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萬豪國際9日受訪表示,預訂系統中,港澳台確實不在中國大陸之列,但這是按照國際慣例和語言區分, 包括洲際酒店、希爾頓飯店、凱悅飯店,等國際飯店的平台,都是這樣來分。
在全球擁有5,700多家飯店的「萬豪集團」由於將台灣、香港、澳門和西藏列在問卷的「國家」選項中,遭中國網友抵制,並遭中國政府約談。繼萬豪之後,達美航空、ZARA等也都因「反國家分裂」的理由被中國網友檢舉。
《蘋果日報》報導,總部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飯店公司「萬豪集團」,旗下逾30個品牌包括萬豪酒店、麗池卡爾登飯店(The Ritz-Carlton)、W飯店(W Hotels)、喜來登飯店、艾美酒店等,5,700多家直營與加盟店分布全球110個地區,包括台灣。
《上報》報導,9日,一名中國網友在微博貼文,指稱萬豪國際在寄給中國會員的郵件問卷裡,有一欄「您現在居住在哪一個國家?」的問題,而問卷選項中,包括西藏、台灣和香港。這份問卷引發中國網友抵制。萬豪國際9日與10日兩度聲明致歉,也立刻中止問卷調查,表態「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一貫立場」。
《時間財經》報導,萬豪國際9日受訪回答,「我們這邊預訂裡,港澳台確實不在中國大陸之類,但是我們是按照國際慣例區分,按照語言區分, 不光是萬豪,包括洲際、希爾頓、凱悅,您可以查任何一家國際平台,他都是這樣來分的。我們集團肯定承認中國主權,不可能做分裂。」
《時間財經》記者實際測試發現,希爾頓、凱悅、四季等飯店和萬豪旗下的喜來登官網上,的確將台港澳列為選項,但分類設置是「國家/地區」,只有洲際酒店和萬豪官方APP將台港澳列為國家。
《風傳媒》報導,不過萬豪酒店管理公司上海負責人及萬豪國際集團大中華區負責人,仍因爲涉嫌違反中國網路安全法和中國廣告法相關規定,先後遭到上海市黃浦區網信辦和市場監管局約談。
萬豪酒店方面10日發佈第三份致歉聲明,表示對集團的網站和App內容進行檢查,並且盡最大努力以確保官網和App對國家地區劃分及表述的準確性,中英文官網均更新修正,App也於2018年1月9日更新完成,強調將「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調查」,並「再次真誠道歉」。
《蘋果日報》報導,中國媒體《環球時報》11日又披露,藏獨組織「西藏之友」(Friends of Tibet)成員,在萬豪的推特上用英文寫推文:「西藏之友祝賀全球連鎖酒店萬豪國際集團將西藏和香港、台灣一起列為『國家』。」而萬豪禮賞粉絲團又對此篇推文「按讚」。
消息曝光後,萬豪11日緊急透過微博與推特,四度道歉,並取消「按讚」,稱萬豪集團「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絕不支持任何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何分裂組織。」
《風傳媒》報導,11日晚間6點開始,包括萬豪中文網站、中文版APP都遭到「關閉整改」,官網首頁只剩下白底黑字,指引用戶前往英文官網或者撥打電話訂位,剩下的就是道歉聲明:「萬豪國際集團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我們絕不支持任何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何分裂組織。 我們對任何可能引起對以上立場誤解的行為深刻道歉」。
《蘋果日報》報導,萬豪亞太地區負責人施康瑞(Craig S. Smith)12日再次為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致歉。他說,惹出風波的問卷,是萬豪委託的外包商所發出,萬豪的工作人員,漏了審核下拉式功能表。「目前我們已經和這個外包商解除合約。另外,由於個別員工的過失,我們的官方帳號,『錯誤地』給支援西藏獨立的推文按讚,誤導了大眾。目前已經把這名員工停職,依程序解雇。
《TVBS》報導,萬豪這個堪稱全球規模龐大的國際連鎖酒店,近年來最大客戶就是中國,中國萬豪酒店收益比全球市場高出2.4%,客房收益增長幅度,遠比在全球其他地區要高出2.4%。根據萬豪集團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在大中華地區的客房收益,同比是增長10.6%,這是所有的國際市場中增幅最大的。
「反分裂」檢舉風潮,達美航空、ZARA都被檢舉
(中央社)繼萬豪之後,中國這幾天掀起「反分裂國家」的檢舉風潮,中國鷹派媒體《環球時報》12日早上在微博發文表示,接獲網友爆料,達美航空中文網頁也將台灣、西藏併列在「國家」選項中,此外,ZARA、美敦力中國也中招。《環球時報》還說,「看來,這堂中國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的政治課,該上的不只萬豪。」
