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設你想要創業,但是沒有任何想法,要怎麼開始?以下四個步驟,所有仔細、明智的人都會忠實的執行:寫下來、讀資料、深入瞭解、取得回饋。
文:理查・尼爾森・波利斯(Richard Nelson Bolles)
如何創業
如果你求職不順利,可能會在某些絕望時刻升起一個念頭:乾脆不要去替別人工作,自己創業比較快。
有些人一直都希望不需要替別人工作,自己做老闆。根據調查顯示,將近八十%的工作者都考慮過這個想法。人人有夢,或許你的夢想是:我要設立一個網站,教大家怎麼過環保的生活,維護自然環境;或者是:我想要賣珠寶;我想成立保全公司;我想開烘焙坊,賣自己烤的麵包和派;經營一家民宿;種薰衣草,賣薰衣草香味的肥皂和香水;成為顧問,用在業界累積多年的經驗幫助別人;我想要做不動產買賣⋯⋯等等。
又或者你並沒有明確的夢想,只知道自己不想替別人工作,想要自己當老闆,你很願意接受任何方向上的建議。
創業有大家說的那麼難嗎?
有些時候跨出這一步很容易,有些時候卻比登天還難。讓我們來看幾個歷史真實的案例。
歷史案例#1
AJ受訓成為物理治療師,在地區醫院輕鬆找到工作,但是他對於一直在室內工作覺得很焦躁,想要出去戶外。他思索自己有什麼資本:他是技巧很好的攝影師,也很會做家具塗裝潤飾,還很喜歡逛二手商店和跳蚤市場。所以,一開始,他先自學某段時期古董家具的相關知識,瞭解喜歡這類家具的人願意付多少錢買。然後,他每周逛當地的二手商店、跳蚤市場、房屋家具出清拍賣,巡視分類廣告,尋找以低於真正價值出售的家具,將之買下,運回自家車庫,潤飾整理,讓它煥然一新,再拍攝光線優美的商品照片,把照片和價格貼上分類廣告網站。他很專業,很快就因此出名,許多人蜂擁而來,買下他貼上網的每一件家具。他還列了一份清單,列出當地的常客,如果新找到可賣的家具,他就會在公開上架之前,先用電子郵件寄照片給常客。當然,經過整理的工夫,他賣出家具的價格比購買價來得高,不久他就為自己和家人賺得很不錯的生活收入,延續至今,而且他可以一直在室外工作。
歷史案例#2
CW是全職主婦,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兒。女兒參與的組織每年都會主辦一個活動,收集他們居住的小鎮上大家不要的東西。CW的女兒就是收集回收物的人。在某個預定的周末,組織會舉行全鎮大拍賣,把收集來的東西賣掉。這個活動為他們賺進一大堆錢,沒辦法賣的東西,他們就帶回家,慢慢想怎麼處理。女兒帶回來一百五十本書,他們暫時把書堆在客廳旁邊的房間。去他們家拜訪的客人會看到那疊書,說:「噢,這本書看起來很有趣,你們打算怎麼處理它?」答案是:可以賣給你。很快的,CW就在家裡經營起小小的事業,訪客會買走幾本想要的書,也常常把他們不想要的書帶來給她。不久,買賣的規模發展到不適合在家裡進行,於是CW租下市中心一家店面,把店名取作CW的二手書。她架了一個網站,公告她擁有的書籍類別、開店時間等等資訊,生意蓬勃。
歷史案例#3
RJ是一位退役軍人。她一開始找到的工作,是替一間大公司寫程式,漸漸地,她決定想要獨立。她選擇一個自己瞭解不少的領域,架設一個網站,用Google廣告和其他管道宣傳,不久,她的網站就變成想要該領域資訊的人必去的地方,她也賺得優渥的收入。
這些都是真實故事,我只把他們的名字換掉,以保護隱私。
你會馬上注意到,這些歷史案例有幾個共通點:
- 這些人不需要龐大資金來創業。
- 這些人不用事先研究創業,花大量時間確保一切可行。
- 三個人全都透過網路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商品、服務、專長。
- 沒有一個走創業的傳統途徑,像是購買經銷權,或是被那種廣告打得很大、往往吸引很多無業者的「在家工作」專案吸收成為會員。和過去相比,「自雇者」的面貌已經大不相同。
那麼,既然你現在在讀這一章,一定也在衡量要不要自己出去闖,創造自己的事業,自己當老闆。要從哪裡著手呢?
