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真正的怪咖文化,已被那些冒名假扮的怪咖代表模糊了焦點

也許真正的怪咖文化,已被那些冒名假扮的怪咖代表模糊了焦點
非內文當事人照片|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原諒一個怪咖很簡單:你不能打一個戴眼鏡的人! 我們原諒阿ㄆㄧㄚˇ跟其他來自《南方公園》的男孩的粗俗幽默,他們只有十歲,他們不懂事。如同我們原諒《蓋酷家庭》的彼得,他只是一個大嘴巴的智障,他不懂事。

也許是因為馬克的《菜鳥大反攻》的服裝設計概念、周六夜現場的比爾莫瑞、爾達瑞德爾以及一九八二年就出現在加拿大SCTV、由馬丁.蕭特扮演的怪咖角色艾德.葛林姆里,造就流行傳媒上的怪咖形象,使之與實際上的怪咖有了很大的脫節。  

「到一九八四年,」,E.F.舒馬克(E.F. Schumacher)於一九七三年發表、其中曾提出「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的經濟學論文中寫道,「最可取的是,任何一個普通至極的人都不會因為使用對數表或是微積分的基本概念,或者是因為了解電子、庫侖和伏特等詞彙的定義和用法而感到尷尬。他不僅能夠善用鋼筆,鉛筆和尺,而且還能夠處理磁帶,閥門和晶體管,個人和群體之間交流的改善關鍵就在此了。」

主流觀眾看到彼得.福克飾演的可倫坡探長在《神探可倫坡》(Lt. Frank Columbo)「最危險的比賽」一集中,拍了一名捲入謀殺計劃的西洋棋手的肩膀,表達了他(帶點疑心)尊重:「我有一個戴著厚重眼鏡的表弟,他認為你們真的很棒。」

這個劇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播出,被困擾的國際象棋神童鮑比.費舍爾在一場被廣泛宣傳為「冷戰對抗」的比賽中擊敗了蘇聯的鮑里斯.斯帕斯基成為一九七二年的世界國際象棋冠軍,並獲得國際象棋比賽有史以來最多的公眾關注。

正如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八零年代和九零年代初確實迎來新一輪的怪咖潮流,這是對邊緣文化的一種新的表現,不再需要靠主流文化的想像力或蘇斯博士的奇特思維來界定。

從這裡開始,怪咖進入頹廢和自我意識的「我的一代」,然後演變成為今天所謂的「千禧世代」,接著怪咖與極客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

現在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是:當怪咖已經根深蒂固的植入主流文化中,主流群又該如何對這個自我認同的形象作出反應呢?又要怎樣才能跟上怪咖們的腳步?

相關書摘 ►「Nerd」文化的開端:在1984年,當怪咖突然變一件很酷的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大宅時代:怪咖、極客是如何崛起並成為文化主流?》,商周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馬修・克里克史坦(Mathew Klickstein)
譯者:林祐丞

賈伯斯創建世上最有價值的公司、比爾蓋茲再度蟬聯世上首富的寶座、「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是十年來最夯的喜劇影集,令「阿宅」、「怪咖」(Nerd)、「極客」(Geek)儼然成為時尚新趨。名人、名模,甚至運動員莫不戴上平面鏡框眼鏡,並為這種裝扮起了個名稱:宅時髦 。於是怪咖、極客、阿宅們終於可以歡呼勝利,不再害怕無所不在的惡霸。經過多年被貼上與流行文化格格不入的標籤,他們究竟如何崛起成為現在主流文化的領頭羊?而他們現在終於獲得平反了,真是如此嗎?

在《大宅時代》這本書中,著名文化評論家馬修・克里克史坦(Mathew Klickstein)為上述看法提出詳細的研究分析與精闢的辯解。這些我們以往嘲笑諷刺的對象,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他們的作品,像是槍與玫瑰合唱團的艾索・羅斯所寫的歌,是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而莫名引爆了全民狂熱?(而你甚至不知道他其實就算是個怪咖極客,或我們現在說的,阿宅!)

是的,人們如今很自豪能被稱為阿宅或怪咖或書呆或極客或文青,但可惜的是,在派對上別著領結、知道雷神索爾是誰,並不能使你成為他們。社會上仍普遍存在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人,假使流行文化搶奪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屆時他們將如何自處?簡單來說,假使我們全是怪咖阿宅們,則沒有人是。將這種的現象普遍歸為文化是很危險的。

作者在書中將詳細探討整個怪咖、極客、阿宅們的演變歷史,同時也針對此一現象將對未來社會造成何種影響等關鍵問題予以回應。本書不僅探討究竟是什麼造成現代怪咖、極客、阿宅的產生,更對何謂宅文化進行有趣且詳細的調查、闡述其演變過程,以及流行文化對真正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造成的影響。

getImage
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