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全球接力迎接2018:有人結婚免費、有人怕恐襲、有人仲係2017?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北101今年不放煙火,改以長達360秒、16000發煙火的新年大秀取代。最後在彩色「幸福共好,Happy Together」的光影下,一同邁向2018。
揮別2017年,跨年慶祝活動依序從亞洲、中東、非洲、歐洲上演,最後由美洲接力,各地競相以耀眼燈光與煙火秀,迎接嶄新的2018年。
《關鍵評論網》整理了過去24小時全球的慶祝活動,按照時間順序如下:
澳洲悉尼:以七色彩虹煙火,慶祝澳洲同性婚姻合法化
香港時間12月31日晚間9點,從澳洲悉尼港灣大橋(Sydney Harbour Bridge)迤邐流瀉而下的彩虹瀑布煙火秀,是繼紐西蘭之後,全球第2個主要的新年慶祝儀式。
悉尼濱海區被大約150萬人擠得水洩不通,爭睹劃破這座歷史性橋梁和當地地標悉尼歌劇院夜空的煙火秀,民眾在高度維安之下,歡慶新年,也慶祝澳洲國會在2017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法案,成為全球第26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

悉尼市長 Clover Moore 表示,「(彩虹瀑布煙火)是送走2017年的絕佳方式。這一年,4/5的悉尼居民對婚姻平等表達徹底支持。」
印尼雅加達:新年限定,新人當日結婚免費
在午夜之前的幾個小時,近450對夫婦聚集在雅加達市中心的大帳篷裡,與家人一起祈禱,接著簽署結婚證書。新人夫婦穿著顏色相同的傳統印尼服飾,新娘頭上戴著精緻的頭飾,新郎則攜帶傳統的匕首(Keris)。
雅加達州長 Anas Baswedan 恭賀一對對的新人,並表示,雅加達市從現在起,每年跨年夜都會舉辦這種大型的集體婚禮。市政府會透過募款,為新人募得在婚禮上要交換的金飾嫁妝。

而印尼的爪哇省著名的婆羅浮屠寺,也有佛教徒聚集,施放天燈祈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日本東京:敲鐘108次,和過去一年的煩惱道別
在全球歡鬧慶祝新年時,比香港早1小時的日本,則是在寧靜中度過,各地寺廟在午夜時分響起「除夕鳴鐘」,象徵除去所有的煩惱。
日本人是過「陽曆年」,12月31日相當於日本人的「除夕夜」。這天的午夜12點前後,在日本的佛教寺院舉行跨年儀式,就是敲鐘108次。這個數字是源於佛教信仰,佛教徒相信人有108種煩惱,而透過除夕夜撞鐘108次,聽者便可盡除人間煩惱,像是給一年一次的煩惱大掃除。

台北101:跨年煙火今年減半,表演時間卻創歷史新高
2017年的最後一天,台北受到空污影響,一整天都霧茫茫。考量環保因素,今年台北煙火施放量從過去的3萬發,大砍一半到1萬6000發,改在101大樓北面外牆,架設LED燈網「T-Pad」,摒除過去以煙火為主體的施放模式,由近14萬顆LED燈結合聲光音響,豐富演出內容。
台北101今年找了中華文化總會擔任創意顧問,並邀請曾參與台北世大運開幕影像設計及國慶光雕的年輕藝術創作者陳怡潔擔任影像導演,讓整場101煙火演出兼具視覺創意及文化傳承意味。
跨年前倒數最後一分鐘,燈網亮起「台灣巨砲」棒球好手陳金鋒的影像,由他帶領所有民眾抓住2017的最後一刻。在邁入2018年之際,白金色與紅色系的煙火齊發,劃破黑夜,101外牆上則出現台灣民間老宅的壓花玻璃、花磚、鐵窗花等元素,呈現濃濃台灣味。
今年在長達360秒、16,000發煙火的新年大秀,最後在彩色「幸福共好,Happy Together」的光影下,一同邁向2018。

