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七十年前的台灣地景飛覽:《反轉戰爭之眼》編輯手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美國陸軍航空隊派遣偵察機對台實施大規模偵照,透過地理線索的爬梳,作者全面定位七十多年前的台灣地景,重新凝視山脈與河流,軌道與聚落。
文:可樂(暖暖書屋編輯)
「我的故鄉她不美,怎麼形容她」
在做《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這本書時,我正好在聽陳昇的《歸鄉》專輯,他唱著以上的歌詞。而作者黃同弘在寫這本書的一開頭,也引用了電影《漫漫回家路》(Lion)裡的一句對話:
「她長什麼樣子?」
「很美。」
不論美或不美,我們對於故鄉的情結,都涵蓋在如此兩樣的形容裡,那種對出生之地難分難解的情緒,或思念、或感嘆、或悔恨、或依戀、或遙不可及、或人事已非,都永遠是每個人心裡某種烙印下來的痕跡。即便時光過去,當踏上故鄉之地,你依然可以對著虛空中比劃,一一指出這裡曾是屋子的一面牆、前面那邊有一棵大樹、後面有一條小溪、以前這是一塊空地、小路旁有一條大水溝、鐵道現在都不見了、平房成了高樓大廈,諸如此類。
我和同弘第一次見面,當時我只知道他叫做湯姆,他在打開電腦後,隨即把我那個已是虛空中的故鄉、出生之前的家,從檔案中叫出來,像變魔法一般的展現在我面前。即便那只是一個我很陌生的畫面,一個在我出生之前不曾見過的街景,但因為不久之後,我也曾在那裡玩耍長大,於是這就像是我們對著某個「虛空」比劃一樣,腦海裡浮現重疊了自己後來的家。這個特定的地理空間,似乎有個奇妙的牽繩,把過往與現在的線性時間,就這樣銜接連繫了起來。
拜科技之賜,現在衛星影像的發達,讓我們可以在線上輕鬆看到如今地球各地的影像,但「再強大的衛星遙測技術,都無法抵達它發明之前的時空」,同弘在書中如此說道。當二○一三年齊柏林的《看見台灣》上映時,許多人感動不已,因為他用空拍的宏觀視角呈現了台灣當下的地景,這是我們的故鄉真實的模樣,再也不是虛空中想像的樣子,某種「眼見為憑」的說服力,比起歷史紀錄或文字報導的感染性更強地滲入我們心裡,大家開始正視我們故鄉土地上的傷痕或美麗,也開始明白透過這樣的影像資訊,可以解讀這塊土地所隱藏的各種訊息和密碼。
同弘正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故鄉空白的歷史紀錄,正等待著慢慢填補上去。即便我們過去欠缺了衛星遙測的技術,但比齊柏林還要早七十多年之前,其實有另一場全然不同的台灣地景飛覽,讓我們可以回溯過去。那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美軍對台灣最早一批的全面性航空影像紀錄,雖然是為了戰爭目的而拍攝,但這些凝結了當時台灣地景的每一張航拍,都隱藏了寶貴的巨量資訊,等待著它的伯樂來一一解開,同弘正是其中之一。
作為解讀航拍的伯樂,該如何去定位照片、判釋其上的種種資訊、了解當時的水紋山脈,以及和這些地景變遷緊扣的自然人文背景,還要佐以各種文獻史料的爬梳和交互印證,都是需要極有耐性的硬工夫,可以想見他幾年下來所不斷持續累積的能量。在聽他述說這些過程,以及他每次有新發現的貼文時,都可以看到或想見他眼中放射出的光芒和熱情。
即便我這地理門外漢一開始並不知道如何去讀懂那些航照上的資訊,但光是地景本身,就已經是一幅美麗的藝術圖像,初步直觀就能領略。我的外婆家在桃園觀音,小時候外公常帶我們去池塘旁玩耍、釣魚、摸蛤仔,對於池塘的景象並不陌生。但當我看見桃園台地群上那滿佈埤塘的盛況時,映入眼簾的美與震撼,還是在心中不斷掀起漣漪,這感覺真是難以形容。特別是當這張圖從電腦圖檔轉成打樣的紙張印出時,因為紙張印刷的解析度,遠比電腦還要清晰許多,所以圖面上一個個閃閃發亮的小池塘,像小鏡子般閃爍著光影,又像氣泡袋似地一顆顆飽滿分明,這圖像仍不斷帶著我的想像翻飛。
陳昇的歌還在唱著:「濁水溪的水源頭,住著會唱歌的祖靈」。但這耳畔音樂傳來的已不止是故事的虛空想像而已,還有更具體的景緻可以填滿我原本有限的腦袋所無法具象出來的地理空間,那是大自然最神奇幻化的景緻,與人文歷史所共同交織形構出來的畫面。
書籍介紹
《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暖暖書屋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黃同弘
台灣地景的壯闊、細緻與繁複,保存在太平洋戰爭的凝視之中。
「製造戰爭與攝製照片是兩種相疊合的行為。」——蘇珊.桑塔格
觀看即摧毀,航空偵照是現代戰爭的視覺技術投射,喻示著將臨的攻擊;但在情報作戰的前沿、瞄準具的冷酷視角外,鏡頭卻也記錄下珍貴的地理訊息。
交織著彼時天光與死亡風險,在萬千快門中,地理以地景的壯闊、細緻或者繁複,保存在戰時航拍底片中。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美國陸軍航空隊派遣偵察機對台實施大規模偵照,透過地理線索的爬梳,作者全面定位七十多年前的台灣地景,重新凝視山脈與河流,軌道與聚落。
每一幀地景航拍皆是巨量資訊,層層堆疊地史的斷簡殘篇,緊緊咬合每個地方物質、能量、資訊與資本的流動。美的衝擊單純而深邃,知識的考掘則無有窮盡。我們把已知事物化作文字,縫合未知並連綴成篇,從而在整體上展現清晰的紋脈,日後不斷複寫以及重新發現。
或是水圳輪灌區的迷人幾何、城市舊日紋理的層累構成,或是一處曾經存在的山區湖泊、壯闊沖積扇的最後一瞥。如同使炸彈倒飛、時光倒流,將目光投注在戰爭以外,那抵達目標前的漫長飛行,當其時無軍事價值的山區偵照,於今日的我們卻是寶貴的國土復育資訊。
反轉戰爭之眼,必有所見,必有所現。拉長歷史視野的縱深,今日所見並非百年不遇的天災,而是致災因素的長時期積累;而穿越時光的幽微縫隙,我們得以尋回城鄉巨變前夕,那夢中的返家之途。
本書特色
- 反轉戰爭之眼,重現七十多年前的家園地景。
- 全彩精印,交織彼時天光與死亡風險的懾人影像。
- 關鍵比對,圖解農業灌溉與城市發展的層累構成。
- 美軍偵察軌跡全面解碼,台灣地理課題與人地變遷總回顧。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