假如你對於要開創什麼事業毫無頭緒
第一個情境,假設你想要創業,但是沒有任何想法,要怎麼開始?以下四個步驟,所有仔細、明智的人都會忠實的執行:寫下來、讀資料、深入瞭解、取得回饋。
寫下來
- 從這本書的第八章開始,不要只是讀,跟著做!我在這本書強調過很多遍,「誰」優先於「什麼」。在決定「你要做什麼」之前,必須先對「你是誰」有很清楚的認識。說到底,你決定要做什麼事,必定是奠基於你這個人是誰。做完之後,觀察整張花朵示意圖,看看這些花瓣能不能給你創業的靈感。
- 拿一張白紙,寫下任何你想到的點子。完成其他步驟的過程中,只要想到什麼新點子,就寫在這張紙上,全部集中在同一面(因為要激發你的右腦思考,運用直覺)。
- 如果你還沒有履歷,接著就是寫一份履歷,回答第二章「撰寫履歷的新手包」裡面所有問題。完成之後,自己再讀一遍,看看是否產生任何創業靈感。有時候,你已經做同一件事做了很多年,只不過是在公司裡替別人做,現在,你可以考慮自己做同樣的工作,比方說獨立的會計師、推拿師、企業顧問、維修員、舞蹈老師、室內設計師、居家護理師、雕塑家、某種商品或服務的生產者或銷售者。如果你符合這項條件,可以把創業點子寫在剛才那張紙上。
- 如果沒有任何靈感,可以嘗試丹尼爾・品克的方法:(a)列出你擅長的五件事;(b)另外列出五件你最喜歡做的事(c)把前面兩張清單的交集部份列出來;(d)看看第三張清單,問自己:「有誰會付我錢去做這些事?」。
讀資料
理想上,經過這些思考和實作,你應該已經有想法了。最好能想出三種不同的創業方向,如果其中一種你真的非常想試試看,覺得自己對那件事充滿熱情,就先試那一種,然後是第二有趣的,然後是第三。
下一步是研究所有創業的好處與壞處。一頭栽進去之前,先想清楚!網路上有很多相關資源,也有許多書籍可供參考。

深入瞭解
假設到這個階段,你已經對於要做什麼事有一些想法。但你也知道,很多新創公司,無論有沒有使用網路,最後都沒有成功。你想避免和他們一樣失敗,所以你要和做相同事業的人談談,免得犯下和同樣的錯誤。探索的過程有三個步驟,總結成底下這個簡單的公式:A-B=C
解釋一下:
去找幾位同類型的創業者面談,暸解若要讓創業想法付諸實現,需要哪些能力、知識、經驗,列在清單A。
然後,另外列一張清單B,寫出所有你擁有的能力、知識、經驗。用A減去B,得到的結果就是創業必需、但你不具備的能力。你需要找擁有這些能力的朋友、同伴,或徵召志願者和你合夥,或為你工作(至少一開始一定得找人幫忙),這就是清單C。
再講得更仔細一點:
列三張清單之前,先把你想要開創哪一種事業寫下來,所有細節都要寫,越詳細越好。你想當自由撰稿人、雕塑家、諮詢師、獨立編劇、廣告文案、數位藝術家、作曲家、攝影師、插畫家、室內設計師、錄影師、電影從業人員、製片、顧問、治療師、水電師傅、經紀人、肥皂業者、腳踏車師傅、演講人,還是什麼?
然後,去找已經在做這種工作的人面談,至少要找三個人。透過搜尋引擎、LinkedIn、黃頁、商會、各種手機應用程式,尋找面談對象。實際面談時,向對方解釋你考慮和他們一樣開展自己的事業,希望對方分享一點經驗談。問對方,如果要創業成功,哪些能力、知識、經驗是必需的。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