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日本核災區食品解禁?衛福部報告:用4大配套與美國、歐盟同步

日本核災區食品解禁?衛福部報告:用4大配套與美國、歐盟同步
Photo credit:Hajime NAKANO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表示,近年各國已逐漸鬆綁對日本食品禁令,台灣多年來完全不調整「是不對的」。

(中央社)
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解禁輸台引發關注,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9)日表示,核災事件發生已經很多年,日本食品政策也需檢討,未來可能會比照美國,改為禁止高風險食品輸入。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台灣當年3月25日起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食品進口,而日本其他地區也有九大類食品(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 茶類製品),需經逐批查驗檢測輻射,檢驗合格才可以進口。

目前世界各國陸續放寬日本食品進口限制,只有中國與台灣全面禁止福島與鄰近各縣食品進口。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今天上午舉辦新春座談記者會,回顧去年施政重點。陳時中在接受媒體提問時,中央社記者詢問衛福部針對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有解禁規劃,他表示,談到核災區食品議題,必須釐清是「日本食品」還是「核災食品」,若是核災食品將永遠不會開放,若是沒有受核災污染的日本食品,根據國際貿易相關規定,會做適度規劃。

會後記者追問,若是核災地區五縣市食品,但沒有受到核災污染,未來是否有開放的規劃。

陳時中說,日本核災事件發生當下,一時無法確認哪些食物品項受污染的風險較高,因此才會頒佈核災地區的五縣市禁令作為暫時的管制方法,不過,至今事隔多年,對於日本食品的政策也需檢討,未來可能會比照美國,改為禁止高風險食品輸入台灣。

根據媒體報導,中國、歐盟等國家都正著手研究是否鬆綁對日本食品的禁令,台灣是否解禁引發關注。

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表示,近年各國已逐漸鬆綁對日本食品禁令,「台灣不能置身事外」,台灣多年來完全不調整「是不對的」。何啟功強調,目前禁止進口的核災區五縣市食品,其實也有一部分是安全的,民眾到日本旅遊在成田機場降落,也很有可能吃到千葉縣的食品。

何啟功說,食藥署去年底已公布《受輻射影響食品之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相關工作檢討都已經呈現出來給外界討論,最後仍得由行政院做最後決定。

陳時中也指出,未來若真要進口核災地區食品,衛福部會確保都是安全的。他強調,日本核災區食品政策沒有時間表。

為什麼衛福部敢鬆綁日本核災地區食品?

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新北市亞洲教育科學文化協會製作的《受輻射影響食品之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台灣人因為攝取日本核災縣市食品,而增加的輻射量,無論在哪個年齡層,都比「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建議的一年輻射安全限值還低。而增加的輻射量大約會讓台灣成人一年約增加0.12%~16%的癌症及遺傳效應機率。

評估報告也引用澳洲對日本進口產品的檢驗結果指出,沒有必要特別對日本進口產品恐慌,因為抽查的項目都沒超過背景輻射值,幾項產品如香菇、海帶等單一項目雖高過標準值,但調查後發現,與福島事件無關,根據半衰期推算,應是2011年之前的污染。

評估報告建議政府與美國、歐盟同步,不以日本「地區」作為管制依據,改以「食品有無受輻射污染」作為管制標準,並制定一個非單點式的檢測時程,例如: 連續五年內曾被檢出額外輻射之食品則不得開放,評估報告並建議政府提供以下配套措施,想要進口台灣的日本食品,應提供下列證明或檢測:

  1. 日本本國流通許可
  2. 產地證明
  3. 經輻射檢測,連續五年之濃度在檢測儀器的最低檢測敏感度以下(一般國家訂於3-5 Bq/Kg,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訂於5 Bq/kg)。
  4. 台灣除加強查驗外,針對進口食品需採「逐批」檢測,且檢測值也需在測儀器的最低檢測敏感度以下。

但報告也建議,一旦食品進口,政府須持續推動健康風險評估腳步,並應即時公開日方所提供之報告與台灣把關之資訊透明化,以利民眾得隨時查閱、落實民眾「知的權利」,報告也提醒:

  1. 80%的銫由尿液排除,20%由糞便排除,洗腎四個小時可以移除超過九成的銫放射性同位素。腎功能不全、尿液減少之病患可能會有較高的輻射累積曝露量。
  2. 鍶-90的影響因多數食品檢測缺乏此資料,在於分析上有極大限制。

不鬆綁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將影響台灣加入貿易協定?

《中央社》報導,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副秘書長范振國25日在外交部例行新聞說明會時表示,外交部的立場是希望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依科學數據來處理,不應讓問題持續政治化,影響台灣對外貿易關係與政策推動,包括爭取加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

針對日本食品管制,他表示,希望可以盡快妥善解決。這個議題涉及國內外因素,他說,政府要先設法讓國內民眾了解日本食品是安全的,民眾恢復信心後,再進行後續開放的程序。

至於日本食品進口議題是否會影響台灣爭取加入CPTPP?范振國表示,不排除這個可能性。目前日本沒有用食品管制議題來牽制台灣加入CPTPP的意願,但外交部的立場,希望不會有影響,食品安全應回歸專業。

《關鍵評論網》2017年11月報導,TPP全名為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台灣稱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一開始是由亞太地區12國,歷經五年以上的多回合談判所達成的協定,目標包括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採用一致勞工環保標準。

美國在2017年決定退出後,TPP剩下的11個成員國,改由日本主導,並在2017年11月在越南峴港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年會舉行場邊會談,決定將TPP改名為CPTPP。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