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碰就好痛!肌肉裡敏感的「激痛點」

輕輕碰就好痛!肌肉裡敏感的「激痛點」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激痛點是藏在肌肉緊繃帶(Taut Band)中高張力且易疼痛的小區域,緊繃帶摸起來就......很緊,對,所以叫緊繃帶;然後激痛點很當然的摸起來會很痛。字面上都蠻好懂的,可喜可賀。

文:好痛痛林暐閎物理治療師(睿閎物理治療所)

這是阿花第一次進到小明的房間裡,他們吃了宵夜,喝了點酒。在氣氛還不錯的情境下,阿花抱著小明,撫摸的小明結實的背肌。

「啊啊啊啊!」小明突然拱起身子,發出低沈的吼聲。

「怎麼了?該不會……」阿花第一瞬間被嚇到。

「不是啦,妳壓到我的激痛點了。」小明趕緊解釋,以免誤會大了。

有時候你輕壓身體某些地方會有局部性刺痛的感覺,和壓的力道完全不成正比。或者痛範圍可能是手掌或手指的面積,甚至更大些;當你去看醫生時,無論中西醫他可能治療的地方和你痛的地方不一樣,你覺得很奇怪,想知道原因。其實這叫轉移痛,後面會提到。

如果你對生理知識稍微瞭解,你會發現你肌肉裡的痛沒有依照神經(Dermatome)皮節的走向,同時這個痛和筋膜的疼痛呈現高度正相關。如果你有這些現象,那或許你的痛是激痛點引起。

激痛點是什麼?

激痛點是藏在肌肉緊繃帶(Taut Band)中高張力且易疼痛的小區域,緊繃帶摸起來就......很緊,對,所以叫緊繃帶;然後激痛點很當然的摸起來會很痛。字面上都蠻好懂的,可喜可賀。

1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2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為什麼會有激痛點?

主要是因為肌肉裡出了問題。肌肉裡有個區域叫運動終板(Motor Endplate),運動終板負責把神經訊號變成化學物質,化學物質再使肌肉產生運動。但如果化學物質處理不正常,會導致某些肌纖維區域長期維持在收縮的狀態,他就會很緊。一直在收縮也會造成局部循環障礙,這個循環障礙會讓身體產生緩激肽(Bradykinin)來擴張血管,緩激肽同時會讓機械性受器與壓力受器變得很敏感。最後肌纖維們變成整塊集結,然後按壓就會產生激烈疼痛。

除了按起來很痛以外,活化的激痛點還會伴隨轉移痛(Referred Pain),或是產生衛星激痛點(Satellite trigger points ),並且可能會影響到診斷和判斷,因為疼痛的位置是診斷時很重要的依據。不過好加在,激痛點絕對坐落在肌肉纖維中,每個肌肉的激痛點都有特定的轉移痛模式,所以他還是可以檢查的。

什麼是轉移痛?就是你的出問題的地方和痛的地方不一樣,原因是他們共用同一條神經,大腦誤會了疼痛的區域。而衛星激痛點,就是你的激痛點產生其他地方一堆激痛點......光用想的就好痛。

對了,激痛點甚至還成立自己的官方網站唷。

激痛點要怎麼處理?

在台灣有些醫師會使用乾針療法(Dry Needling)來處理激痛點,物理治療師由於規定不能做侵入性治療,所以不能使用乾針療法。在美國、澳洲則較多是以物理治療師來施行乾針療法。乾針我們未來有機會再來介紹一下。

非侵入性治療的話,台灣的物理治療師多以徒手加壓法(Manual Compression)來處理激痛點的問題。

徒手加壓法又分為:

  1. 直接加壓法(Direct Pressure):將目標肌肉放在延展狀態,直接以指尖在緊繃帶中找尋結塊的激痛點。
  2. 捏擠法(Pressure with Pincer Grip):將目標肌肉放在鬆弛狀態,以拇指與手指捏起組織來尋找緊繃帶與結塊的激痛點。

提醒一下:

  • 活化後的激痛點非常敏感,通常小小的力道就可以造成很強烈的痛感。千萬不要以為越痛越有效,以免過度壓捏造成傷害。
  • 加壓治療時以患者可接受的強度在激痛點上維持15~30秒,期間可能會出現傳導痛,待痛感下降後便可以再增加力道或是換位置加壓治療。不需要揉!

徒手加壓法請參考此,另外還有冷凍噴劑加伸展(Spray and Stretch Technique)的方法,請看下方影片:

一位復健科醫師朋友看了這影片表示:「雞和蛋覺得很冷很結冰。」好痛痛說:「原來是雞凍戰士的部分。」如果不好笑的話,還是請繼續多多支持好痛痛XD

治療了激痛點,疼痛就一切妥當了?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要看你的問題有沒有與激痛點相關,有時激痛點只是物理治療師分析身體狀態的手段之一。沒有疼痛的人身上可能會有超多激痛點,同樣身上正在不適的人也可能沒什麼激痛點,主要還是要專業評估後較能有效處理不適。

治療激痛點已經不是只要放鬆肌肉,而是要使肌肉回到正常的狀態。研究指出不管是拉長或是縮短的肌肉中都可以發現激痛點,而物理治療師可以分析動作與激痛點分布來得到更多身體的資訊。這樣除了把激痛點搞正常,同時也要改善身體的動作模式,來更正確的去使用肌肉,確保肌肉健康。

如果你的痛痛不能透過處理激痛點來改善,那表示可能不是激痛點的問題,請尋找醫師、物理治療師來幫助你,以免延誤病情。

激痛點簡介影片:

註:本部落格文章是以科普、衛教為出發點,不代表任何人的生理狀況。每個人的身體皆不相同,有任何疑問請詢問自己的醫師、物理治療師、專業教練。

本文經好痛痛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