根據通報檢附的網路截圖顯示,達美航空中國中文官網的意見投訴中,台灣、西藏都與中國並列在「國家」選項中。ZARA中國官網則是在「那些國家可以在線購買?」、「回收說明」把台灣列名其中。醫療集團美敦力(Medtronic)中國官網的國家選項,包含「中華民國Taiwan」。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民航局在第一時間約談了達美航空公司負責人,責令達美立即整改,並將調查結果和整改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達美反應迅速,幾小時便在官網上承認錯誤,「對於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感情傷害,我們深表歉意!」,「懇請接受我們對此次嚴重錯誤的誠摯歉意!」 。《ETtoday》報導,面對排山倒海的指責,被點名的ZARA、達美不到一天時間,就紛紛公開道歉,表示已經更正違法內容。但後續效應似乎沒完沒了,現在又有中國網友點名名牌精品寶格麗(Bulgari)、香奈兒(Chanel)、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以及洲際酒店集團(IHG),還有許多中國企業向官方看齊,開始抵制、刪除這些企業的合作與資料,首當其衝的就是萬豪酒店。
最新發展:
-
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論文將台灣視為中國省份 與新疆、西藏並列 4年前
-
與新疆、西藏並列,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論文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省 4年前
-
蔡英文母校的地球儀「台灣變中國的」,留學生募資登報「挑戰一中原則」 4年前
-
40年後中國再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習近平稱台獨是「歷史逆流」、「絕路」 4年前
-
40年後中國再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習近平稱台獨是「歷史逆流」、「絕路」 4年前
-
不只林口亞昕,六家用了同樣「網站系統」的飯店也出現「中國台灣」 5年前
-
台灣首次主辦「東亞青運」遭中國干預取消,台中市提4理由申復 5年前
-
中國施壓「台灣」改名限期到,美國三大航空網站動了什麼手腳? 5年前
-
中國施壓「台灣」改名限期到,美國三大航空網站動了什麼手腳? 5年前
-
回家機票只能買「中國台灣」:歐盟中心布魯塞爾,出現第一起「台灣人」的街頭抗議 5年前
-
日航空公司再將台灣改成「中國台灣」 但只「改一半」 5年前
-
日本航空公司再次把台灣改成「中國台灣」,這次選擇「改一半」 5年前
-
好市多想進中國卻被抵制、還要道歉?只因2年前曾挺「台獨」 5年前
-
投書、連署有用嗎?加拿大航空為何「鐵了心」把台灣改為中國 5年前
-
白宮批中國「歐威爾式胡言亂語」,美國駐華大使館微博轉發「中文版」 5年前
-
白宮批中國「歐威爾式的胡言亂語」,美國駐華大使館微博轉發「中文版」 5年前
-
遭白宮怒斥「歐威爾式胡言亂語」,中國:美國改變不了「一個中國」的事實 5年前
-
中國要求36間航空公司改「香港」「台灣」名稱 白宮怒斥「歐威爾式胡言亂語」 5年前
-
中國施壓美國航空業、駐約旦代表處,台灣從「中華民國」更名為「台北」 5年前
-
當Garmin把台灣列為國家向中國「道歉」,台灣人你該抵制嗎? 5年前
-
Garmin把台灣列為國家向中國「道歉」,該抵制嗎? 5年前
-
台灣圖文作家厭世姬作品被強制下架:為何「厭世」在中國被禁? 5年前
-
圖文作家厭世姬作品被強制下架:為什麼「厭世」在中國被禁? 5年前
-
圖文作家厭世姬作品被強制下架:為什麼「厭世」在中國被禁? 5年前
-
瑞典稅務局預告:官網將更名台灣為「中國的一省」 5年前
-
兩個美國政府官網無預警「下架」中華民國國旗,外交部: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 5年前
Tags:
「本來以為,只是跌倒而已⋯⋯」—居家照顧服務,幫助年長者走出老老照顧困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老老照顧」家庭似乎隨著高齡化越來越多,但年長者照顧的問題,不該成為另一位長者的負擔。「老老照顧」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長者的支持和資源分配不足。我們期待的是,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之後,年長者應該能夠享有安穩、尊嚴和被溫柔支持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面臨照顧其他老年人的壓力。
