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萬聖夜百鬼夜行記

萬聖夜百鬼夜行記
Photo Credit: Ivani Chang @ Flickr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沒有辦法回憶甚麼時候開始台灣有這麼多小孩都在大肆慶祝萬聖節了。所謂的傳統都是被發明的,我們或許可以從中觀察一個正在台灣社會裡被發明與被建構的傳統。

晚上(10/31)坐公車經過師大路,看到一群隊伍塞在騎樓裡,讓原本已經擁擠不已的師大路更嫌侷促了。好奇探頭一看,原來是一群小妖魔鬼怪在爸媽的帶領下,正在"Trick or treat"。

沒有辦法回憶甚麼時候開始台灣有這麼多小孩都在大肆慶祝萬聖節了,我很確定的是,這種現象是在十多年之內慢慢普及的,在公元2000年以前,我們幾乎很少看到小朋友扮裝上街要糖果的景象,除了美國學校以外。

所謂的傳統都是被發明的,我們或許可以從中觀察一個正在台灣社會裡被發明與被建構的傳統。

台灣對於外來事物的評價很兩極,通常是快速接受和打死不認兩種,至於甚麼東西被快速接受,甚麼打死不認,可以細數這一二十年來的大大小小。

咖啡館文化,就是快速接受的一種。

90年代中後期,咖啡館開始快速攻城掠地,取代了原本台灣人聊天抬槓最喜歡去的場所:泡沫紅茶店或是茶館。咖啡文化快速取代了茶文化,咖啡店一家一家地開、泡沫紅茶一家一家地倒。我們有一種台灣在咖啡館文化上一夜之間跟歐美同步的錯覺。

對,是錯覺。因為飲料與消費場合的轉換,使用者的軟體並不會更新,或者說,只會更改一些些,大概也就是你會認識Americano或是Frappucino這些有點怪異的組接拉丁字而已。

你在泡沫紅茶店聊的就是股票、職棒、大樂透,你不會到了咖啡館開始聊左拉、塞尚跟莫泊桑。

飲用咖啡的文化,從中世紀的伊斯蘭國度到近代歐洲,那個歷經數百年的歷史進程,征戰殺伐與日常農牧、文化積累與詩詞歌謠,實際浸透在日常生活裡的過程,沒有辦法像是電視購物的自動組合帳篷一樣,在你買回家的那一刻就組裝完畢。

我想說的是這麼樣的一件事。關於我們這個社會對於來自西方社會的某些象徵性物質文化會不假思索地全盤複製,但是最終只能吸收到最表面的這個現象。

我從來沒有過過萬聖節,我也不知道這樣一個東方人為主的晚期資本主義社會裡,萬聖節與我們的關聯是什麼。

我所知道的是,那樣一個百鬼夜行的傳說是奠基在一個從流浪轉為定居農耕的不列顛島上凱爾特民族的傳統,因為學習了農耕、學習了依存土地而活,而認識了夏至與冬至的重要,而必須在夏季與冬季的交界之夜,創造出的幻想與節慶。

又或者在基督教開始對著凱爾特人傳播的同時,天主教會與聖公會為了吸納凱爾特、基爾特、日爾曼諸民族的泛靈崇拜傳統,所以由克呂尼主教推廣了萬靈節(All saints’ day)的概念,將原本屬於異端的原住民信仰轉化成教會認可的節日,這種政治性的就地合法化與身為基督徒的蔣介石為了過聖誕節而硬是湊一個行憲紀念日有相同的旨趣。

也只有在基督教的傳統當中,面對著末日審判所有的死者都將重生,教堂做為所有死者的庇護所,保護著所有的屍骸,甚至將之作為裝飾。源自於羅馬時期基督教的殉教傳統,讓聖徒的屍骸、頭骨甚至裹屍布都成為聖物,那樣一個擁抱死亡、與骷髏裝飾長存的宗教傳統,讓西方社會裡對於骨骸的視覺意象與宗教性神學意義,都有完全別於東方社會的看法與想像。這是為何在萬聖夜裡,西方人也以幽默的心情來大玩屍骸扮裝派對,那其實是有一種死亡不遠的宗教警惕。

Photo Credit:  InSapphoWeTrust  @ Flickr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InSapphoWeTrust @ Flickr CC BY SA 2.0

那麼一個西方文明嫁接過來的空降節日,到底對這個社會的意義是甚麼?

最能讓我直接聯想的是小朋友的節日,小朋友扮裝要糖果的節慶儀式,就像百年前的祖先拋棄了壽麵而決定我們要像西方人一樣吃蛋糕,那是個被發明的傳統。今日我們仍然過中元節,但存留的意義剩下普渡與放水燈搶孤跳鍾馗,那是老人家們跟鬼神溝通的方式,小朋友們,不時興這套了。在台灣連當鬼都很辛苦。

請不要誤會我,我既不想藉古諷今,也不是要裝著道貌岸然的嘴臉,去批評消費社會裡快速嫁接西方傳統的節日來達到瘋狂促銷與文化消費的快感。

小朋友們的快樂是真的,有一個節日可以讓她們開心扮裝要糖果,我何必去剝奪他們的快樂。

不過寵愛小孩疼愛小孩的傳統還是來自西方,在東方社會裡沒有這種傳統,這是我最近幾年的體悟(例如好萊塢電影裡絕對不能讓小孩死掉,除非編劇別有深意),改天再來深聊。

我只是一直在思考,一個沒有天主教與聖公會傳統,沒有一個城市有主保聖人,沒有復活節、沒有齋戒,當然也沒有齋戒前的嘉年華,不生產大麥與葡萄酒,不生產橄欖也沒有薰衣草,這塊土地與社會,一座沒有天主教浸潤一千年以上的島嶼,我們到底跟萬聖節的關聯是甚麼?

我說不出來。

我說得出清明的意義,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意義,清明對於農耕民族的重要性,農耕民族為何選擇清明成為慎終追遠的日子。甚至於農曆七月做為鬼月,在農耕民族的日常作息中的角色,天乾物燥與燐火旺盛的自然現象,徹夜襖熱蟲鳴蛙叫鳥獸不眠的雜觀百相所衍生的想像機緣,這些我都數得出脈絡;但萬聖節到底為何嫁接在東亞季風地帶華南三穫區主產稻米香蕉蔗糖樟腦的島嶼(且目前農業嚴重衰退,夏至冬至對於要貼三伏貼以外的人毫無重要性),我還是沒有頭緒。

我們看待節慶的意義,究竟著重的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