只需要把這個資訊放在第一段,就能吸引讀者的關注。導言也可以是優美的背景鋪陳,讓讀者讀來心曠神怡,想繼續看更多精彩的敘述。

拋開這些誘人的手法不談,我看過的最出色導言,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質:神祕感。第一段讀完後,讓讀者心中留下一個懸而未解的問題,促使他繼續讀後面的段落,找出答案。底下的導言就是一例:

去年暑假的某天,小男孩比利.夏農(Bill Shannon)來到唐瑟薩海灘(Don CeSar Beach)。他跳進墨西哥灣裡游泳,游到接近深水區的標示時,突然感到腳邊擦過一個很有彈性的東西,眼前浮現了魚鰭。

這段文字是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市灣點國小的四年級學生凱林.傅雷澤(Karin Fraser)所寫的。那個魚鰭其實是某隻友善的海豚,但傅雷澤的導言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一探究竟。他那樣寫也滿足了讀者未說出口的要求。

導言使用引述時,也可以製造神祕效果,以下是一例: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報導)查爾斯.戴維斯(Charles Davis)說:「我的工作就好像每天有人吻我,吻到我嘴巴都疼了,但我很愛這份工作。」

這個導言讀來俗氣,但它發揮效果了。讀者一看就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的工作究竟是什麼。繼續讀下去以後,我們發現戴維斯是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的貨運部高管。貨運公司為了拿到奇異公司的生意,都非常積極地拍他馬屁,而且奇異公司和其他公司都覺得貨運工作愈來愈重要。

注意,這段導言裡也沒有細節,核心句子裡沒有雜訊,這是處理故事開頭的好方法。由於這時讀者只是漫無目的地瀏覽著報紙,還沒決定看哪篇報導,他們看到充滿多餘細節的導言時,很容易直接跳過。省略細節的導言不僅看起來很簡潔,也可以清楚地展現神祕感。現在,我們拿戴維斯那段導言來比較下面這段有關藥品行銷的導言:

愛速得(Isordil)是一種硝酸類血管擴張劑的品牌,用於治療心絞痛。該藥品是由美國家庭用品公司(American Home Products Corp.)的艾夫斯實驗室(Ives Laboratories)研發製造,於一九五九年上市,如今在年銷售額一.五億美元的市場中,囊括百分之四十六的市佔率,為市場上的第一品牌。

這段導言讀起來像藥品字典裡的藥品說明,一開始就拋出許多數字和名稱,毫無吸引讀者的元素。底下是一種改法:

愛速得和其他類似的硝酸類血管擴張劑一樣,都是用來治療心絞痛,但它幾乎囊括了半個市場,原因不在於它的成分不同,而是因為藥廠從未停止宣傳。

這樣修改雖然不是最佳改法,但比之前好多了。這段導言說明了市場行銷的重要,那也是故事的重點所在,但這裡刻意不提愛速得的宣傳性質,讀者需要往下讀才會知道答案。導言中只提到這種藥品成功的主因,簡單明瞭,原本那些有礙理解的數字和名稱都不見了。在導言中,市佔率、銷售額,甚至製造商的名稱都不重要,那些資訊可以放在後面的一兩段裡。那時讀者已經投入時間和精力閱讀了,更有意願接納那些資訊。

有時作者可以為導言增添神祕感,例如下面這段導言是有關DC-10噴射機的艙門設計出現致命缺陷:

土耳其航空公司的DC-10噴射客機,滿載三四六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從巴黎的奧利機場(Orly Airport)順利起飛,前往倫敦,但是在一萬兩千英尺的高空上突然發生可怕的狀況。

最後一句話是刻意插進去的,目的是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在下面的段落中,作者以文字說明,重現失事現場:飛機升空後,尾部貨艙門剝離機體,機艙內瞬間減壓,導致飛機的控制系統失靈,最後導致機毀人亡,無一生還。

更常見的情況是,作者刻意從第一段省略一些資訊,而不是增添資訊,以引發讀者的好奇。作者刻意省略的元素可以各式各樣,諸如動機、身份、一般說明等等。有時候,在較長的導言中,作者可以在第一段裡製造神祕,接著在第二段裡解開部分疑惑,直到第三段才完全揭開謎底,藉此增添懸疑感。那篇墨西哥移民的報導就是一例:

(墨西哥納皮扎羅報導)在這個一千兩百人的鄉下小村落裡,有一個出奇有效的美國貿易活動正在進行,但美國政府對此事渾然不知,美國政府若是知道真相,肯定會感到不滿。

這裡有兩個神祕點:哪種國際貿易正在進行,但美國不知道?為什麼美國知道真相以後會不高興?

納皮扎羅的街道上有街燈,新蓋的磚房上都裝了電視天線,這裡還有一棟現代化的社群活動中心和一家醫院,以及一座新的鬥牛場,而且名稱挺貼切的,叫做「加州北好萊塢」。興建鬥牛場和其他設施的資金都是來自北好萊塢,那是以納皮扎羅的主要出口物資換來的:男性人口。

這裡我們得到進一步的資訊,但還不夠。這項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數十年來,這個村落有系統地把村裡的男性送到北方的加州,去小工廠和小企業裡當非法移工。多年來,這些移工把勞動所得寄回老家,其中一部份變成指定用途專款,專門用來改善村內建設。

現在我們知道一切了,而且也花了時間和心力讀完故事的前三段。

不過,作者為導言製造神祕感時,過猶不及。如果導言故弄玄虛,毫無實質內容,只是想讓讀者臆測後面的內容,或是為後面的內容打廣告,那種作法最好避免。最常見的錯誤是布告型或吹噓型的導言,那種導言只會說:「嘿,我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要告訴你。」底下就是一例:

這是真人實事,集結了八點檔連續劇的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