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逛台北書展買了這18本書,你支持新書一年內限打9折嗎?

蔡英文逛台北書展買了這18本書,你支持新書一年內限打9折嗎?
Photo Credit:蔡英文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英文6日於台北書展致詞時,特別勉勵出版業,表示寒冬終將過去。而為了抵制折扣亂象,文化部研擬未來將限制新書一年內的打折額度。

2018台北國際書展今(日)盛大開幕,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頒發書展大獎,並以「去摘更高的水果」勉勵出版業者,出版業的「寒冬會過去,春天會來」。

今年書展以「讀力時代」為主題,蔡英文表示,「台灣不大,但我們的創意及能量,足以傲視亞洲」。她指出,台灣的政治民主、社會自由各種多元的立場和聲音都在這片土地上激盪出創意,我們是一個渴望知識、渴望辯論、渴望用思想來彰顯自我價值的國家,而這樣多元、自由的環境,是幾個世代的台灣人共同打拚出來的,也是孕育出台北書展的土壤。

首度以總統身分參觀台北國際書展,總統蔡英文今日一共花了6000元,帶回18本書,其中包括她常看的網路影片衍生出的貓咪日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愛貓的蔡英文表示,自己逛攤位時,驚喜發現熟悉的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網路影片已經出書,她當場決定買下。

另外,政大教授徐世榮教授的《土地正義》、中研院研究員吳叡人《受困的思想》、描述台灣工人生活的《做工的人》等書,也進了蔡英文的書單。

蔡英文也公開了她的購書單:

  1.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後宮交換日記》(作者:黃阿瑪、志銘與狸貓)
  2. 《異人茶跡2:拳山茶家》(作者:張季雅)
  3.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作者:林育立)
  4. 《數據、謊言與真相: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作者: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維茲;譯者:陳琇玲)
  5. 《蘭人異聞錄:濱田彌兵衛事件》(作者:Kinono)
  6. 《北城百畫帖2》(作者:AKRU5)
  7. 《 龍泉俠大戰迷霧人》(作者:蕭乃中 / 漢寶包)
  8. 《1661國姓來襲》(作者:李隆杰)
  9. 《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黃震南/繪者:壯兔)
  10. 《敦克爾克奇蹟》(作者:諾曼‧格爾伯/譯者:張佩傑)
  11. 《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作者: 布萊恩‧克里斯汀、湯姆‧葛瑞菲斯/譯者:甘錫安)
  12.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作者: 傑德‧凡斯;譯者: 葉佳怡)
  13. 《 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
  14. 《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作者:吳叡人)
  15. 《文藝春秋》(作者:黃崇凱)
  16. 《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策畫:蘇碩斌/作者:江昺崙、吳嘉浤、馬翊航、楊美紅、蔡旻軒、張琬琳、周聖凱、蕭智帆、盛浩偉)
  17. 《逃離之地:我在奧克尼群島的戒癮日記》(作者:艾咪‧利普羅特;譯者:郭寶蓮)
  18. 《土地正義: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一段被掩蓋、一再上演的歷史》(作者:徐世榮;整理:張雅綿)

《新頭殼》報導,在民進黨執政後,政大教授徐世榮屢屢因為「土地正義」、迫遷等議題,槓上民進黨。總統蔡英文今(6)日上午出席「2018台北國際書展」時卻買了徐世榮的「土地正義」一書,相當值得玩味。

而蔡英文致詞時,也以作家顏擇雅新書《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為例,說顏擇雅寫此書的初衷,就是「受不了大家唱衰台灣」,蔡英文指出,台灣經濟體制正面臨轉型挑戰,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打造新的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而不是原地自怨自艾。

蔡英文表示,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變遷,出版業面臨讀者逐漸流失的問題,可以善用新科技,吸引更多讀者。她提及近來有越來越多漫畫和動畫結合跨領域媒體,漫筆虛實主題館就是最好範例,這就是把挑戰化為機會,也是台灣現在要努力的目標。

