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北極融冰新加坡最緊張:世界強權競逐「偉大的新航道」,台灣該把握機會參一腳

北極融冰新加坡最緊張:世界強權競逐「偉大的新航道」,台灣該把握機會參一腳
Photo Credit: U.S. Geological Survey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夏季北極冰帽日益消減、圍繞著北極海域的大國博弈逐逐漸白熱化之際,國際地緣政治將迎來一波動盪。難得對台灣有利的局勢即將出現。

文:蔡榮峰(澳洲國立國家大學戰略及外交雙碩士)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談到香港情勢,認為無論是佔中運動或是太陽花運動只是徒增困擾,都無助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有趣的是,總是讓人感覺隔岸觀火的新加坡在港台運動爆發前的十年之間,卻大量吸收港台出走人才、進行經濟轉型,可說是「中國因素 」下的真正既得利益者,在東亞賽局中佔盡先機。

然而,李顯龍不會主動告訴你的,是新加坡這十年賽局背後真正的隱憂;一個距離東亞千里之外,比「中國因素」影響更深遠的效應正開始發酵,那就是過去幾百年被視為夢幻航道的北極航道即將實現。

這個21世紀初葉內快速成形的歐亞新興航道,不僅令大國磨刀霍霍、區域小國摩拳擦掌,就連新加坡這個赤道國家也必須卯足全力進入北極理事會,跌破眾人眼鏡。究竟一向未雨綢繆的新加坡嗅到了什麼國際風向?北極,這個乍聽之下非常遙遠的地理名詞,又如何將成為本世紀的關鍵詞?徹底改變世界航運史、並帶來全球地緣政治大洗牌的暗流正悄悄地從冰山之間湧現。

北極海,下一個南海?

美國冰雪資料中心的2007年統計、北極理事會公布的《2009北極海運報告書》,皆預估2030年起可能因大範圍融冰而出現西北東北兩條北極航道,宣判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在歐亞海運長達一個半世紀的獨佔地位即將結束。

透過北極航道,西歐與東亞之間的航程將比現有的蘇伊士運河航線縮短5500公里,換句話說,往來上海與鹿特丹的船走俄羅斯沿岸的東北航道將縮短航程22%,也就是至少免去10天航程,又能避開麻六甲及中東海域等高風險區域,等同於減少30萬美金燃油與保險成本。即便走美加沿岸的西北航道也可省掉15%總航程(註1)。

如此有競爭力的新航路再加上潛在天然資源,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促成「環北極經濟圈」的興起,範圍涵蓋北美、北歐、俄羅斯,形成另一個與東南亞各國競爭的全球海運中心,大幅改變世界與東亞的地緣政治局勢。

歐亞海運新航道,藍色路線為北極東北航道,紅色路線為經蘇伊士運河傳統航道|Photo Credit: mothership.sg CC BY 3.0

截至今年8月為止,丹麥、挪威、加拿大、俄羅斯都已經向聯合國提出北極領土、領海的主權擴張,北極八國(註2)明爭暗鬥不說,連該區域唯一的國際政府組織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國際地位也急速上升。

去年5月於瑞典基律納(Kiruna)召開的第8次部長級會議敲定義、中、日、韓和新加坡以觀察員身分加入,若加上其他成員,北極理事會17國幾乎涵蓋所有新舊強權,成為大國新的角力場。前挪威外交部部長約納斯格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就感嘆說,北極理事會面臨的挑戰在十年前是無人知曉,現在則是該如何面對一擁而上的各種利益折衝。

美俄國防部於去年先後各自發表了《北極戰略》、《2020年前北極發展戰略》,引起中國及歐洲高度關注。美國於原有海軍基礎上制定相關計畫,提倡以多方合作為主要形式涉入北極事務,與其北約傳統歐洲盟國共同維持北極海自由通行(註3);相較之下,俄羅斯的軍事化大動作則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線。

根據俄羅斯獨立報,俄國已完成新地島羅加喬沃機場(Rogachevo)跑道的改造工程,未來還將在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Franz Josef Land Islands)的格雷厄母‧貝爾島(Graham Bell Island)重建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北極圈機場,並規劃未來十年間籌建北極專屬陸海空軍部隊(註4)。

中國因距離北極過遠,無實質周邊領土,所以企圖加強與北歐國家間經濟關係,以各種直接、間接國際資本的方式存在北極八國境內維護其利益。中國國家海洋局搶先於北極理事會2013年會召開前一個月公布了《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不但把北極放在前言,還特別於章節中提到北極航道的利用調查與研究、北極考察常態化 ,為第十八大三中全會決定建構「海上絲綢之路」以來,對北極規劃宣示性最強的官方文件。

去年年底中國以23.5億美元的價格,透過英商倫敦礦業公司取得丹麥格陵蘭島30年採礦權。此外,2012年8月從上海出發的中國首艘東北航道科研船雪龍號正好抵達冰島時,中坤集團以「開發休閒產業」為由欲在冰島購買300平方公里的無人土地,引起冰島政壇一時震盪而遭到拒絕,於是將目標轉向挪威。

這個因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風波,而被中國貿易報復的小國(註5),今年夏天與中坤集團達成了一項初步協議,該集團以約400萬美元購買挪威高緯度城市特羅姆瑟附近一大塊臨海地塊;中國還嘗試獲准在挪威最北端的斯瓦巴群島建立大型雷達天線(註6)。

巧合的是,拒絕賣地的冰島去年4月與中國簽成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全歐第一個與中國簽定自貿協定的國家;一個月後的北極理事會年會上,所有北歐國家一致投票贊成中國成為觀察員,為中國打開了通往北極的大門。

北極八國地緣位置圖|Photo Credit: CIA World Fact Book CC0

百年難得的小國機遇期

目前各界評估北極航道只有夏季融冰期才能通行,然而光是能挑戰歐亞唯一航道的潛在價值與週邊天然資源,就足以引起各強權覬覦,更不用提融冰期還可能因為全球暖化而加長 。更重要的是,能從中獲得好處的可不只有大國;大國疆域再遼闊,還是必須仰賴航道上的轉運據點才能將其北極戰略付諸實現,這便是小國趁勢崛起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