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幸運勝出背後的血汗

運動員幸運勝出背後的血汗
Photo Credit: David Gray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贏有時要靠幸運,但不代表運動員毋需每星期要花四、五十小時在訓練和治療上。沒有這些血汗,運動員連起跑線都踏不上。

繼2016里約奧運,史高寧(Joseph Schooling)取得建國以來首面金牌,新加坡憑著18歲小將吳琪雁(Cheyanne Goh)在1500米短道速滑成績在今年取得歷史性首個冬季奧運資格。

對,氣侯怎樣變化,新加坡都沒可能有冬天,那小妮子怎樣取到奧運資格的呢?

在去年11月的資格賽,前兩名會取得奧運資格。她和幾位對手在搶內圈並行,她在排行第四。在最後兩圈,其中排第三的運動員想楔進頭兩名選手,怎料將第二名的對手摔倒再衝線,吳琪雁得第三名。賽會翻查比賽片段,楔位的運動員因為非法衝撞被取消資格,吳琪雁最後以第二名成功晉身平昌冬季奧運會。

你認為事情夠「扶轆」(好運)嗎?那我又要講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會1000米短道速滑決賽。

當時五位選手其中四位(中國、韓國、美國、加拿大)在前列位置,澳洲選手柏布利(Steven Bradbury)遠遠墮後。到尾二圈轉彎時,中國選手失去平衡,連橫掃跌其餘三位選手。柏布利因為墮得太後未受影響,所以「冷手執個熱煎堆」安全衝線,得到澳洲在該項目歷史性首面金牌。

RTRSYDR
Photo Credit: David Gray / Reuters / 達志影像

網上輿論一致認為他「扶轆」衝線一直口誅筆伐,柏布利也一直這樣以為自己不配得這面奧運金牌而耿耿於懷。直至澳洲傳媒為他深入專訪,公眾才記得他在上屆冬奧曾經在比賽期間被對手的溜冰靴輾過小腿大動脈,幾乎在冰上休克。到冬奧年半前另一次比賽,他再被對手撞到圍牆,送院才發現頸骨骨折,差點四肢癱瘓。

他好不容易才用四年時間恢復過來,僅僅拿到資格,在冬奧再一次晉身決賽。

贏有時要靠幸運,但不代表運動員毋需每星期要花四、五十小時在訓練和治療上。沒有這些血汗,運動員連起跑線都踏不上,但這些愛與痛的邊緣,沒有金牌之神的眷顧,也是被運動員默默放在床下底。

亦因為短道速滑的風險難以預計,新加坡不敢稍為鬆懈。難怪和上屆香港不一樣,就算只有一位運動員,都會派隊醫駐場侯命了。

柏布利贏得2002年金牌的影片︰The Most Unexpected Gold Medal In History - Steven Bradbury | Salt Lake 2002 Winter Olympics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