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認為A片是一種素材,毋須過度浪漫化,但也不必妖魔化——意思是,問題不在素材本身,而是人們怎麼產製它、詮釋它、使用它。相較於管制審核禁絕勸阻,我們更傾向培養識讀能力,以及鼓勵不同版本的情慾表達。
「你們怎麼看待A片?有人覺得A片很噁心,有人覺得A片傳播錯誤的知識,還有人說男性看A片是在物化女性。那女性看A片是自我物化嗎?同性A片呢?」
女性主義對A片有很多種立場。[1]至於我們,認為A片是一種素材,毋須過度浪漫化,但也不必妖魔化——意思是,問題不在素材本身,而是人們怎麼產製它、詮釋它、使用它。相較於管制審核禁絕勸阻,我們更傾向培養識讀能力,以及鼓勵不同版本的情慾表達。
來個例子:在我們討論A片閱聽經驗的時候,曾有兩位男孩提到同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他們說:「演員好可憐唷。」
演員好可憐,為什麼要打她?
第一個男孩是小直。
小直看的是異性A片。片中男優以粗魯的方式對待女優,扯頭髮、掐脖子、拍巴掌。小直當下的感想是:「為什麼要用這麼粗暴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做愛對象?」
他和朋友提起這件事,朋友笑說:
「女優賺你的錢欸,你幹嘛同情她?」
「那是演出來的啦,又不是真的。」
「女優自願拍的啊,又沒人逼她,有什麼好可憐的?」
小直覺得自己的感覺很可恥。他不敢再跟別人談起這件事——老師或家長?別提了,他們只會說看A片很不好。
演員好可憐,應該欠了很多錢?
另一個男孩是小彎。
小彎看的是同性A片。主演的男優全身赤裸,肌肉結實,面對鏡頭躺下,兩腳敞開,露出下體與肛門。劇情的走向,是由另外一名男優,將各種東西,依序塞進主演男優的肛門裡。一開始是手指,然後是跳蛋、肛塞……等常見的情趣玩具;再來是乒乓球、黃瓜……這些更特別的情慾助興物。最後呢,塞進的是活魚,還有主演男優自己的尿——先尿出來,再用漏斗灌進肛門,然後再用肛門將尿排出來。
小彎說,一開始他還看得很開心,到後來身體硬著,心卻冷了,一直有個念頭往復在腦海迴盪:「好可憐,他一定欠了很多錢,才來拍這麼重口味的片子。」
同性情慾,讓小彎無法隨便和朋友聊起這段經驗;就算是對同志友善的朋友,「要討論A片演員『很可憐』,好像很怪」。先前唯一一次與人談到這個想法時,對方回答:「也許男優樂在其中啊,不需要你的同情。」
這讓小彎有點困惑,他的感受,是不是根本是錯的?
透過這樣的經驗,可以做什麼?
我們試著和男孩們討論:你覺得「可憐」的是什麼?
- 演員很可憐,被迫拍片
這是有可能的,「敲詐演出」[2]成人影片的現象,確實存在。又或即使「沒人拿槍逼你」,但因為經濟壓力、需要籌措快錢等原因,也可能在選擇匱乏之下,進入相關產業。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境況嗎?禁止成人影業?落實勞動人權?增加真正有幫助的輔導或支援網絡,作為替代選擇?
- 如果演員真的自願,我仍然可以覺得可憐嗎?
當然可以。但不妨也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覺得可憐?可憐的部分到底是什麼?如果對方以拍片為職志,或者引以為傲,「可憐」是否因為暗喻了「這是一份不好的工作」,反而有傷害對方的危險?
- 從自己的反應,認識自己的需求
你的情緒或想法是真實的,但除了「我討厭它」、「我喜歡它」、「真噁心」、「好可憐」之外,我們能不能更進一步,透過這些感受,來認識自己?想想看,它們反映出了你的哪種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代表你在性或親密關係上,有什麼樣的需求或期待?
