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年改再加上學費凍漲,教育部推國立大學「法人化」打國際盃

低薪、年改再加上學費凍漲,教育部推國立大學「法人化」打國際盃
Photo Credit:台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淡江大學校長張家宜認為,台灣的大學被學費綁住,很難給高薪資延攬人才,觀察淡江的外籍教師,配偶都是台灣人,全部都會講中文,這是他們唯一會留在台灣的原因。

(中央社)教育部日前表示,希望未來要打國際盃的學校優先推動「法人化」,有大學校長認為這樣有助於發展各校特色,但也有校長擔心政府的財務支持和公教人員退休福利是否能維持不變。

107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19日在台南舉行第二天會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李彥儀進行「資訊公開與高教鬆綁」報告。

李彥儀表示,現在教學成本提高,學校經營成本也墊高,教育部希望未來要打國際盃的學校能優先推動法人化,建立法人機制,由法人委員會來負責學校發展。

李彥儀指出,教育部希望給予更多彈性,如大學不再為教育部所屬單位、大學校長不再向教育部負責,而由常設性治理會議選任和課責,同時也研議提供誘因,政府對大學的財務支持額度不變、政府對原有公教人員的資格任用權益不變。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表示,教育部雖研議國立大學法人化後,對學校的財務支持和公教人員退休福利不變,但以日本的經驗為例,日本的大學推動法人化後,政府的財務支持確實逐年減少,而台灣剛經歷一波年金改革,導致大家對政府信任感薄弱,因此學校也擔心這兩點不變是否能達成。

賀陳弘指出,大學也想瞭解政府用什麼方法來履行這兩點不變,如果可以入法明訂,當然對學校更有保障,而國立大學推動法人化後,不再是教育部所屬單位,在文化、制度、校長遴選等方面如何發展出更健康的制度,也是推動法人化的關鍵。

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表示,大學法人化是世界趨勢,以美國哈佛大學為例,由董事會管理,但台灣的大學都要聽教育部的話,教育部好像變成大學的董事會,這樣各校難以發揮各自的特色。

張懋中指出,各校都應該有特色,高教的創新和多元化都可以靠法人化來推動,假如全台都是同樣的「教育部大學」,當面對少子化等衝擊時,大學可能因為性質太過雷同,導致一次全倒。

低薪年改學費凍漲,大學校長嘆留才攬才難

18日會議的下午進行分組討論,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和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梁賡義也針對留才攬才和強化高教競爭力進行報告。

清大校長賀陳弘表示,大學人才的來源包括現有人才、深造回國、本國培育和外籍來台,但不管哪種人才,薪資都是最重要的關鍵,和亞洲鄰近國家相較,新加坡、香港很多大學的教授薪資大約是台灣的4、5倍,低薪問題也造成台灣人才流失。

賀陳弘指出,年金改革調整退休給付也是影響人才流動的關鍵之一,以年資30年、65歲屆齡退休的教授來看,今年6月底前退休,月退俸約可領8.4萬元,但6月底後退休,月退俸只剩約5.5萬元,一來一往就差快3萬,近期許多60歲以上的教授轉往新加坡、香港、大陸等地任教,也是因為退休給付調整,讓他們希望多存積蓄當老本。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賀陳弘表示,薪資水準對留才攬才非常重要,推動彈性薪資來提升教師薪資是必須要做的,而退休給付修訂不區分大學和中小學教師,也對高教產生重大傷害,因此希望政府能分開處理,針對大專教師退休給付進行修正。

淡江大學校長張家宜認為,台灣的大學被學費綁住,很難給高薪資延攬人才,觀察淡江的外籍教師,配偶都是台灣人,全部都會講中文,這是他們唯一會留在台灣的原因,如果學費和教師薪資不調整,要談留才攬才很困難。

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也表示,學費應隨著物價水準指數調整,但現在已13年沒有調漲大學學費,既然沒有市場機制,政府就應該補助經費,否則不要想說延攬人才,連學校老師要調薪的經費都不知道要從哪裡來。

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指出,早期很多留學生返台任教,對台灣的科教和經濟發展幫助很大,但現在台灣學生不願冒險,很少出國唸書,因此他建議教育部把經費用在刀口上,送更多學生去留學,每年一兩百位不夠,至少要增加到500至1000名。

鼓勵大學提供教師彈薪,教部幫分攤支出

此次會議總統蔡英文也首次到場參與,並舉行閉門座談會,和大學校長意見交流,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和大專校院五大協進會會後向媒體轉述交流情形。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表示,總統知道大專教師受到年金改革的衝擊最大,也希望在不衝擊現有資源下,能循序漸進穩定願意留在大專耕耘的人才,特別是青壯年世代,總統也希望由人事總處和主計總處等單位積極研議。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說,高教面臨少子化等挑戰,大學希望鬆綁和自由化,其中包括學費,總統也表示理解,並認為在兼顧教學品質和適度鬆綁且不讓弱勢生受影響的前提下,學雜費調整應進行通盤性考量。

姚立德指出,大學老師的養成時間較久,和一般中小學與公務人員不同,針對年金改革對大專教師造成的衝擊,總統也責成相關單位做出改善,並希望教育部籌措財源,讓校長有更大空間,給每個教師有彈薪薪資。

姚立德表示,教育部除了推動玉山計畫提供學者彈性薪資外,大學獲得的高教深耕計畫補助,最多可用20%經費作為教師彈性薪資;另外,如果各校願意額外給老師彈性薪資,教師年薪增加超過新台幣36萬元的支出,教育部會和大學各自分攤一半。

為照顧弱勢學生,姚立德指出,高教深耕計畫鼓勵大學為弱勢生向企業或校友募款,教育部也會編列預算,大學為弱勢生募到多少錢,教育部就編列同樣經費來補助學校。

避免台灣邊緣化,陳良基:發展小國大戰略

在18日的會議上,科技部長陳良基專題演講分享「小國大戰略」。陳良基表示,台灣在資源上有其侷限性,相對於其他競爭國家,台灣的研發經費規模有限,加上研究人口老化,年輕研究人口亮紅燈,台灣必須認清事實,選擇並聚焦重點,才會有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