阿拉伯大城杜拜:全球最高塔「哈里發塔」今年也不放煙火
阿聯酋杜拜,在台灣時間1月1日早上4點,開始了跨年倒數。
位於杜拜,全球最高的建築物哈里發塔,今年也並未施放煙火,而是以燈光秀取代。黑夜中哈里發塔化身成為一顆璀璨的鑽石,雷射光雕投射出組成阿聯酋的4種國旗顏色(綠、白、黑、紅)、以及開國元首 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Nahyan 肖像與2018的字樣。
五彩繽紛的顏色在夜空中不斷變換,塔身上有時出現老鷹,有時出現波濤洶湧的海浪,把夜空點綴得美輪美奐。
HAPPY NEW YEAR: Dubai counts down the seconds to 2018 with a humongous building-sized display.
— ABC News (@ABC) 2017年12月31日
Follow all the celebrations live from around the world: https://t.co/fTMfaxjvF3 pic.twitter.com/Fpk0uACeT2
土耳其伊斯坦堡:紀念恐襲一周年,部分地區禁辦跨年活動
2017年1月,土耳其發生了新年的恐襲事件。去年,當地才剛進入元旦約一小時,一間夜店卻發生了槍擊掃射,造成39人死亡(包括15名外國人)以及79人受傷的悲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後來宣稱犯案。
伊斯坦堡省長 Vasip Sahin 表示,今年除夕夜,單在伊斯坦堡一地就會部署3萬7000名員警,是去年人力的兩倍以上,憲兵和海巡隊也會有約4000人待命。
土耳其當局也取消一些高人氣場所舉辦的跨年狂歡,包括塔克辛廣場(Taksim Square)、貝西克塔斯(Besiktas)與高檔購物區西西里(Sisli)。,進入這些區域的道路下午開始就被封閉。而土耳其警方則假扮成賣彩券和栗子的小販,部署在塔克辛廣場周邊戒備。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也實施類似維安措施,除了出動9,700名警力,市中心吉齊雷廣場(Kizilay square)同樣禁辦跨年活動。

柏林、巴黎、倫敦:不畏恐攻、風雨無阻,就是要跨年
不過在歐洲,政府與民眾不畏恐怖攻擊,甚至儘管當地出現暴風雨警報、飄著細雨,法國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ees)上民眾的熱情卻沒被澆熄,數千人聚集在凱旋門(Arc de Triomphe)觀賞燈光和煙火秀,並有近2,000名維安部隊人員部署保護群眾。

英國倫敦的跨年夜,則有超過10萬人購票到泰晤士河畔(River Thames),從橋上欣賞遠方的煙火秀。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的大笨鐘(Big Ben),在新年開始時分敲響鐘聲,不過大笨鐘現在處於翻新作業,還包在鷹架裡,出現煙火圍繞著鷹架的有趣景象。