例如,黃金浴(Golden shower,淋尿)的片段,有人覺得噁心,有人覺得羞辱,有人覺得愉悅,有人覺得情慾高漲。無論你的立場為何,感受是真實的,不須為此苛責自己。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是社會灌輸的意識形態,讓你對淋尿抱持了這種想法?或者你在意的不是淋尿本身,而是它象徵的某些權力不對等?又或者,這就是你最自在的狀態?
- 需求衝突時,怎麼協商?
如果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與人討價還價?
當我們與他人的需求產生衝突時,就會需要協商。認識自己的需求,正是進行有效協商的重要步驟。你真的認識自己的需求了嗎?怎麼表達自己的需求?有沒有辦法同理他人的需求?你們怎麼進行協商?

我們遇過一些男孩,在保險套協商的經驗中,完全無法同理女方對於懷孕的擔憂,只會一味地堅持自己想要無套的需求。
這幾年也出現相反的例子,是女方要求無套,男方想要拒絕,但卻無法拒絕,理由諸如:「男生可以拒絕嗎?」、「女生主動想要,男生不是就該接受嗎?」、「她都不怕,我是不是更不該怕?」——這或許顯示了,性別偏見讓這些男孩甚至無法肯定自己「不像男人」的某些需求。
另外,曾有男孩說,想要嘗試被人口交的感覺。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正視自己的狀態,這很好;問題是,當伴侶拒絕為其口交時,他們說服伴侶的理由是:「A片演員都願意,你為什麼不願意?」或者「少來了,女生明明都喜歡被顏射」——這樣的協商方式,並未試圖理解伴侶的需求,也未就彼此的需求衝突進行討論,而是直接搬用某個「別人都可以」、「大家都這樣」、「我說你要你就是要」的制高點立場,來強求對方遷就自己。
還有更多……
情慾資源的差距也可以討論。邀請異性戀男孩找找看「女性視角(或男同視角)」的異性A片,問問他們的觀看感受,請他們想想看女性究竟是天生不愛看A片,或者佔據主流市場的「男性視角」的A片拍攝方式,也有影響?
又或者,我們常說A片傳遞錯誤的性知識,那麼正確的性知識是什麼?有人以為乳頭天生都是粉紅色的,有人以為陰莖必然筆直不會偏向一邊,有人不認識包莖,有人以為一夜做七次一砲一小時才正常……在A片閱聽經驗的討論中,我們重新釐清了這些資訊。你知道演員的身材尺寸可能是特別挑選過的嗎?勇猛的二十分鐘可能是將數小時的片段剪輯而成的?某些神奇的體位是為了拍攝所需,真的做起來其實很不舒服?享受前列腺快感,與你是不是異性戀無關?[3]
Tags:
零售業瘋跨域,深耕各式消費者的全零售時代到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Chome 24h購物的Z世代及壯世代的用戶不斷增長,足見PChome 24h購物運用過去幾十年來的網路零售經驗穩紮穩打,以綜合型電商角色分眾溝通不同的消費者,豐富品牌風格調性,也把握客群黏著度。
根據資策會《2021-2022民生消費數據力大調查》報告,2022年零售業在相關服務或產品的投資成長最大,從各個品牌的布局來看,這兩年零售業不斷推出新店型或是跨域結合,不管是原先產業別、市場、線上線下的界線都不斷被消弭,往全通路邁進。
跨產業-從女性搶攻家庭客 寶雅也賣五金、3C!
