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聖誕大餐排行榜第一名:閃映金黃色澤的烤鵝全餐

德國聖誕大餐排行榜第一名:閃映金黃色澤的烤鵝全餐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管怎麼說,想像的也好、實踐的也罷,既然烤鵝是德國佳節大餐排行第一名,我立志非親自做一次十全十美的烤鵝全餐不可。

文:莊祖欣

德國人過聖誕節在家都做什麼大餐吃?我曾經訪問過很多德國朋友這個問題,理論上與理想上,都得到這樣的答案排行榜:

  1. Gänsebraten 烤鵝
  2. Krustenbraten 烤脆皮火腿
  3. Rehrücken 烤鹿背里脊
  4. Roast Beef 烤牛肉
  5. Raclette 小鐵盤烤乳酪
  6. Fondu 乳酪火鍋

根本不會有「德國豬腳」這一項。「德國豬腳」作為「德國國菜」真的只是德國境外的傳說而已。

德文小說裡面若講到遊子在聖誕時節不能回家過節,最容易勾起鄉愁的也是想起聖誕夜的「烤鵝」香氣,一想到這菜,就忍不住鼻酸且淚沾襟了……

而實際上,去挨家挨戶調查,得到的結果竟然是這樣:

  1. (哎呀本來是想做烤鵝的,但是真的太麻煩,結果還是做了)香腸配馬鈴薯沙拉
  2. (本來計畫……可是後來沒買到……最後還是做)香腸配馬鈴薯沙拉
  3. (烤箱臨時壞了,所以還是做了)香腸配馬鈴薯沙拉

由此可見,德國人在吃和烹調方面,真的是唱高調派,說的比做的好聽,計畫跟落實間仍有不小的差距。

不管怎麼說,想像的也好、實踐的也罷,既然烤鵝是德國佳節大餐排行第一名,我立志非親自做一次十全十美的烤鵝全餐不可。

肥大的鵝隻超市一般是買不到的,即使在一週一次的農夫市集上,也只買得到切成小塊的鵝肉。若要買整隻肥鵝,非得兩週前跟「雞鴨鵝販」預定才行。通常一隻待宰的大白鵝重約六至七公斤起跳,鵝販拔毛、處理乾淨內臟後還是剩下大約五公斤,體積好比一顆灌飽的大氫汽球(大到可以拉起三歲小孩一起飄上天去的那種),天不夠冷的話,抱回家是絕對塞不進一般家庭冰箱。所以整隻的烤鵝大餐總是在入冬以後才有,鵝隻在入烤箱的前一晚被填進蘋果粒、洋蔥頭、棗子、桃子、柑橘、香草……等,抹足了佐料,鼓脹鼓脹地在寒冷的冬夜陽台裡風乾一夜,第二天才進烤箱。

這麼大的工程、這麼大的鵝隻,按照習俗還得以一大堆的配菜輔佐之,我們一家四口怎麼吃得完?所以今年十月底就跟鄰居克莉絲汀擊掌為誓——聖誕節前的第四旬節(聖節前一週)咱們兩家合作、合食烤鵝大餐,到時候六個大男人加兩個樂活煮婦,五公斤的大鵝應該吃得完了吧⋯⋯

四旬節的前一晚,我和克莉絲汀一塊兒,把扛回來的肥鵝肚子塞得滿滿的,鵝皮上抹了厚厚一層海鹽、現磨胡椒粒、蒜粉和乾香草,再合力將鵝隻搬到夜間降溫至冰點的陽台去風乾。不好意思,我說,第二天的烤鵝大工程得先交給克莉絲汀負責了,因為白天我還得進城帶領合唱團。咱們約好了,等我下午帶完合唱回來,她已將鵝隻在120℃的烤箱裡先用蒸氣悶烤過一個鐘頭,再以150℃烘烤過四個鐘頭了。

下午四點我趕回拉得弗森林,放下樂譜包包就衝往克莉絲汀家幹活去。等著我進行的工作就是,把烤了五個鐘頭、肥滋滋滴下的鵝油、乾果汁液,注入紅酒、加北艾草、墨角蘭……煮開,再關成小火慢燉,使它蒸發濃縮最後成為香稠的醬汁。一邊煮醬汁使它變濃稠,另一邊就動手做配菜——烤蘋果鑲杏仁泥、煮紅甘藍、炒栗子、清炒迷你包心菜、做麵包屑拌土豆泥球(Knödel )。克莉絲汀怕肥,進烤箱前她特別削下了鵝屁股邊上的大圈肥肉,再將肥肉用蘋果碎塊、紅蔥頭煎香,盛小碟放涼凝結,放隔夜後就是擦麵包搭火腿的絕配——蘋果香鵝油。

