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香港變性手術第一人──袁維昌醫生

香港變性手術第一人──袁維昌醫生
photo credit:大學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複雜的變性手術,他解決得了;自創模具的難題,他解決得了;病人提出的疑問,他也解決得了。唯獨有個心結,袁醫生每次提及都不禁嘆氣。

記者|高仲禮 編輯|錢穎嘉 攝影|錢穎嘉

由男性轉變為女性,人造陰道是變性手術的重要部分。文獻記載,人造陰道要有模具固定,困難在於模具不能太軟或太硬,主刀醫生一籌莫展之際,想到一個「自創模具」的方法。

這位主刀醫生,就是全港第一位施行性別重置手術(下稱變性手術)的袁維昌醫生。今年62歲的他曾效力於瑪麗醫院和律敦治醫院,於2015年退下火線,現為私人執業。他說,病人於公立醫院做手術便宜得多,私營醫院做手術動輒要十數萬元:「你要明白,他們很多都是年輕人,20至30歲。手術要支付的費用不少,父母也未必會支持他們。若公立醫院不能幫助他們,他們是很慘、很艱難的。」

1988年,全港第一宗變性手術,便由當年32歲的袁醫生執刀,這把手術刀,一執便逾三十載。

赴英深造 回港成為第一人

八十年代初,袁維昌是瑪麗醫院的外科醫生,有機會到英國深造,毅然決定學習整形外科。「我的上司們在瑪麗醫院的普通外科和泌尿科做得好好,我再深造也沒有意思,當時香港對整形外科的認識不多,所以我想試一試。」

袁醫生學會了皮瓣外科技術,這項技術用於幫助皮膚癌病人、燒傷者修補外貌。大概連他都想不到,以前於英國學得的知識,最終竟可應用在變性手術上。袁維昌回港後,他的上司黃國基找他「下海幫忙」做變性手術。在英國未曾真正為變性手術執刀的他,回想起第一次手起刀落的那天,記憶猶新:「從前做外科手術,都是將壞掉或有問題的組織切除,可是變性手術會割掉一根完好的陽具,這個部位很少機會被切下來,好端端的,又沒有爛掉,為何要切掉它呢?」

133_yuan_UK11987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1987年,袁維昌到英國接受微血管外科手術的訓練,當時他在老鼠身上練習手術的技巧。
133_yuan_Ian-Mcgregor1987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袁維昌(右)與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Dr. Ian McGregor(左)合照。

作為香港第一人,沒有前人傳授經驗,袁維昌必定會事先熟讀文獻,也會運用英國所學的技術,因他認為:「沒有把握的我不會做,這樣對不起別人。」香港首宗變性手術歷時十多小時,其他人不懂得做這種手術,只能從旁協助,差不多每個部分都靠袁醫生獨力完成,他形容當時既辛苦,又戰戰兢兢。

談及初期遇過最大的難關,袁醫生不得不提「自創模具」的經歷。這個模具用於男轉女的人工陰道手術上,過程十分複雜,醫生會在肛門直腸和前列線膀胱中間挖通道,再用陰莖的外皮向內翻來覆蓋通道,然後用軟模固定人造陰道。當年袁醫生既不能在網上找到適合的模具,亦難以取得外國專家的意見,唯有自己想辦法解決。最後他在市面買來一塊沐浴海綿,剪成一個類似陰道的形狀,外面用避孕套包裹,再調整軟硬度:「這樣仍未夠硬,要把內裡的空氣全擠出來,按緊出口,推入人造陰道的位置,再放手讓避孕套充氣膨脹來固定陰道。」首次建造人工陰道的難題,就這樣成功解決了。

醫院給予足夠的空間與資源讓他嘗試,袁維昌自覺幸運。他坦言,大醫院的病人多、服務範圍廣泛,可用在變性手術上的資源不多:「這又不是癌症,癌症不能等,等三年病人可能已死去,但變性手術可以等一年,等兩年,不能超車。」律敦治醫院是小醫院,卻有四間手術室,當時只服務外科和骨科,只要妥善地分配人手,毋須把其他病人延後都能服務跨性別人士。

133_yuan_GSU1985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現任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劉允怡醫生(前排右二)、香港肝臟移植手術的先驅范上達醫生(前排左一),與全港首位施行變性手術的袁維昌醫生(第二排左四),曾於1985年一同在瑪麗醫院的政府單位工作。

袁維昌認為變性手術屬於很特別的整形外科手術,不單要建造外形,部分手術更要求有功能:「與一般的整形外科不同,我做一個義乳出來,只是『得個樣』,但這類手術要有功能,例如做女變男的手術,要延長原本的輸尿管,使假陽具能做到排尿和性交,不會漏尿、不會阻塞才行。」

有時候研究出新方法想付諸實行,袁醫生會直接向病人表達他的憂慮:「我第一次做而已,我不肯定會怎樣。」當然有病人不敢冒險,會希望待技術成熟再做手術,但大多病人都請袁醫生照做也可,他除了感謝病人的信任,也明白病人會覺得有醫生肯為他們做手術已很難得。

「你最清楚我身體,我告訴你!」病人信任袁醫生,甚至會與他分享生活上面對的困難。有位病人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問袁醫生應否告訴伴侶他的真實情況,袁醫生回答:「如果你去到那一步,要結婚啦,大家都要坦承,伴侶遲早都會知道,到後來才要離婚,不值啦。」

很多病人都衷心感謝袁醫生,他說:「我記得有位病人寄了一張卡給我,張卡很特別,『make my heart sing』。」令他至今難忘。這位病人由女轉男,袁醫生指這位病人的尿道接駁位可能有個小洞,以致有機會出現後遺症,估計病人仍要坐下小便,但病人術後仍然很開心,袁醫生說,這種手術最大的意義在於一輩子的得益:「癌症病人所餘的時日不多,但跨性別病人大多是20至30歲前來求醫,手術後的得益可以很長久。」

螢幕快照_2018-02-09_上午9_23_05

技術難題易解 接班人難找

三十年來,袁維昌為100名跨性別人士做手術。他形容這工作是個解難的過程:「我不怕困難,盡我能力去克服,做出來的結果有時未如理想,唯有下次做好一點,但每一次都是經驗累積。」複雜的變性手術,他解決得了;自創模具的難題,他解決得了;病人提出的疑問,他也解決得了。唯獨有個心結,袁醫生每次提及都不禁嘆氣。

兩年前,袁醫生年滿60歲,已屆公立醫院的退休年齡,將要退下火線,卻面對這道不解難題──找接班人承繼他的技術,他沉默半晌,嘆一口氣說:「唉,當時我還在律敦治醫院,有屬下負責做變性手術的主刀醫生,我去協助他,做了一兩個病人,我說我要退休了,交給你接手。他說:『我不做,每一次我做完手術我都好不開心,想作嘔。』他這樣說,我沒辦法逼迫他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