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毒之血」:男同志捐血禁令背後的效益主義思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無法達成政策目的,又持續造成男同志社群污名多年的捐血禁令,政府若無法端出合理的說法來支持維持現狀的必要性,不如及早思考該如何在反同團體的壓力下,逐步鬆綁或是取消此禁令吧。
衛福部於本月22日宣布依照「國血國用諮詢委員會」的專家建議,未來擬解除男同志捐血的禁令,放寬為「五年內有男男間性行為者[1]暫緩捐血」,最快於今年5月公告實施。此消息一出引來反同團體護家盟的抗議,表明無法理解為何國家要開放高危險群捐血,並質問男同志不能捐血,難道會因此少一塊肉嗎?
男男間性行為者被列為永不得捐血對象行之有年,同志團體和愛滋團體也對此規定表達抗議多次。同志團體反對此規定的主要理由為此舉是基於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的歧視,認定所有男同志的血液皆會帶原愛滋病毒,無疑是對男同志族群的刻板印象,並且再度複製了男同志與愛滋病的污名。
除了同志團體所提出的理由,能否放寬或解除對男男間性行為者的捐血禁令,也正是公共衛生倫理的議題。換言之,當國家將男男間性行為者列為永不得捐血對象時,必須提出並說明其理由為何,而我們可以透過其理由背後所預設的倫理立場檢驗其所提出的理由是否正當,並且是否能達到它所宣稱的目的。
本文將以公共衛生倫理檢驗禁止男男間性行為者捐血是否合乎政策需求與目的,並且論述為何此一禁令會是一種對性傾向的歧視(以及如何影響了我們對男同志的理解),最後針對反對鬆綁禁令者所提出的疑慮提出解答或可行的替代之道。
在此先講本文的結論:我認為近日對捐血禁令的放寬年限表面上看起來是進步的修正,但此一修正的效果與目前永不得捐血的規定相去不遠,且目前所放寬的年限並不符合人性。依據接下來所引用的倫理檢驗原則,本文亦主張此一禁令應予以逐步放寬或直接解除,為民眾血液安全把關的台灣血液基金會可善用現有的檢驗技術達成確保血液安全與品質之目的。
捐血規定背後的效益主義思維
依據現行《捐血者健康標準》的規定,明定了有下列對象應暫緩捐血與永不得捐血(詳下表)。依據葉明叡、吳建昌兩位學者在2017年的分析研究,捐血者健康標準主要的目的在於:
希望獲得具有品質的血液,並盡可能地將可捐血的母群體擴至最大
此一目的思維即是是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的展現,換言之就是血液的品質要盡可能地最好、捐血的人要最多。先記住上述兩大目的後,我們只要檢驗國家禁止男男間性行為者捐血,是否可達成(1)獲得具有品質的血液和(2)可捐血母群體擴至最大這兩目的就行了。

接下來所提出的三項檢驗原則引用自葉與吳兩位學者的研究,我會在第三點延伸論述此一禁令如何不當地影響了人們對男同志的認知,同時也無助於防疫。
捐血者健康標準中的其他規定已窮盡所有愛滋感染源
想要達成「獲得具有品質的血液」此一目的,也就是只要將人口群中血液安全有疑慮的人先排除在捐血對象裡即可。依據兩位學者的論點,我們先回頭檢視上表中暫緩捐血對象的第16項「懷疑自己感染愛滋病毒者或二年內曾與可能感染愛滋病毒者發生性行為者」、第17項「一年內曾從事危險性行為或曾罹患性病(梅毒、淋病、披衣菌、生殖器皰疹、軟性下疳、尖型濕疣等)者」,以及永久不得捐血對象的第五項「曾為AIDS患者」、第六項「愛滋病毒第一型及第二型(HIV-I / HIV-II)抗體檢查經確認呈陽性反應者」,這幾項規定事實上已經窮盡所有愛滋病毒感染源。換言之,若想要透過捐血規定來過濾血液安全有疑慮的男男間性行為者,透過上述四個條件的規定也可達到相同的效果,將男男間性行為者納入永不得捐血對象有疊床架屋之嫌。
那現行「永久禁止男男間性行為者」規定的問題在哪?問題在於規範過寬,也就是這樣的規定除了與既有的排除條件重複之外,更限制了實踐安全性行為的男男間性行為者捐血,而這些人的血液品質其實是安全的。這接著會扣連到第二項檢驗原則——也就是禁止男男間性行為者捐血,反而減少了一部分可捐血的母群體人口。
捐血禁令並未讓可捐血的母群體最大化
男男間性行為者作為一隱藏人群(hidden population)難以精準掌握其數量,但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具有同志認同,故我們可以先問:「台灣的(男)同志人口有多少?」這類調查的結果往往有些落差,像是台灣近一次大規模的社會調查[2],在2072位的受訪者中,有五人(0.2%)認為自己是同性戀、36人(1.7%)自我認同為雙性戀;Feng等人(2012)針對越南河內、中國上海與台灣台北三地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調查,在台灣的調查中自我認同為非異性戀者的比例,男性為7.5%、女性為9.7%(樣本數4,913人)。雖然這類的問卷調查所呈現的性少數族群人數必然是低估的(因為受訪者會基於社會壓力而無法揭露其實際的性傾向),但若依此比例去推算台灣的同性戀人數,仍是有一定數量的男同志人口存在。
目前捐血禁令的規定讓實踐安全性行為的男同志無法捐血,縱使我們無法精確得知這群男同志的人口數有多少,現行的捐血量等同是少掉了從實踐安全性行為男同志所獲得的部分,在原則上都已經與「盡可能地將可捐血的母群體擴至最大」不符,從效益主義的角度論之,已違背原先政策所宣稱的目的。
捐血禁令預設的價值觀並沒有平等地對待男同志
兩位學者提出的第三個檢驗原則,認為此一禁令規定背後的價值觀是:「男性間性行為=危險性行為=HIV/AIDS陽性反應」,尤其第一個等號間的問題更為明顯;美國醫療社會學者Steven Epstein(2007)對捐血禁令的評論也也持類似意見,認為此一規定會帶給民眾錯誤的連結,誤以為男同性戀者本身的血液就帶有愛滋病毒。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