忙了暈頭轉向的三個鐘頭,七點整,兩家的老男人、少男人們飢腸轆轆地出現,我臨時打碎了根莖高湯(胡蘿蔔、蕪菁、荷蘭芹根、土豆……等),加鮮奶油略攪拌,另用鵝油炒軟洋蔥絲、洋菇片倒入,做成洋菇根莖濃湯,成為開胃前餐。「哇,好好喝的湯呦!」讚湯聲此起彼落!想不到臨機一動變出來的濃湯銷路奇好。「No!no!」但是我說,「不准添第二碗了,因為,烤鵝就要上桌嘍!留肚子吃鵝才是正經事喔!」

克莉絲汀打開冒煙的烤箱,端出金黃酥脆的肥鵝,全體食客睜亮閃映著金色烤鵝的大眼,起立注視,向烤鵝致敬!

這時我按捺下群眾的唾液湧動,故作冷靜操刀——卸下鵝腿、鵝翅、把肥鵝切片,克莉絲汀則一旁淋澆醬汁,老爺少爺們被我們支配去張羅著配菜,大夥兒三頭六臂地盛盤、分食、斟酒,兩家的老么兒子們都禁不住美食誘惑,已經大叫"Guten Appetit!"(祝大家胃口好!)就要開吃嘍,幸虧 Cindy 喊一聲,「欸,不准吃,來來起立靠攏,照了相才行!」咔嚓!不枉為辛苦一場留下紀念啊,我說。

莊祖欣_烤鵝02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特別銘謝:承蒙克莉絲汀的大力襄助,為本篇烤鵝作法示範照片增添豐富滋味!(Herzlichen Dank für die großartige Unterstützung an Christiane Frankenbach!)

材料

  • 大肥鵝約重5 公斤
  • 佐料(蘋果粒、洋蔥頭、棗子、桃子、柑橘、香草)
  • 紅酒適量
  • 抹鵝皮調味料(海鹽、現磨胡椒粒、蒜粉和乾香草)
  • 北艾草、墨角蘭適量

作法

  1. 鵝隻在入烤箱的前一晚被填進蘋果粒、洋蔥頭、棗子、桃子、柑橘、香草……等佐料,鵝皮上抹了厚厚一層海鹽、現磨胡椒粒、蒜粉和乾香草,再與鄰居合力將鵝隻搬到夜間降溫至冰點的陽台去風乾一夜,第二天才進烤箱。
  2. 將鵝隻在120℃的烤箱裡先用蒸氣悶烤過1 小時,再以150℃烘烤過4小時。
  3. 把烤了五小時、肥滋滋滴下的鵝油以及乾果汁液,注入紅酒、加北艾草、墨角蘭煮開,再關成小火慢燉,使它蒸發濃縮最後成為香稠的醬汁。
  4. 最後打開冒煙的烤箱,端出金黃酥脆的肥鵝,操刀一一卸下鵝腿、鵝翅,把肥鵝切片分裝盛盤再淋澆上醬汁即可開動!

相關書摘 ▶講人情味的文化:那位用烤茄子來「賄賂」我的土耳其女士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的森林廚房:莊祖欣無國界料理冒險指南》,遠流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莊祖欣

15篇飲食文集×76道中西混搭菜譜
現在,就跟著森林廚娘,展開一場無國界料理大冒險吧!

廚房是一個能激發靈感的魔法場域,尤其是對身兼聲樂家、畫家、作家,以及家庭主婦等身分的莊祖欣而言,更是如此。住在前不著村後不搭店的德國森林裡,個性豪爽直率的她,從罐頭酸牡蠣做成的「蚵仔煎」正式揭開她往後二十多年的「食」的冒險……

從小超市裡就地取材,回到自己的森林廚房,跟著聲樂的不同曲風,以歌入菜,邊煮邊唱歌劇(有時也邊畫),激盪出一桌火紅、翠綠、麻辣、酸爽的中式菜餚,或是揉合各國特色的無國界料理,端上由德國工匠特製的中式轉盤木桌,中西合壁的風格鮮明強烈。莊祖欣的冒險實驗在小鎮鄰里間漸漸遠近馳名,吸引了德國公共廣播電視台(WDR)記者帶著鳳爪、豬耳朵登門造訪,更開啟了莊祖欣料理冒險的新紀元。

本書以莊祖欣的生活故事衍伸出新創菜式,其中穿插了幽默風趣、文化比較的飲食散文,並以烹調的七個手段「拌、煮、煎、蒸、烤、炸、炒」加上「甜」等76道菜餚,分門別類,讀者可依照作者的烹調順序建議,按圖索驥的冒險、實驗,組合成宜時、宜地、宜人,色香味俱全的無菜單料理。

我的森林廚房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