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返鄉移工陳氏桃:有一天,我會以畫家的身份回台灣辦畫展

返鄉移工陳氏桃:有一天,我會以畫家的身份回台灣辦畫展
陳氏桃房間裡掛著她繪製的作品,畫中有曾參訪書店的蔡英文總統頭像。| Photo Credit: 方詩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阿桃在台工作期間展現繪畫天份,喜愛她畫作的民眾稱呼她為「移工畫家」。然而再怎麼愛台灣,最終還是等不及修法通過,必須離開返鄉。靠著在台灣磨練出的繪畫技術,如今阿桃已逐漸在越南藝術界展露頭角。

然而近期一則針對留學在台的東南亞留學生訪問顯示,這群學子在求學過程中,尚需對抗台灣人長期對東南亞籍人士的刻板印象,例如東南亞來的就等於外勞,來自越南的女性就是「嫁過來的」等,諸如此類的狹隘想像。

筆者以一位身為「新南向正統軍」的台灣人之姿來到越南留學,學習語言適應生活,發現越南的飲食、語言及文化很多都與台灣相似交融,而當台灣在思考新南向政策之際,曾長時間在台工作的移工,他們的第二代也以更年輕、更立體、更多元的方式進入台灣,台灣政府與社會是否願意以更開放尊重的眼睛看待他們呢?

帶著在台灣所儲存的養分回到越南,這些移工的第二代、曾在台工作的東南亞白領階級以及東南亞小留學生,與台灣的連結、互補與互利,是否又更應該獲得重視?

如同阿桃的繪畫一樣,色彩間沒有絕對的界線,只有濃淡之別。相同的,這世上最遺憾也最不自然的事,就是因國界、刻板印象與單一想像而侷限或被侷限,人身如此,心眼亦然。

延伸閱讀:

本文獲移人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