近十年來,隨著高齡化、少子化和各種社會發展趨勢的疊加,年長者的照顧問題浮上檯面,「老老照顧」的狀態,也逐漸進入公共話語中。所謂的「老老照顧」,是指65歲以上年長者,不僅要應對自己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健康問題,還要承擔24小時照顧另一位長者/失能長者的重負。
身體上的高負荷和精神層面的緊繃狀態,常使得這些年長的照顧者,處於身心失衡的邊緣。他們可能更容易罹患憂鬱、焦慮和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除此之外,照顧者可能因為照顧工作而無法安排個人時間,無暇參加社交和娛樂活動,導致感到孤獨和無助,與社會疏離。對於年長者而言,他們的社交資源和互動網絡本來就相對缺乏,這些內在的壓力就更容易被忽視,使得老老照顧的挑戰,在社會上長期處於被低估的狀態。
本來以為,只是跌倒而已⋯⋯
77歲的洪爺爺和72歲的洪奶奶,住在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社區裡。他們夫妻倆有三個孩子,長女和次子都已經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只有曾經小中風的長子與他們同住,一家三口靠著洪爺爺的豬血糕攤子,勉強的維持著生活。

大約在五、六年前,洪爺爺就發現自己身體不太舒服,下腹部常常疼痛。或許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生病的事實,因此只讓醫生開止痛消炎藥應付病狀,拒絕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但今年初,他突然四肢無力,倒了下去。這次,醫生檢查出了洪爺爺的疝氣問題,緊急動了手術。但手術之後,身體的復原狀況並不理想,脊椎也發現了退化和磨損等問題,再加上原本就有高血壓和青光眼,洪爺爺不僅無法做生意,連生活起居都得依賴洪奶奶的照顧。從起床到進食、洗漱、上下床,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依靠妻子攙扶協助。但是,洪奶奶自己也是一個70多歲的長者了,骨質疏鬆症和膝關節病痛已糾纏她多年,加上獨自照顧著失能丈夫的壓力,不管是在體力或心理上,對奶奶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負荷。「我照顧他(洪爺爺),要背、要推、要抱⋯⋯照顧得我自己都生病了,全身都在痛。我們住四樓,沒有電梯,帶他去看醫生,要找爬梯機的人來幫忙,上、下樓一趟都各要花費900元,真的太貴了,負擔不起。」洪奶奶說。提供爬梯機服務的工作人員,看到洪家爺爺奶奶處在這樣的困境中,建議奶奶尋求外部援助,她才終於在今年八月,撥打了1966申請長期照護服務。

老老照顧的窘迫,有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老老照顧』的狀況,在已經是高齡社會、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的確有越來越多趨勢。」伊甸基金會的居服員督導陳紹慈解釋道,在傳統的台灣家庭中,照顧長者通常會被視為是家庭成員的責任,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現代家庭組成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提供日常的家庭照顧。這使得許多中老年人,在自己可能也需要被照顧的情況下,仍得承擔起照顧更年長或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的責任。「許多家庭會陷入『老老照顧』的狀況,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資訊的缺乏,比方偏鄉、經濟條件較差、資訊取得不易等等,讓這些家庭可能不知道,其實有其他的管道可以提供協助;另一是傳統觀念的束縛,很多人會認為把父母親送到老人院,就是代表不孝。」

一直以來,伊甸基金會嘗試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提升一般民眾對於長照議題的認識和敏感度。因此,從都市到偏鄉,伊甸基金會在全台各地設立長照服務站、關懷據點、長照機構、日照中心、社區輔具站等實體單位,定期安排社區服務,包括訪視、弱勢長者餐飲服務等等。也透過社群媒體,例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和Podcast等平台,向不一樣的族群和年齡層傳播關於長照的觀念。「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我們知道,傳播新的觀念不容易,改變舊的觀念更是困難。就像獨自照顧洪爺爺的洪奶奶,如果不是提供爬梯機服務的工作人員建議,她可能要更久,甚至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是可以獲得幫助的。」陳紹慈說道。