而蔡英文今天到書展現場,也在出版許多漫畫的「蓋亞文化」買下講台灣茶葉故事的《異人茶跡2》。

異人茶跡
Photo Credit:網路書店博客來

鄭麗君致詞表示,去年書展參觀人次達58萬人,創下5年來新高,希望今年參觀人數可再攀升再創新高。

終結出版折扣戰,文化部將推圖書「統一價」

而出版業常見的「折扣戰」,讓不少小型書店在經營上,比大型連鎖書店、網路書店來得辛苦,文化部長鄭麗君去(2017)年喊出規範書籍定期內折扣限制的「圖書統一定價制」,規範新書在出版一定時間內,標價不可低於特定折扣,抑制市場出現下殺折扣戰。

文化部從前部長龍應台起,就針對圖書統一定價制委託研究案、問卷調查等,鄭麗君去年起更密集舉行論壇等,近日並邀業者、學者等舉行諮詢會議。

《聯合報》報導,與會的聯合發行總經理林建仲認為,折扣對台灣讀者極有吸引力,文化部應尊重自由市場。若實施此制,讀者將先去圖書館借書,一年後再買,「加速淘汰很多出版社」。

他表示,文化部很多面向都沒考慮到,可能造成不受規範的跨國書店及個人通路吃掉市場、業者快速讓新書變二手書販售等後果,更別說圖書館採購屬專案性質,可否也受零售規範,及換封面的書算不算新書,原文書、雜誌、套書、預購書等可否打折等執行問題。

與會的資深出版人陳穎青也表示,各通路不能打折,「香港的網路書店可高興了」,他們可以在香港網站上接單、台灣出貨。

關切出版業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馮勃翰以經濟學角度反對圖書定價制,不過,他的論點也引發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秘書長、東海書苑老闆廖英良逐點反駁。

《關鍵評論網》2015年整理的正、反論點,支持者多認為:

  • 不想再有折扣大混戰:連鎖書店挾著店數優勢,得以要求出版社讓利,能有更具優勢的折扣;而欠缺與大通路經銷商談判的本錢,出版社只好一再地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落入勒緊褲帶的窘境;而同樣限於店鋪大小與資本規模,獨立書店往往也無法壓低進貨成本,同樣沒有本錢在折扣上與連鎖書店競爭。至於對消費者而言,折扣表面上帶來直接的好處,但實際上價格早已透過不同的定價公式,悄悄改變來反映成本,實際價格早為了因應折扣戰而上調,即使有折扣,消費者其實很難真的「賺到」。
  • 書本不是純粹的商品:以折扣來促銷書本,有損書本的文化價值。
  • 書店回歸選書的本位:折扣讓書店與量販店的售書區間的分野,趨於模糊,書店恐淡去其應有的特色。
  • 保有書籍的多樣性:以出版社的立場,當書有統一的定價,書籍不會因為通路商的折扣戰而侵蝕到其利潤,出版社不會再避掉冷門書的發行,而能增加發行小眾書的動機。

而支持維持折扣的論點則包括了:

  • 網路時代下,此方法行不通:統一定價制度的施行,意謂著全國各地不管實體店面或網路通路,都是一致的價格。然而,在網路蓬勃發展的這個世代,通路商的應對方式可能會選擇外移至它地設點,以避免法規的拘束。比如網路書店可能移至香港,這時候不僅禁止差別定價的好意遭到磨損,同時造成本地遵守法規的出版業者的另外一波蕭條。
  • 沒了折扣還有其他壓縮的方式:通路商仍能憑其規模經濟下的談判優勢,為自己創造出新秩序下的利潤,到時候就不是統一定價可以解決的。
  • 沒了折扣,消費者可能連買書都不想了:根據政府2014年4月的問卷調查顯示,有5成消費者認為統一定價制度的施行,將影響他們未來買書的意願。且調查更進一步指出,消費者對於統一定價的因應,有近4成表示會改去圖書館借閱,有2成的民眾則是等到打折再購買。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秘書長呂英瑋認為,要解決出版界「供過於求」的問題,應該努力提高消費者對於閱讀的需求,而不是用定價的方式來解決。

而文化部於1月30日舉行的會議,邀集出版上下游人士諮詢對圖書定價制的意見,當天與會的時報文化董事長趙政岷表示,先前討論圖書定價制提出折扣不得低於95折,消費者心理會覺得跟沒打折差不多,太嚴苛。趙政岷提出可訂9折為規範折扣,這樣對消費者而言,和79折不會差太遠。目前網路書店普遍將新書售價訂為79折。

針對正反雙方對峙,文化部人文司司長朱瑞皓表示一切還在討論,都未定案。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