原先以美妝生活用品在女性市場打出一片天的寶雅,在去年也開始拓展旗下商品及服務,推出主打複合式居家用品的電商平台,更橫跨3C家電,此外更成立Youtube頻道《寶家POYA HOME》教導民眾如何運用商品自行解決居家修繕。

跨市場-個人化需求激增 超商跨足生鮮快商務
看好個人化及小家庭需求,統一超商也開設open now便利快超市,以生鮮為主要販賣品項,擴大肉品、海鮮等生鮮商品,也與旗下foodomo串接外送服務,搶攻市區的生鮮需求,未來更可能複製類似店型更多進入社區。全家便利商店也跟進711開設社區生鮮便利新店型「Famisuper」,選址在台北市大安區及新竹竹北的住商混合都會區。新店型專攻小份量、易保存的生鮮商品,也配合都市生活習慣,包括冷凍法式料理及常溫酒櫃(紅酒、白酒、燒酒……)。另外近期也在板橋開設新店,更針對「快行動」、「懶商機」和「綠生活」等目標開發許多新服務,如首創APP訂便當功能,與在地商圈便當品牌合作,可以到全家取貨現做便當,除此之外也導入保溫餐食智能取貨櫃,讓保溫延長,不用擔心錯過用餐時段。此外也因疫情網購興盛,並開發了EC自助寄取功能,還有雙溫功能,讓民眾可以自助拿取包裹,減少等待時間。生鮮快商務市場越來越熱,零售商們也前仆後繼投入,紛紛針對都市型態消費推出新模式。

跨線上線下-疫情渴望接觸 電商開店平台協助開拓全通路布局
電商開店平台shopline近期在台北誠品生活南西店開設實體概念店,集結30間人氣電商品牌,推出三個月快閃實體店,並根據不同波段推出不同主題,如第一波毛孩超市以寵物用品及品牌為主、第二波潮時尚伸展台以穿搭潮流品牌為主,第三波則以城市野餐為主題,販賣戶外露營野餐用品。此外各檔期也與公益團體合作,並搭配社群活動獲得IP贈品,企圖吸引更多消費者上門。一般消費者對於電商購買的疑慮就是沒有辦法接觸到實品,Shopline的做法幫助電商品牌有實際接觸到消費者的機會,開發更多的消費者,對於品牌和電商平台而言是雙贏。
大型電商平台穩紮零售經驗 深耕跨域消費者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統計,電商市場的銷售成長率又優於整體零售業,原先以3C商品打下電商版圖的PChome 24h購物,近年來也不斷深耕各類消費者市場,根據內部觀察,35-44歲的消費者躍升為今年消費最活躍的族群,年成長率近30%;18-24歲Z世代也有明顯成長,年成長率近20%,2022年整體消費者結構年輕化。掌握這些趨勢,PChome 24h購物也在接下來的檔期調整策略,深耕跨域消費者。以往用首創分會場的情境式購物吸引消費者,今年五月檔期又再進一步讓分會場界限消失,以不同角色類型的媽媽區分,給予消費者送禮建議,從3C到美妝通通都有,集結不同品類商品,在會場內也藉由產品跨域來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520」5月20日檔期也將目標受眾擴及到所有想表達愛的對象,以柔性訴求來溝通跨域消費者,不同於過往市場單純向女性或媽媽背景的消費者喊話,有機會持續提升新客群。

除此之外,PChome 24h購物今年也特別與皓式宅食工作室跨域合作,推出「藍帶主廚到你家」饗宴料理餐盒,讓消費者在今年母親節不用冒著疫情的危險出門慶祝,在家也能享受星級料理,滿足高消費族群的精緻味蕾。另外,也推出「Lofi Mom」特別企劃,將媽媽的叨念聲如「出來吃飯!」、「又把家當飯店!」等熟悉的語句融入chill beats中,搭配日系動畫並結合母親愛用好物進一步呈現商品,嶄新的跨域行銷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在這些操作下,PChome 24h購物的Z世代及壯世代的用戶不斷增長,足見PChome 24h購物運用過去幾十年來的網路零售經驗穩紮穩打,以綜合型電商角色分眾溝通不同的消費者,豐富品牌風格調性,也把握客群黏著度。
無論是實體或是電商起家的零售業不斷在嘗試跨域,提供更多通路和服務,未來的全零售時代將會提供消費者什麼樣的新局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章內容由「爆米花數位」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