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沒有收到「地震速報簡訊」都該想想:多十秒能做什麼?

無論有沒有收到「地震速報簡訊」都該想想:多十秒能做什麼?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跨入了地震預警的新頁後,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會逐漸浮現。上面提到的問題偏向政策與技術,那面對於民眾而言,新的問題和挑戰是什麼呢?「多那十秒有差嗎?」「恐怕連跑出門都來不及吧?」「上FB發文剛好?」

以往我們很習慣的去依賴政府,而政府也常會去回應人民的需求,無論是災後重建,或是預防措施,皆挹注了大量的資源在其中,但在最後那段「深植心中」的宣導規劃,卻沒有足夠的傳播,這點不光政府,任何的媒體,乃至筆者做的都還遠遠不及。以下是一篇八八風災後針對災區居民防災觀念的調查報告:

4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居民在88風災災後的觀點整理節錄。摘自陳永森(2014),極端氣候影響下潛在災害區居民環境識覺、調適行為之研究-以八八水災後屏東縣林邊鄉與佳冬鄉為例。

可以看出,民眾的防災意識雖提升,知道未來仍會有災害,但民眾與政府都期待著「建設」對防災的幫助,而非主動的去學習防災作為,同樣的,多數的政策執行雖然同樣包括建設和防災宣導,但宣導的成效顯然遠遠不及興建設施。故對此筆者的看法是:我們就是講到爛掉,也非得想盡辦法去做,無論從網路、媒體、學校都得花費更多的心力投注。多說、多做、從小教、學到老……總是要殺出一條生路,求自己的生,也救別人的命。

參考文獻延伸閱讀

本文經阿樹的地球故事書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