除了讓大家認識被照顧者的需求之外,近年來,伊甸基金會努力將照顧的範圍,拓展到照顧者身上。「因為照顧者所承受的身心壓力是驚人的。比方他必須承受情感上的壓力,尤其是照顧親密的家庭成員時,可能會特別悲傷、無助或焦慮,在所照顧對象的健康狀況惡化時更是嚴重。」另外還有與社會隔絕、經濟壓力等等,陳紹慈也提醒道,照顧者還有很大的一個壓力來源,是自己的身體負擔:「照顧工作往往涉及體力勞動,而且是很大量的勞動,比方協助病患移動、翻身等等,在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照顧者自己可能也很快就會受傷。」像洪奶奶的情況就是如此——她自己的膝蓋和骨質疏鬆的問題,就在照顧洪爺爺之後變得更加嚴重,因此,提供適當的支持和關懷給照顧者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支持包括提供實際的照顧服務和經濟援助,包括心理和社會支持,包括讓照顧者擁有喘息的時間。因為,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更好的照顧別人,所以伊甸基金會的努力,不僅提升了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加強整個長照體系的效能和持續性。
安享晚年,應該是我們共同期待的未來
在居服員開始協助洪家之後,洪奶奶終於感到身上的重擔減輕了一些。「他(洪爺爺)是很固執的人,又餓不得。以前我得幫他洗好澡之後再去弄飯,他會因為餓了而生氣。現在有一哥(居服員)來幫忙,我可以趁這個時候趕快去處理午餐,他一洗好就可以吃,真的覺得輕鬆很多。」不只如此,洪爺爺也非常喜歡一哥的協助。只要是一哥要來服務的日子,洪爺爺總是早早就期盼著他,不斷詢問他人什麼時候會到。另外,洪奶奶也在個管員的評估和協助下,申請了居家用的輔具,這樣即使居服員不在,她獨自照顧洪爺爺也會輕鬆一點。

「我們在評估每個家庭的狀況的時候,都是先看他們當下最緊急的需要是什麼,就從這邊開始安排。這也是我們和每一個家庭認識彼此、磨合的開始。因為我們往往在評估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家庭中還有更多需要協助的地方。我們必須慢慢地、一步步地協助家庭接納更多的服務項目,或者嘗試其他的服務方式。」伊甸基金會居服員督導說到,協助個案家庭,必須設立短、中、長程目標。以洪爺爺為例,現在他接受了沐浴、肢體關節活動這些服務,然後也申請了輔具,這屬於短程的目標,拉到中、長程來看,居服員督導更希望可以鼓勵洪爺爺出門、願意去看醫生,讓他的脊椎得到真正妥善的治療和照顧。「因為洪爺爺還蠻喜歡和居服員相處,所以未來我們也期待可以透過居服員的引導,讓他能夠走出家門,接受治療,甚至體力可以好到能夠進入我們的日照機構或社區據點,參加活動。」伊甸基金會期待著,在大家的協助下,洪爺爺和洪奶奶能夠生活得更舒適,好好享受老年生活的每一個美好時刻。

「老老照顧」家庭越來越多,老夫妻互相陪伴很美好,但年長者照顧的問題,不該成為另一位長者的負擔。「老老照顧」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長者的支持和資源分配不足。我們期待的是,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之後,年長者應該能夠享有安穩、尊嚴和被溫柔支持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面臨照顧其他老年人的壓力。多年來,伊甸基金會投注心力,希望能夠成為年長者晚年的依靠。但我們更希望的是,有一天社會可以建立一個更友善、全面的支援系統,確保長者都能擁有一定的生活水準。這樣的系統應該涵蓋足夠的醫療照護、經濟援助、居住安排以及社交活動,減輕個人和家庭的負擔,並提升整個社會對於年長者的關懷與尊重,更進一步的,讓長者們享受他們應得的尊嚴和幸福。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公托中心、關懷據點、居家服務、長者送餐服務、照顧者團體支持、照顧者資源連結等,讓長輩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及照顧者一起安心、快樂地好好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