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威權者的惡行,來自愛國心的錯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普通人民面對威權,是完全沒有聲音的,因為我們不會、也不敢跟這樣巨大的權力起衝突。直到這隻手伸到了我們的脖子上,掐住我們的喉嚨。
文:我歇斯底里的愛戀(myhystericalove)
(編按:內容略有劇透,請小心閱讀。)
一名大學生在偵訊過程中猝死。
警方回覆輿論質疑:「只是拍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
一位年輕人的死,燃起韓國民主之火
1987年,22歲的韓國大學生朴鍾哲(呂珍九飾)在警方的偵訊過程中暴斃身亡。警方要求立即火化遺體,值班的檢察官崔桓(河正宇飾)卻覺得事有蹊翹、堅持驗屍,警方與檢方雖同屬政府部門,卻開始激烈攻防。
原先接收到政府要求,統一依循官方立場報導的記者,嗅出不尋常氣息,不畏懼壓力,堅持抽絲剝繭,在檢察官故意釋放消息時,鼓起勇氣揭發朴鍾哲遭水刑致死的刑求慘劇,且審訊此案的「治安本部匪諜搜查處」處長朴處元(金倫奭飾,又作金允錫)不斷企圖掩蓋此事,在發現消息已無法壓下時決定切割棄保,要求自己部門下屬出面認罪止血,壓制輿論譴責。
另一方面,1979年發動政變上台的全斗煥軍權政府,面對學生為首抗議軍人獨裁的一連串活動,開始採取強勢鎮壓,導致1980年爆發的光州民主運動。從1979到1987年間,越來越多的學生與民眾,透過一次次衝突與運動,要求軍政府改革開放,以平反光州事件並開放總統直選,這個夢想卻在總統全斗煥以維護國家安定為由,在電視上發表演說意圖延長專制而宣告破滅。
焦頭爛額的朴處元,一方面持續搜捕四處逃竄、被視為帶頭動搖軍政府實權的民運領袖金正南(薛耿求飾),一方面還要處理不斷延燒的朴鍾哲刑求致死案。早年從北韓出逃到韓國的朴處元,心中有著堅定反共的愛國火焰,讓他殲滅匪諜的信念從不動搖,且拼了命維護專制的全斗煥政權,將之視為帶領國家反共的希望。一個意外死去的大學生,將所有人的故事牽連到了一起,同時催生了隨後發生、在韓國政治發展史上重要的六月民主運動。
小人物堆砌大故事,每個人的光彩短暫卻強烈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以下簡稱《1987》)講述了1987年發生在韓國的關鍵案件,一個大學生之死掀起了國家的政治改革浪潮。去年高口碑高票房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下簡稱《計程車司機》),同樣描寫重要的民主運動歷史事件,但《1987》選擇了不一樣的講述方法。
《計程車司機》描寫在光州事件期間,一個與民主運動八竿子打不著的市井小民,從漠然無感到身涉其中,並且詳細描寫了主角對於政治心態上的轉變,他也許不懂光州事件訴求的是什麼,卻本於人性的善良,起身反抗暴力壓制與不義行為。
而《1987》則從眾多小人物的故事開始堆砌,大學生死亡、檢察官扛住壓力查案、記者秉持尋找真相的信念持續挖消息。另一端,獄警韓炳龍(柳海真飾)替作為政治犯被關押的知識分子,偷偷傳遞消息給潛逃的民運領袖金正南,覺醒的大學生李韓烈(姜棟元飾),則透過組織校內團體、積極參加民運活動。

作為故事中間橋樑的,是朴處元跟女大生妍熙(金泰梨飾)。一個遠離政治、單純天真,一個身處中心、機關算盡。朴處元堅決抗共的愛國立場,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維護國家主體安全,也堅信愛國的信念會讓他一直走在正道上,因此一切違背信念的舉動,都被他視為是推翻國家的陰謀而嚴厲對待。
但對於年輕單純的妍熙來說,政治太遙遠了。她跟所有同齡女生一樣,愛漂亮、喜歡跟朋友一起出門、對異性好奇。那些掛在口中、自以為聰明的「叛逆動亂行為」,是讓叔叔常涉險境,也是害爸爸離開人世的蠱惑思想。直到某一天,她意外被捲進示威遊行而認識了李韓烈,李韓烈邀請她一同參加民主運動,卻被她嚴詞拒絕了。
她不懂這樣引起社會不安的行為到底有什麼好?為什麼不能好好安份地過生活?妍熙到處問著:「你們以為靠你們能夠改變世界、會有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那天不會來的!」她問李韓烈、問叔叔,她代表廣大不敢起身行動的人,問出那些難以開口的問題。
普通人民面對威權,是完全沒有聲音的,因為我們不會、也不敢跟這樣巨大的權力起衝突。直到這隻手伸到了我們的脖子上,掐住我們的喉嚨。看著手無寸鐵的大學生,被當做共諜拷打審問而失去生命,看著無辜的民眾,被當做暴徒般對待,而這一切卻在當權者官官相護下扭曲掩蓋,讓多少人在銀幕前激動含淚,我們必須知道真相,才懂得應該對什麼事感到憤怒。
以身為國家主體維護者自居,導致最大的罪惡來自於愛國。無限上綱的愛國心,給予他們正在「做正確事」的錯覺,他們會如此理直氣壯地走上偏鋒,不是因為他們是壞人,而是他們相信自己是對的。
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把那樣的矛盾表現出來(在類似的精采作品《正義辯護人》、《華麗的假期》等片同樣有看到),將他們單純黑化成十惡不赦的邪惡份子,反而過於簡單,正是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才會讓他們產生無限勇氣,並且抬高自己的地位與行為。
在這部電影裡,每個故事線都只呈現一段切片,對於韓國體制與政治較不熟悉的我們,在前半段可能會有點暈頭轉向,而由於故事線多,每個角色也都只能略作著墨,唯一較豐富完整的角色,只有金倫奭主演的朴處元,雖稍嫌可惜,但這完全不抹滅每個角色短暫閃亮的光彩,我忍不住想像,是什麼樣的使命感讓這些演員願意接下角色。而這正是導演想講的重點。
角色的意義,不光是角色講述的故事,還有角色存在的方式。這些在故事裡的角色,取材自當時諸多參與者的原型(主要角色只有妍熙是虛構人物,甚至加害者與受害者皆使用真名),沒有一個人是救世主般的存在,每一個人在這個民主改革的進程裡,都無法逃開,每一次參與都對最後的成果作出了或大或小的貢獻。

他們不是電影角色,而是真的存在過的人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