Tags:
從生活實踐淨零轉型,讓地球HP值滿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暖化情勢日益嚴峻,必須積極因應;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都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但只要從小地方開始做出改變,就能帶來轉機,讓地球重拾生機。
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有機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然而因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碳排,溫度上升導致全球氣候異常並造成災害;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3年3月公布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根據2021年10月各國宣布的國家自主貢獻,2030年承諾的減排量仍不足以將本世紀末的升溫控制在1.5°C,甚至難以限制在2°C;氣候變遷已對地球健康構成威脅,一個「宜居且永續的未來」機會之窗正在迅速關閉。
全球升溫攝氏1.5 °C、 2°C,影響有這麼大嗎?
IPCC 估計,若地球升溫1.5°C,到210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0.26到0.77公尺,若升溫至2°C則將再增加0.1公尺,將影響小型島嶼、低窪沿海及三角洲等區域約1,000萬人口暴露在相關風險中;就研究涵蓋的105,000個物種,升溫1.5 °C會有 6% 的昆蟲、 8% 的植物和 4% 的脊椎動物地理分布範圍會縮小50%,升溫2°C,則會有18%的昆蟲、16%的植物和8%的脊椎動物消失;與高溫有關的疾病發病率或死亡率將增加,並提高相關蟲媒傳染疾病帶來的風險。
面對全球氣候失衡的威脅,我們就像遊戲中闖關的玩家,必須想辦法讓地球的HP值(生命值)恢復,然而這不是遊戲,挑戰結果意味著我們真實的未來。減碳、零碳是控制暖化的關鍵,加速導入再生能源、電氣化是主要國家刻正加速推動的重要政策,然而發電過程勢必有能量轉換的效率損失,輸配電則有線損,因此國際能源總署(IEA)倡議各國在思考未來能源組合(energy portfolio)時,應將節能視為第一燃料(energy saving is the first fuel)。歐盟目標在2030年最終能源消費較2020年實績值減少15.8%,法國淨零策略(SNBC)則規劃大幅提升工業、住宅、運輸能源效率,日本第六次能源基本計畫也提出2030年電力需求較2013年減少20%的目標。
除了國家層級推動的的節能目標,你我還能採取哪些行動、讓地球恢復生機?
多想兩秒鐘,地球更輕鬆
愛地球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也是很潮的生活態度,每個人從食、衣、住、行、育、樂、購等生活小細節,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讓地球更宜居。
1. 利用大眾運輸或碳排量低的交通運具
根據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係由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共同達成,根據環境部提供的數據,2021年我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13%,若使用電動運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短程距離往返選擇走路、騎腳踏車,可有效減少碳排,有助改善空氣品質,更有益身體健康。

2. 自備環保用具,減少一次用產品使用
出門前隨手攜帶環保購物袋、環保杯、杯套或環保餐具,如果忘記帶,亦可使用租借循環杯與容器,或店家提供的環保餐具,尤其少用一個塑膠袋就相當於減碳0.057公斤,幾秒鐘的選擇與行動,能夠減少一次性產品垃圾、省下處理廢棄餐具的能源消耗,降低地球的負擔。舉手之勞自備購物袋、餐具,就是實踐減碳生活的第一步。
3. 認明節能標章,省電還能減碳
常見於耗能商品上的「能源效率標示」,提供了年耗電量、耗能等級資訊,並根據不同產品提供對應的能源效率數據;耗能等級數字越低代表耗能越少、越節能,圖示上的溫度計也就會落在象徵地球降溫的藍綠色;而貼有節能標章的產品,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10-50%,所以用電更省,更有助於降低碳排。
4. 智慧用電,錢包受惠
智慧電表是具備通訊功能的電力量測設備,每日可將用電數據回傳台電公司,搭配使用「台灣電力App」,可查詢每15分鐘的用電量,每6小時可結算一次電費,另外,還可透過APP內「用電比較」、「未出帳用電量」、「費率試算」、「住宅用電分析」等功能,掌控電費支出及家電使用情形,找出家中的吃電怪獸,即時調整用電習慣,省下不必要的電費支出。

5. 加入綠領行列,將知識化作守護地球的行動
除了節能,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更是降低碳排的關鍵,近年來在政府的加速推動下,我國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望達到10%,逐漸成為供電要角;不過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3年9月發布的新版《2023年淨零路徑圖》(Net Zero Roadmap 2023 Update – A Global Pathway to Keep the 1.5 °C Goal in Reach),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必須成長三倍達到11,000GW,才能達成淨零排放情境所設定的減排量。更多的再生能源,意味著基礎建設、技術研發、產業推動也必須加倍投入,有賴運輸、建築、金融……等不同領域的「綠領人才」投入實踐淨零轉型。根據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2013-2023十年間,綠領工作數成長6.5倍;面對2050淨零目標,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
淨零轉型你我同行
在這場為了地球未來而戰的任務中,每個地球玩家都扮演著關鍵角色,無論是隨手關燈、自備購物袋這樣的舉手之勞,或是選擇低碳排的電器與運具,甚至成為綠領工作者親自參與,每一個支持淨零轉型的力量,都有助於地球HP生命值恢復滿點。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