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他們的黃金72小時,新屋大火殉職家屬也在寒風中靜坐24小時

【圖輯】他們的黃金72小時,新屋大火殉職家屬也在寒風中靜坐24小時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當花蓮強震造成多起傷亡與受困,全台消防員都投入支援救災,新屋大火的殉職消防員家屬卻頂著低溫、寒風靜坐滿24小時。

(中央社)
穿上護膝與護肘、戴上頭盔與防塵口罩,調整無線電,驅趕疲累的濃濃睡意,凌晨3時搜救人員把握時間,盼在雲門翠堤大樓有成果,這些人只是地震救災幕後英雄的小縮影。

花蓮6日發生規模6.0強震,震度7級造成多棟大樓傾斜倒塌。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嘉義縣、彰化、屏東等地,消防與義消特搜隊員立即集結出動,希望儘速到達災區拯救受困者。

包括新北市消防特搜隊長鍾世銘等來自全國的特搜人員,帶著搜救犬、搜救與偵測、破壞器材集結後,搭乘俗稱「紅眼班機」的國軍運輸機,或自行駕駛救援車輛,穿越蘇花公路或南迴公路,連夜趕往花蓮災區協助救援。

這些救難英雄與時間競賽,一共在統帥飯店、雲門翠堤等大樓共救出200多人,包括其餘大地震驚恐的受影響民眾,有800多人安置在收容所。

花蓮地震
搜救人員的工作幾乎是沒日沒夜、晝夜不分的進行著|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救災人力每3至4小時輪替,一班換過一班,累壞了就回到後勤集結的花蓮市立圖書館生活育樂園區,躺在地板上立即鑽進睡袋,鼾聲四起,一旁的無線電卻不關靜音,持續守候最新動態。

台北市義消特搜隊安和分隊長曾紀興表示,雲門翠堤大樓慘不忍睹,3樓以下整個被擠壓變形,侷限空間增添救災困難度。

曾紀興說,要從3樓地板打穿到2樓搜救旅客,即使出動打石機、軍刀鋸、油壓剪,因為沒有施力點,還是很難發揮功能,只能局部區域破壞障礙物,徒手或小臉盆搬運出來。結構與土木技師則一旁協助人員安全。

花蓮地震
不管多高多危險,都要想盡辦法爬上去|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更讓搜救人員困擾的是空間變形或擠壓,開挖期間歷經數次餘震,人員數次緊急撤離,新北市府消防特搜隊員受訪表示,8日上午要搜尋一樓旅店員工時,依照研判位置打穿2樓地板,赫然發現下面為地下室,他說,「整個一樓竟然不見了」。

後來搜救人員多次徒手開挖,還找來位於大樓1、2樓的「漂亮生活旅店」人員指認方位,才成功挖出。從找到人至搬運遺體出來,也花了4小時。

花蓮地震
同樣的,不管多深多狹窄,為了救人都得下去|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基地另一頭,凌晨3時鬧鐘響起,接班的人力穿起沾滿混凝土的防護鞋與防護衣,以濕紙巾擦拭滿臉的灰塵,又繼續往災區挺進,這群幕後英雄有的是物流業者、有的是大客車維修技師,投入義消特搜的心卻一致,也都期待奇蹟出現。

屏東義勇特搜大隊戴姓隊員在2年前也參與過台南大地震的救災,他說,「如果犧牲我們與家人團聚的時間,能換得另個家庭的完整擁抱,我願意。」

花蓮地震
就算是吃飯,恐怕也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稍微就地休息|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嘉義市特搜隊員王政力和新北市特搜隊的妻子葉冠青結婚4年,卻一南一北的工作,兩個人分開1年多,平常因為工作只好當「假日夫妻」,這次意外在花蓮災區「另類」相聚,一同救災。

王政力提到,妻子當天先坐C130軍機到花蓮,「我打電話關心太太同時,也接到我們需要整裝出發。」葉冠青說,因為兩人需要進行救災工作,只能透過工作空檔,經過指揮站時短暫噓寒問暖。7日當晚接兩人各自到消防隊通知,前後立即趕往花蓮救災,只能利用一點時間傳訊息關心彼此,但花蓮災情遍布,兩人竟能同在倒塌的雲翠大樓巧遇。

花蓮地震
辛苦的不是「人」,在最前線出生入死的還有「搜救犬」|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像是台中市搜救犬「鐵雄」,花蓮震災就是牠實戰首役,馬上就找到2位受困者,7日因天氣濕冷不適,不斷猛抓耳甩頭,後來經過就醫確診為右耳急性發炎,經治療、用藥後,又馬上返回花蓮特搜臨時隊部待命,8日就持續投入雲門翠堤大樓的救災工作,表現勇敢。

不過搜救犬出勤一次只能20分鐘,隨即至少需休息30至50分鐘後,才能再度出勤。加上災區現場雜亂,搜救犬除容易被異物刺傷或摔傷外,也可能會誤食災區殘留的有毒物品,執勤相當辛苦。

「鐵雄」這次中間有段時間耳朵不適症狀,多半是因執勤操勞,造成長時間體力無法恢復,加上天候差、下雨濕冷,導致抗體變差。

地震發生時,無論是警察、消防或是戶政人員,在千頭萬緒的救災行動中,如何在第一時間讓位處前線的搜救員有救援方向,靠的就是後端警方、戶政人員合力聯繫失聯人員,而花蓮縣警局也特別成立「尋人特搜隊」,讓原先百名失聯人數,現在只剩下個位數。

不過,尋人特搜隊中的花蓮縣警局防治科警務員鄭博仁,其實也是雲門翠堤大樓的受災戶之一,但想起當警察的初衷就是「為民服務」,確認沒有家人受困後,不到一小時就立即投入尋人工作,看著手上的名單一筆一筆的槓掉,確認人員平安,就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其實我得知雲門翠堤倒掉時,我先愣了幾分鐘,覺得很傻眼。」鄭博仁說,地震當下他恰巧在執勤所以不在屋內,但不到10分鐘就得知房子坍塌,看到照片有點不知所措,但後來想想,已經倒了又能怎麼辦,毅然投入尋人工作。

花蓮地震
每一個人、每一分力量,都是救災的無名英雄|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這次也是警方首度比照科技偵辦刑案模式辦理,在最短時間內區分「單純失聯者」與「被困待援者」,集中人力在黃金時段搶救,讓失聯人數在短短60小時,從183人大幅下降至5人。警政署指出,科技偵辦刑案模式辦理,是從民國88年921大地震與105年台南維冠大地震慘痛經驗中所汲取的養分。

警政署長陳家欽在地震發生當下,立即指示警政署同步一級開設,並用科技視訊指揮花蓮縣警局建立所有受災大樓住戶及住客資料,同步結合外事科、防治科(戶口業務主管單位)、刑事警察大隊及花蓮分局,調集具刑事專才及各地尋人高手成立特搜隊。

同時透過電信公司調查、分析與過濾資料,掌握可能受困人數及住戶名單,並利用警政署「勤區查察系統」彙整出雲門翠堤大樓、國盛六街2號及41號所有戶籍資料,分頭聯繫設籍住戶狀況。在系統尚未查出電話者,由刑事警察大隊比照偵辦刑案辦理,透過關聯式分析平台系統調查親屬聯繫方式,追蹤住戶;未設籍的暫住戶、房客協請台電公司調閱資料與提供電話;外籍住戶及旅客協請移民署查閱相關記錄,逐一用電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