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記者被控違反「機密法」遭緬甸關押,柯林頓籲即刻釋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警方日前向法院正式控告2名路透社記者,違反殖民時代訂定的緬甸「國家機密法」,並關押兩位記者。緬甸此舉引發外界群起呼籲立即釋放記者的聲浪,包括路透社總編輯、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以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
(中央社)
緬甸警方於10日向法院正式控告2名路透社記者,違反殖民時代訂定的緬甸國家機密法,定罪後的刑期最長可達14年,檢方也有意起訴,引發外界群起呼籲立即釋放這2名記者的聲浪。
法新社報導,同為緬甸籍的31歲記者瓦隆(Wa Lone)和27歲記者喬索歐(Kyaw Soe Oo),2017年12月遭到緬甸警方逮捕,理由是他們自共進晚餐的2名緬甸警員取得機密文件,因而違反「政府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該法最高可處14年徒刑。
這2名記者原本在緬甸北部的若開邦(Rakhine)報導軍方的迫害行動。自2017年8月以來,這類行動已使約65萬5000名羅興亞(Rohingya)穆斯林人口外逃至鄰國孟加拉。
緬甸地方法院法官10日表示,警方根據「政府機密法」中規定不得「獲取、收集、紀錄和公開(可能)有利敵人的...任何官方文件或資訊」條文,正式對這2名路透社記者提告。2人將在23日再次出庭應訊,屆時法官將按照隱晦的緬甸法律系統決定是否受理。
路透社表示,他們對於緬甸當局企圖起訴這2名記者感到「極度失望」。總編輯艾德勒(Stephen J. Adler)說:「我們認為此舉完全缺乏正當理由,這是對新聞自由的公然攻擊。」
當天赴法院採訪的記者,全都身著黑衣抗議同業遭到逮捕,他們並高舉「新聞工作不是犯罪」的標語。
美國駐緬甸大使館也率先對起訴行動表達失望,同時呼籲「立即釋放」2名記者。使館發布聲明表示:「民主政治若要成功且蓬勃發展,必須讓記者能夠從事他們的工作。」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也稱,這2名記者被當成對其他記者殺雞儆猴的「代罪羔羊」。
關於被逮捕的兩名記者

《路透社》報導,瓦隆於2016年加入路透社,並在2016年10月以若開邦爆發的難民危機贏得亞洲出版協會(The 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的獎項。他的報導涵蓋議題廣泛,從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到地方選舉和健康議題,均有涉足。
喬索歐是在緬甸若開邦首府實兌(Sittwe)生長的佛教徒。在未替路透社效力之前,他曾在當地新聞機構「根源調查機構」(Root Investigative Agency)工作。他的朋友透露,喬索歐避免陷入若開邦內穆斯林和佛教徒的緊張關係裡,但這樣的衝突最終將他帶入新聞業。
引用緬甸警方對兩位記者的控訴,緬甸資訊部表示該2名記者「非法獲取信息,企圖與國外媒體分享」。警方是在拘留該2名記者約24小時後才宣布逮捕,而兩人是在沒有與家屬和律師接觸的情況下被關押了兩個星期。他們告知親屬,自己幾乎是在與警方會面後便立即遭到逮捕,他們在被捕前還沒看過這一些機密文件。對此,警方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此外,緬甸政府表示將文件交給記者的兩名警察也因違反「政府機密法」而被逮捕。然而根據記者的資訊,被捕的兩名警察並不是當初提供文件的人,相關單位也沒有交代有關被捕警察的進一步資料。
關於「政府機密法」
法律專家指出,以「政府機密法」為由被控告的例子並不多見,最近的例子是2014年。
根據《香港獨立媒體》,緬甸媒體《Unity Journal》在2014年因揭發政府有意秘密生產化學武器,其社長和4名記者被判入獄10年,但後來減低至7年。時任總統吳登盛更揚言「若媒體自由會威脅國家,將依法採取行動」。此一事件被視為一種警告——有關軍方的事物仍禁止碰觸,即便軍事統治已經結束,審查制度也已取消。
2016年在翁山蘇姬上任後,被逮捕的社長和4名記者即在特赦下獲釋。
外界反應
針對2名記者被逮捕一事,美國、加拿大、英國、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以及路透總編輯阿德勒(Stephen J. Adler)和許多記者與人權組織,批評逮捕行動侵犯新聞自由,並呼籲緬甸政府放人。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亦在推特(Twitter)上貼文表示「媒體自由對於自由的社會至關重要,無論在什麼地方,拘留記者都是不能接受的。被拘留在緬甸的路透社記者應該被立即釋放。」
A free press is critical to a free society—the detention of journalists anywhere is unacceptable. The Reuters journalists being held in Myanmar should be released immediately.
— Bill Clinton (@BillClinton) January 9, 2018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周慧儀
核稿編輯:李牧宜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