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少女大規模消失」越女被拐賣至中國,30年後終於與家人團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實行計畫生育,導致性別比例失衡,引發境內、外一連串人口拐賣問題。外媒指出,越南北部一處偏遠地區的年輕女孩正在大規模消失,她們被販賣到中國當「新娘」。
(中央社)
越南一名女子於1988年被拐賣到中國,最近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時隔30年終得回越南與家人團聚。
越南媒體報導,來自永福省(Vinh Phuc)的阮氏進(Nguyen Thi Tien)於1988年養有兩個分別6歲和3歲的女兒,老公當時在當兵,她一個人扛起養家照顧小孩的重任,家境相當困難。
當年有人叫她去越南與中國邊境一起做生意,佯稱可以賺錢養家。阮女就把孩子交給家人,請他們幫忙照顧,幾天後會回來,但是她一去不復返。
阮女老公當兵回來後不久去世,家屬因家境困難而必須將她的2個女兒送孤兒院,目前這2名女孩都已經結婚。經多次尋找無果,女孩與家屬去年決定在老家為媽媽設置靈堂。
報導指出,收到越南專門蒐集被拐賣到中國越南籍新娘資訊單位所提供的訊息,阮女的弟弟阮文盛(Nguyen Van Thinh)去年底得知姐姐當年被拐賣到中國,目前在廣東偏遠地區生活。在當地相關單位的協助下,他日前前往廣東尋找姐姐,帶她回越南過年。
阮女被拐賣到中國當新娘後,再育有3個小孩,中國籍老公目前也已過世。
阮女與2個女孩和家人日前在越南於30年後終於團聚,大家喜極而泣、互相擁抱。21歲中國籍長子也跟著媽媽回娘家過年,首次看到媽媽的親戚,因語言不通,只能以哭聲表達心情。
據報導,除了阮氏進外,這次還有另外3名被拐賣到中國28年到33年的越南女子,在相關單位的協助下,首次能夠返回越南過春節。她們被拐賣到中國時年齡只介於20歲至30歲,至今與家人團聚時,她們都已經50多歲了。
越南新娘村中,女兒被拐往中國的痛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實行計畫生育,導致性別比例失衡,引發境內、外一連串人口拐賣問題。外媒指出,越南北部一處偏遠地區的年輕女孩正在大規模消失,她們被販賣到中國當「新娘」。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些女孩消失時最小的只有13歲。兒童權益保護組織「 國際培幼會」(Plan International)表示,在過去10年中,這種被迫婚姻緩慢而持續地成長。
攝影師特莫爾(Tremeau)和國際培幼會的工作人員卡麥隆(Kirsty Cameron)一起前往一個失去很多女孩的偏遠越南山村,走訪女兒被拐走的家庭。

56歲杜(Do)的女兒美(Mi)已經失蹤兩年。美是在一家市場幫忙跑腿時失蹤的,杜和家人清楚地記得,美離開攤位時,有兩個男人尾隨。當地人說,美可能已經被帶到中國並且賣作人妻。
失蹤女孩家庭遭遇的是一種「模糊性失落」(ambiguous loss)。遭遇這種創傷的人會經歷一系列情緒波動,這些情緒加上永無終點的期盼,就會對受拐女孩的家屬心理造成破壞性、打擊性的後果。
最煎熬的是,這些家庭甚至不能像真正失去女兒那樣用哀悼形式來驅散喪子之痛。
人口販子拐騙女孩的手法包括假裝成女孩的新朋友甚至男朋友,然後佯稱可以幫助她們在中國找到工作。出於幫助家庭解決困難的想法,女孩會樂於接受這種「幫助」,直到最後發現被騙了。
18歲的定(Dinh)15歲時和一名叫Lia的朋友搭便車回家,沒想到卻被送往中國,鎖在一間屋子裡,拍了照傳給買家。8個月後,定逃脫了,但朋友Lia再也沒有回來。
新聞來源:
- Coping with life after a daughter's disappearance(BBC)
- Chinese forces rescue trafficked Vietnamese brides in series of raids(VNexpress)
- 'I hope you’re ready to get married': in search of Vietnam's kidnapped brides(The Guardien)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李牧宜
最新發展:
-
越南女子被拐到中國22年 終回鄉與家人團聚 4年前
-
越女被拐賣到中國22年,終回鄉與家人團聚 4年前
-
中國男子赴緬甸相親受騙之際,緬邊境婦女卻被賣作新娘 4年前
-
中國男子赴緬甸相親受騙,緬甸婦女被賣作中國性奴 4年前
-
那些遭施暴被迫產子,卻被中緬兩國無視的緬甸「中國新娘」 4年前
-
那些遭施暴及被迫生孩,卻被中緬兩國無視的緬甸「中國新娘」 4年前
-
柬埔寨女性被迫嫁去中國、遭虐個案層出不窮,為何不願舉報? 4年前
-
柬國女性被迫嫁去中國、遭虐案例層出不窮,為何她們不願舉報? 4年前
-
過去5年近8千名緬甸女性被賣到中國,被迫結婚、淪為生孩工具 4年前
-
用幾萬元買小生命?印尼警破獲於Instagram販賣嬰兒非法集團 5年前
-
用幾萬元抵掉小生命?印尼警破獲非法集團於Instagram販賣嬰兒 5年前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