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拔不拔樁先擺一邊,水利會改組後台灣農業將面臨這些問題

拔不拔樁先擺一邊,水利會改組後台灣農業將面臨這些問題
Photo Credit:P_H_B@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法院農田水利會的改制案已經勢在必行,先不論輿論拔樁的疑慮,改制後面臨的權責、處理效能,和財產歸屬等問題,台灣的農民應該如何面對和解決,才能確保農業的健全?

1. 水權順序自水利法訂定之初至今,均為農業優先於工業,但綜觀20年來的水資源管理,不缺政府用各種行政方法與權宜將農業用水移做工業使用之案例,以長期造成社會負面觀感。

2. 民以食為天,且因農業生產之經濟效益偏低,未來將可能朝區域性糧食自給自足的趨勢發展,站在農委會主管國家糧食立場,應該推動修改水利法》,強化農業用水資源的位階,必要時仿瑞士的做法將農業入憲才是當務之急。

十一、水利會改制100%服務農民,要怎麼做?

農委會:

1.現在農田水利會會長及會務委員的選舉制度,致地方有選舉考量,不願意擴大服務範圍。

2.由農村及水田水利分署辦理水資源開發及灌區外農田水利設施改善工程,原農田水利會人員則繼續辦理灌區內灌溉管理業務。待灌區外設施改善完成後,則納入灌區管理。

3. 改制後,期建構國家水資源公共化管理體制,及均衡都會、鄉村農田水利會整體資源,逐步將灌溉服務範圍擴大至全國68萬公頃可供糧食生產農地。

大哉問。

但不論如何,這不是動筆寫八股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集水利、農推、環境、社會、農經、法律….各領域專業人員商討完善的方案,想急就章快速解決問題的思維,通常會引來更多更大的問題,希望政府部門與主管機關慎之。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