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與血液疾病

寒冷天氣與血液疾病
Photo Credit: Bobby Yip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原來有幾個血液科的疾病,跟寒冷天氣息息相關。

近幾日冷風颼颼,寒風刺骨,急症室人頭湧湧。大家都知道寒冷天氣可以誘發不少呼吸疾病,如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可以誘發冠心病。但大家又知不知道有幾個血液科的疾病原來也與寒冷天氣息息相關?

早在1872年,已經有人記載過一個很奇怪的疾病,患者只要接觸到寒冷的環境,例如四肢被浸在冰冷的凍水中,他就會有尿液變成血紅色的情況。

1879年,其中一位血液學的先驅Paul Erlich(關於Paul Erlich的故事,大家可以參考史丹福的舊文章〈把血液放在顯微鏡下的前人們〉)發現用線綁實病人的手指,再放在冰水裡,病人手指中的血液,裡面的血清會變血。當時Paul Erlich以為這是因為冰冷氣溫令血管釋出毒素,功攻擊紅血球。

兩位血清學的先驅Julius Donath與Karl Landsteiner於1904年以一個很有趣的測試檢驗出這個奇怪疾病的成因。其中Karl Landsteiner就是大名鼎鼎的「血型之父」,他發現了ABO血型系統,又對恆河猴因子(Rhesus factor)進行過研究,並發現了Landsteiner-Wiener血型系統。

Donath與Landsteiner二人發現把患者的血清與正常人的O型紅血球及血清混合,然後放在體溫37度的溫度中培養並不會有任何反應,放在0至4度的冰冷溫度中培養也沒有反應。但奇怪的是,如果把血液混合物先放在0至4度,再放在37度體溫中,就會出現溶血(haemolysis)症候群。當年的免疫學發展還未完善,但Donath與Landsteiner已經從這個化驗結果中推斷出患者血清中有一種物質,經歷了「先冷後暖」的變化後,就可以令紅血球破裂。

經過數十年的免疫學發展,我們現在知道引起這怪病的是一種雙相(biphasic)抗體,它會在低溫中會附在紅血球上,然後在暖氣溫中會激發補體(complement)系統──另外一種血清中的免疫蛋白去功擊紅血球。抗體大多是一種攻擊血紅球P抗原(P antigen)的IgG抗體。當患者的紅血球流到溫度較低的四肢時,就會被雙相抗體附上,然後當它在流到溫度較暖的身體中央,就會被補體攻擊而破裂,釋出的紅血蛋白在尿液中排出,令尿液變紅。這個病在今天被毫不花俏,言簡意賅地稱為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paroxysmal cold haemoglobinuria,簡稱PCH)。

在過往,很多PCH都是與梅毒(syphilis)相關的,但由於抗生素的使用,梅毒個案在現在已經減少了很多。今天,大部分的PCH都出現在受病毒感染後的小孩。現時我們在化驗室中仍然是靠Donath與Landsteiner當年發明的方法去診斷PCH的。PCH是一個自限的疾病,病人大多都只需接受輔助治療,做好補暖,就會在約一星期時間內自然康復。

至於另一種由冷型自體性抗體(cold autoantibodies)引起的溶血疾病則麻煩得多了,它叫做冷凝集素病(cold agglutinin disease)。顧名思義,病人的紅血球在遇冷的時候就會如下圖般被凝集。

cold_agglutinin
冷凝集素病病人的血液抹片

冷凝集素病與PCH一樣,都是一種冷型自體性免疫溶血性貧血(cold 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但PCH由IgG抗體引起,冷凝集素病則由IgM抗體引起,它主要攻擊紅血球上的I或者i抗原。有別於PCH,冷凝集素病病人的紅血球並不是被補體所攻擊,而是在病人的肝臟中被網狀內皮系統(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中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s)吞噬。每當遇上寒冷天氣時,病人的紅血球就會容易受到攻擊,令貧血問題突然惡化。

冷凝集素病可不像PCH般容易治癒,它很多時候都是一個慢性疾病,而且傳統的類固醇藥物與脾臟切除手術(splenectomy)效果都不好。幸好近來出現了一些新的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藥物,而其中rituximab可以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它對冷凝集素病的效果似乎不錯。但當然,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病人還是必須要記得做好保暖!

最後介紹的一種寒冷相關血液疾病雖然不會攻擊紅血球,但它對身體造成的破壞卻比之前介紹的疾病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造成手腳潰瘍、關節痛、周邊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腎功能衰退。患者可能會有惡名昭彰的雷諾氏症候群(Raynaud‘s phenomenon),即手指腳指遇冷時供血受阻,會先變白,再變紫,最後變紅,嚴重的話可能會壞死。這個疾病就是冷凝球蛋白血症(cryoglobinaemia)。

Raynaud
受雷諾氏症候群影響的病人(取自:MedicineNet)

冷凝球蛋白血症最先於1933年在一位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病人中發現。當時的醫學界早已知道多發性骨髓瘤病人會製造大量蛋白,但這位病人很特別,他的血液放在低溫一段時間之後,血液中的蛋白竟然會凝結起來!之後醫學界就把這些蛋白稱為冷凝球蛋白(cryoglo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