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殖民主義與性別政治——記肯亞本土同志運動

殖民主義與性別政治——記肯亞本土同志運動
作者跟肯亞同志組織 GALCK 的代表 Gigi Louisa 合照,照片由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並不是說所有白人、西方國家,都是壞人。但如果肯亞的平權路需要突破,本地團體需要有更強的自主性。」

肯亞最大的同志組織Gay and Lesbian Coalition of Kenya(GALCK)[1]總部位於首都奈洛比(Nairobi)工業區裡一幢大廈二樓。甫進門,就聽到不遠處傳來陣陣口號聲。初時以為是剛剛十月總統重選後餘波未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傳來噪音的是一所教堂。

GALCK的代表Gigi Louisa一臉不耐煩的指向窗外。「他們受不了自己教會旁邊有一間同志團體,所以從早上九時起到我們下班一直噪音騷擾我們。這就是神的教誨嗎?」

「我們已經報了警,投訴過很多次,因為那真的十分影響到我們日常工作——有時我們連開會也會被中斷好幾次。但警察不會受理的。那些教會太有影響力了,我們只可以強忍。」

事實上不少這些教會的資金來自海外極保守組織——特別是源自美國的福音派。[2][3]它們透過控制本地教會,在非洲各地宣揚恐同意識,令像GALCK這些同志組織在推動平權運動時舉步維艱。「這種發展根本與新殖民無異。這些教會可以動員龐大資源煽動仇恨,並樂此不疲地污名化同志群體。」

組織失海外金主卻意外「本土化」

根據2013年一項民意調查,九成的肯亞人認為同性戀者不應被社會接納。[4]因為同志議題尚未普及化,本地籌款極困難,GALCK亦只能依靠海外資金支援其組織工作。但後來Gigi及其他負責人發現,國際基金會一般傾向支持與愛滋病有關的項目,男同志往往較容易得到援助,導致群體中其他人——例如女同志及跨性別人士——未能得到相應支援。

「例如在一個像肯亞這樣的父權社會裡,女同志是被雙重歧視的。她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令人擔憂,但很少海外的捐款者聽得進耳裡。」

所以從2013年起,GALCK開始與長期合作的國際伙伴提出新方向,要求以「滿足本地群體需要」為接受捐款的前提。結果數年間,他們失去了多個海外金主,卻也意外地得到其他本地團體的支持。

「我認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決定,從此以後我們不用再被外來的勢力牽著鼻子走。於我而言,去殖民與同運的關係密不可分。我甚至認為,最起初在肯亞的恐同種子也是當年殖民政府種下的。」

殖民統治帶來的歧視

不少文獻均指出[5],傳統上在非洲不少部落裡,同性的結合是受社會及習俗所接受的。例如聚居於肯亞中部的Kikuyu,一個寡婦可以跟她丈夫的姐妹結婚,不但能互相照應,她們更可以以「夫妻」之名繼承土地及財產。

另外,亦有學者發現在非洲南部的巴蘇陀族(Basotho)女性之間存在親密關係,雙方會親吻表達愛意,甚至會舉行「近乎婚禮的儀式」(wedding-like rituals)。男性之間的性行為亦非罕見,民間聲音雖未有積極支持同性戀者,但歧視情況其實也不明顯。

1895年,肯亞正式被英國殖民統治,傳教士開始湧入,不少傳統部落的文化被邊緣化,當中包括對同性之間情感及性慾的包容,異性戀則被定義為唯一合乎道德的關係。英國政府將男性之間的性行為刑事化,此法令更一直沿用至今,不少本地團體視此為歧視同性戀群體的惡法。

Gigi從小就因為自己的性傾向而飽受歧視,甚至多次被暴力對待。十九歲那年升大學,她寫性別認同與人權的功課被退回,更被迫在學校裡接受拗直治療。她被校園裡的恐同氣氛迫得透不過氣來,決定退學,並投身於同運裡。

26736001_10160161873985389_1567945050_o
照片由作者提供。
Gigi 在 GALCK 的辦公室。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black lesbian womyn(Gigi堅持用“womyn”,因為“woman”一字仍然包含“man”)。這不但是一個自我認同,它同時也充滿政治性的。我不但是一個女同性戀者,我是一個黑人女同性戀者。我生活在一個曾被殖民過的國家,我每天面對的苦難某程度上來自當年白人寫下的規條。」

Gigi認為,當年隨殖民政府來肯亞的傳教士,徹底改變了整個社會的性別意識和期望。從前,部落裡的女人可以做將軍,擔起所謂「剛陽」的角色。但後來的宗教令不少人相信女性只可以留在家中相夫教子,社會漸漸走向父權。

擁抱同志絕不是「西方概念」

一些在東非的同運人士對LGBTI(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人士及雙性人)的標籤甚為抗拒,認為用西方的語言及思維去表達自己的性別身分有其局限。近年社群裡的人開始稱呼自己作“Kuchu”,本地語言斯瓦希里語(Swahili)解作酷兒,是一個將同志運動「本土化」的一個新嘗試。

「我並不是說所有白人、西方國家,都是壞人。但若肯亞的平權路需要突破,本地團體需要有更強的自主性。」年前,GALCK把同性性行為刑事化的案件帶上法庭,並堅拒任何海外組織參與其中。另外,他們同時提供翻譯服務,即使是只能講少數部落語言的基層同志,遇上問題時也能求助,避免同運走向中產化。

「我們希望讓所有肯亞人知道,我們原本的文化其實帶有很強的包容性,擁抱同志絕不是一個西方概念。我們問對了問題,而答案就在我們的根裡面。」

2015年,肯亞高等法院裁定同志團體有權註冊成為法定組織[6],對於不少人而言,是重大喜訊。利用司法制度推動平權是否可行?「打官司是需要的,我們會繼續。但即使我們有最完美的法律,但一般人仍舊視同志為怪物,那是沒有意義的。人心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