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世界史》:是什麼讓我們能知道巴哈在教堂裡演奏了什麼?

《紙的世界史》:是什麼讓我們能知道巴哈在教堂裡演奏了什麼?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十六世紀英國一個偶然的發現,對科學家、數學家、零售商、作家和藝術家產生至大影響。 且事實上,是對想要在紙業分一杯羹的絕大多數人都影響深遠。

文:馬克.科蘭斯基(Mark Kurlansky)

大理石花紋紙是英國紙的名產。大理石花紋紙最初是土耳其或波斯在十二世紀發明的,把染料混入無法融合的液體,譬如橄欖油和松節油,形成一種類似大理石紋的圖案。很快地,大家發現顏色愈多就能做出更加複雜的圖案,根據混合的原料,甚至能創造出漩渦和鋸齒、條紋和羽毛、水滴和淚滴紋。它的製程祕不可宣,但不知為何卻傳遍整個歐洲,若非拜波斯人所賜,就是透過從中東學來技術的十字軍。

數世紀以來,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都是歐洲出色的大理石花紋高手,因此當祕方最終跨越海峽,英國人模仿了歐陸的作品。大理石花紋紙主要用於印書,可用於扉頁或是當皮革愈來愈稀少昂貴時拿來做書封。十七世紀有一大群科學界人士對祕方產生興趣。培根曾在文章中提到它,還有家族以火藥致富的伊弗林(John Evelyn)將它介紹給倫敦的皇家學會。皇家學會的創辦人是化學之父波以耳(Robert Boyle),學會宗旨就是針對認識世界的新科學進行實驗。波以耳也對大理石花紋的祕方深表興趣。

十八世紀中葉之前,英國的大理石花紋並未自成一格。但不確定究竟何時有了改變,因為早年英國的大理石花紋無異於德式、法式和荷蘭式。英國製作的第一個大理石花紋圖樣出現在一七六六年,是迪莫特(Richard Dymott)所製作的一份宣傳小冊子,標題為《從法律原則檢視殖民地權利》(An Examin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Colonies upon Principles of Law)。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畢生大多與造紙和印刷為伍,一七五七至一七七四年間,他住在英國,擔任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代表,對倫敦的繁文縟節樂在其中;事實上,他變成了所謂的親英派人士。他在皇家文藝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十分活躍,並透過會員們推銷英國的大理石花紋。他致力於拉攏美洲殖民地和推崇的不列顛家鄉,不過最後當知道一切枉然後,他動身返回美洲支持美國獨立的主張。

一七七五年,富蘭克林參與了美國的貨幣印製。他相信大理石花紋難以複製,因此是對付偽鈔的理想防護。英國人計劃用偽鈔氾濫來製造殖民地的經濟大浩劫。一七七五年面額二十美金的殖民地錢幣,稱為「大陸貨幣」,上面就有無法複製的細細一條大理石花紋。

兩年後富蘭克林來到法國,他是三位來鞏固法國支持美國獨立的特派員之一。他安頓在帕西區(Passy),即前往凡爾賽皇宮的路上,並且在此創立了一間印刷廠來製作美國的出版品(到了當時革命人士都是印刷師)。他設法取得高級的英國紙、一套字體,以及其他設備。拿到法國政府核准的貸款之後,富蘭克林印製了不知何故上面有著大理石花紋的本票,儘管英國大理石花紋的保密之嚴謹常被大肆吹噓。但不知究竟是誰做出這顯然是英國的大理石花紋。

富蘭克林的年代有多少英國大理石花紋師傅,也不得而知,因為他們神祕莫測;總是夜裡上工,實驗室的地點不曝光,門上鎖窗遮蔽。室內的一切都受到監控。在那個年代幾乎不可能學到大理石花紋,除非你生在大理石花紋師家庭。學徒也必定是親戚,但即使是親戚,除非年紀大了也表現得誠實可靠,否則學不到完整的配方。大理石花紋師傅各有自己的祕密行會,而且即使他們和書籍裝訂師合作密切,卻仍和對方的行會保持絕對的涇渭分明。不過書籍裝訂師的行會經常派奸細混進大理石花紋師傅的行會去刺探祕方。


十六世紀英國一個偶然的發現,對科學家、數學家、零售商、作家和藝術家產生至大影響。 且事實上,是對想要在紙業分一杯羹的絕大多數人都影響深遠。根據傳聞,一五六五年,坎伯蘭(Cumberland)有一棵橡樹被暴風雨連根拔起,大家發現樹根上覆蓋著某種奇怪的黑色礦物。這引發英格蘭開挖第一座石墨礦並發明了鉛筆,一種廉價、便於攜帶、可擦去的書寫工具。

在歐洲,鉛筆存在的年代比紙張久。鉛筆一字源於拉丁文裡的尖頭筆(penicillum)。希臘人和羅馬人也經常用具有金屬特性的石墨在莎草紙上寫字或畫畫,這就是現代意義「鉛筆」的原型(縱使現代的鉛筆裡面並不含鉛)。然而唯有當呼應社會需求,科技才會受到擁戴,而且唯有當社會開始持續日常地寫字,鉛筆才能成為普及化的工具。依照鉛筆歷史學家彼得羅斯基(Henry Petroski)的研究,已知使用石墨鉛筆的第一個人是十六世紀的蘇黎世作家格斯納(Conrad Gesner);對方在寫於一五六五年探討化石的書裡出示了一張石墨鉛筆的圖片。

也差不多是在此同時,坎伯蘭發現了石墨。之後很快地,石墨被塞入木管內,這項新的書寫工具流傳開來。到了一六○○年,倫敦大街小巷都販售著木製外殼和石墨棒,但分開賣。鉛筆最初的愛戴者多半是科學家,不過藝術家和作家們也用它。一六一○年,有位藝術家大力推薦用鉛筆在書上做注記,因為注記可以再被擦掉。格斯納在鄉間訪查時曾用鉛筆做素寫。其他人也注意到鉛筆是騎馬時寫筆記的好工具。到了十八世紀,包括英國浪漫主義畫家特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在內的藝術家作畫時都會先用鉛筆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