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我家在地層錯位斷層帶附近,該怎麼辦?

【圖輯】我家在地層錯位斷層帶附近,該怎麼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震帶來的災害中,建築物倒塌是帶來最多傷亡的事件。造成倒塌的因素有很多,建物是否接近斷層帶,是其中一個原因。本文以地圖顯示台灣斷層分佈情形,以及訪問專家解釋,如果房屋在斷層帶附近,應該如何因應。

文字、製圖:黃郁齡、If Lin

2018年2月6日深夜,花蓮縣政府北偏東方18.3公里處的近海發生規模6.0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花蓮縣和宜蘭縣震度最大,達到7級。根據行政院2月8日上午更新的花蓮震災災情看板資料,已有九人死亡、269人受傷、25人失聯。地震不僅造成傷亡,也震起全台重新思考地震防災的重要性。

這次因為花蓮地震,造成四棟房屋倒塌,兩座橋樑受損,多處路面破裂受損。而這些地點,都接近花蓮的米崙斷層與嶺頂斷層。

地層

根據內政部的《國際重大震災經驗啟示及建築耐震設計規範因應之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建築物倒塌原因,指出主因可分為三類:地震強度、建築物的基地特性、建築物本身體質。其中建築物的基地特性,包含:基地的地質狀況、地形條件、土壤性質、是否有斷層經過。

報告中也指出,921大地震中,有六成的受損建物是分佈在車籠埔斷層兩側。所以,房屋是否接近斷層線,是地震時可能是導致房屋倒塌的因素之一。

我家就在斷層帶附近,怎麼辦?

本文訪問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婁光銘,關於住家若位於斷層帶應該如何處理,以下是我們的整理:

Q:如果住家在斷層帶,可以怎麼做?

「住家在地層錯動的位置,沒有辦法用結構的手段去克服。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搬離。」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婁光銘表示,因為建築很難確定是否在斷層帶上面,主要因為地表看到的裂縫,與地底下的裂縫,位置並不一定一致,所以很難確定自己在斷層帶上。

如果住家真的在上面,建議趕快搬離,因為地層的錯動,是沒有辦法用結構的手段去克服。但若住家在斷層帶兩側,可以請專業技師評估,你的住家可否承受斷層帶產生地震時效應的衝擊,評估結果如果需要補強,再請專業技師做合適的補強。

Q:如何得知自己住家在斷層帶?

真正的斷層帶在地表下幾十公里,地表裂縫與地底的斷層並不一定一致,如果說過去已經發生過的地表裂縫,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可是過去沒有發生地表裂縫產生,很難透過判測資料去推測將來會發生在什麼地方。

Q:從法令上可以做什麼調整?

可以根據調查結果,在畫定近斷層帶區域某個範圍內限制居住。也可以做一些公共設施,但最好不要有住家的存在,因為斷層帶周圍總是風險較高,不適合居住。

Q:政府有哪些針對耐震建物的措施,一般民眾如何應用?

依據統計,在921地震之前,沒有提高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的老舊住宅,數量高達562萬餘戶,這些建物耐震力較不足,是大地震最易受害的標的,若等待都市更新恐緩不濟急。

政府機關目前對耐震與建物補強有一些補助措施,可以跟各地方政府行政機關查詢,申請要做建築耐震評估後,再看要怎麼處理。詳情可見,內政部營建署: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結構安全性能評估辦法

危險性斷層兩側100公尺內應劃為「災害型地質敏感區」

蘋果曾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報導中指出,中央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江崇榮認為,國內至今仍未明確規範斷層周遭的建築設計,一旦強震來襲,可能造成嚴重傷亡。

江崇榮說,未來《地質法》如順利立法,將請專家學者評估並參酌地方意見,將有明確危險性的斷層兩側100公尺內劃為「災害性地質敏感區」,並要求區內開發先做地質調查與安全評估,建物耐震度也較一般更嚴謹。

斷層帶經過哪些地區?

目前全台已知的活動斷層共有33條,除基隆、宜蘭與嘉義市之外,各縣市都存在活動斷層。

全台灣-各縣市斷層帶_12

大台北地區有一條斷層分佈,山腳斷層,在五股、泰山、新莊等地,部分建物較多的區域,位於這條斷層帶上。

台北-各縣市斷層帶_13

桃園的湖口、楊梅與平鎮地區,有一條斷層與建物較多的部分地區相疊。

桃園-各縣市斷層帶_20

新竹有兩條斷層分佈,而新竹市東區部分建物較多的區域,位於這兩條斷層上。

新竹-各縣市斷層帶_14

台中周邊有多條斷層,大甲、后里、豐原、沙鹿等地,都有部分建物較多的區域跟斷層區域重疊。

台中-各縣市斷層帶_15

彰化斷層分佈在八卦山西側,與彰化市、花壇、大村、員林、社頭、田中等地重疊。

彰化南投-各縣市斷層帶_16

嘉義斷層,與民雄鄉及梅山鄉,部分建物較多的地區重疊。

嘉義-各縣市斷層帶v2

後甲里斷層經過台南永康區與東區,部分建築物較多的區域。2016年台南地震,便是發生在這個區域。

台南-各縣市斷層帶_17

高雄岡山區與大社區,部分建築較多區域,與小崗山斷層,與旗山斷層重疊。

高雄-各縣市斷層帶_18

台東的利吉斷層,與台東市中心部分區域交疊。

台東-各縣市斷層帶_19

以下可以使用縮放方式,查詢台灣活動斷層帶分佈情形。

更詳細的查詢,可上政府公開網站,可以使用住址查詢。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服務介面、GIS調查系統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