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諮詢委員批勞基法「大開過勞之門」,總統府:政府一直重視勞工權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八位人權諮詢委員共同投書指出,這次《勞基法》的修訂,不只讓台灣人民的勞動權利受到侵害,也顯示政府在重大政策上便宜行事、欠缺思慮。「這不僅是人權防線的潰敗,也是民主精神的隳壞。」
立法院10日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法,引起勞團反彈。今(13)日,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林子倫、孫友聯等八位諮委,共同投書媒體,質疑這次修法過度草率,大開過勞之門,是人權的倒退。總統府則回應,一直以來,政府相當重視勞工權益的保護,會持續向各界說明並落實保障勞工權益。
立法院10日三讀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其中除了原本行政院提出的「七休一改為14休二」、「每個月最高加班工時54小時」、「輪班間隔有條件放寬至八小時」、「加班工時工資核實計算」、「特休假可遞延到次年」外,還多了一條「加班工時可換補休」。
根據《蘋果日報》,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小組」成員林子倫、孫友聯、孫迺翊、彭揚凱、黃嵩立、葉大華、劉梅君、藍佩嘉八位人權諮委今日以「關於勞動人權給政府的建言」為題,共同投書《蘋果日報》,表達對《勞基法》修法的想法。
八位人權諮委在投書中表示,身為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小組」的成員,他們一致認為這次修法對於台灣勞動人權衝擊甚鉅,並且有違《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因此,八位諮委在投書中要求勞動部及兩公約之主責機關,應依兩公約施行法之規定,針對本次修法提出檢討和報告。
八位諮詢委員也在投書中提出這次《勞基法》修法的三點問題:
1. 修法過程草率,缺乏充分評估和參與
2016年,一例一休制度實施後,各企業正在逐步調適,從政府相關統計中可以看出「縮短年總工時」的政策目標已逐漸顯現。民進黨政府本來可以就《勞基法》的各種修訂提案,進行詳實的政策影響評估、廣泛徵詢各界意見,進而提出一套可以兼顧產業差異與勞動權利的新版本。但是,這次《勞基法》修訂過程極為倉促,沒有評估過程、參與程序,明顯違反程序正義。
2. 32-1條嚴重損害勞工權益
投書表示,這次修法中將加班時數、輪班休息間隔、休假等放寬,都嚴重影響勞工的休息權和健康權,「可能大開過勞之門」。八位諮詢委員更在投書中強調:
尤其是本次草率通過的32-1條,容許休假日的加班時數以一比一的方式折抵補休,嚴重損害勞工權益。法條中若沒有明確規範補休期限,更可能讓許多勞工在旺季時過勞加班,不僅拿不到加班費,又要在淡季時被迫同意補休。這項法條,與政府宣稱修法是要讓勞工加班有錢賺的說法,大相違背。
3. 降低勞動基準,無助產業升級
投書表示,台灣經濟長期用高工時、低工資來維持商品與服務的平價,但整體社會付出許多看不見、外部化的成本,包括教養與照顧的外包、親子關係的疏離,以及生育率的低迷。八位諮委在投書中表示,台灣產業不能只追求降低勞動力成本,而該提升技術與管理能力。
最後投書指出,這次《勞基法》的修訂,顯示政府在重大政策上便宜行事、欠缺思慮。「這不僅是人權防線的潰敗,也是民主精神的隳壞。」八位諮委共同在投書中要求勞動部明確提出修法後的相關配套措施,尤其在細則中明確規範補休期限、限縮例外狀況,並強化勞動檢查、讓勞資會議有效運作。
總統府:政府一直重視勞工權益
(中央社)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今天回應媒體詢問則說,感謝孫友聯等學者專家對於勞動者權益的關注。一直以來,政府相當重視勞工權益的保護,有關這次修法,政府各部門會持續向各界說明並落實保障勞工權益。
黃重諺說,下階段包括青年低薪、弱勢勞動者的照顧,受薪族群的生活減壓等,也都是執政團隊今年最重要的工作。目前政府全力推進經濟轉型,讓整體產業與勞動結構都能持續往正向發展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