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殺人:以守護家族名譽為由的集體謀殺

榮譽殺人:以守護家族名譽為由的集體謀殺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二〇〇八年以來,巴基斯坦境內共有超過三千名女性死於榮譽殺人。當地人權團體奧拉基金會的估計值甚至更高,而且持續發生中,據他們統計,此類殺人事件每年奪走一千名女性的生命。

警方開始懷疑這對父母,並在他們家中裝設竊聽設備。他們發現伊菲卡爾和法桑娜.阿邁德警告他們的孩子「到學校什麼都別說」,也聽見阿邁德提到:英國人查案靠的是證據,「除非找到證據,否則即使你他媽的賤貨殺死四十個人,他們也奈何不了你。」夏菲莉亞失蹤六個月過後,她嚴重腐爛的屍體被人發現於肯德爾湖區的肯特河(River Kent)中。殺人犯顯然將所有細節處理得相當完美,兩度驗屍都無法找出她的確切死因,直到二〇〇八年法院才裁定此案件屬於「非法殺害」。

這起謀殺案在事發近十年後,犯人才被繩之以法。夏菲莉亞失蹤七年之後,她的妹妹艾莉莎(Alesha Ahmed)告知警方,在二〇〇三年命定的那一天,夏菲莉亞準備到客服中心打工,而引發那起致命攻擊的誘因正是她的穿著──T恤上衣與緊身長褲。她的父母在其他四個孩子面前殺死夏菲莉亞。她說,他們把夏菲莉亞推到沙發上,在她的嘴巴裡塞入塑膠袋使她窒息而死。她記得母親當時說:「就在這裡解決掉她!」

坎布里亞郡的驗屍官伊恩.史密斯(Ian Smith)表示夏菲莉亞死於「非常卑劣的謀殺事件」。夏菲莉亞是個上進、努力的學生,未來想投身法律工作──她只是想和朋友擁有相同的生活方式,而非遵照父母出身的那個巴基斯坦小鄉村的規範──這些都是基本人權,他們卻予以剝奪。

艾莉莎向警方坦白過後兩年,夏菲莉亞的案件上呈柴郡皇座法庭(Chester Crown Court),伊菲卡爾與法桑娜聽聞他們各被判處廿五年徒刑時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宣判刑罰時,伊凡斯法官向這對夫婦說道:「你們想讓她認同故鄉的文化傳統,這個想法完全合理;然而,意圖將她隔離於居住地的文化之外,迫使她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這種寄望不切實際、有害而且殘忍。」於此同時,謀殺事件仍持續發生。約在沃靈頓警方調查夏菲莉亞案件的同一時間,南方兩百英里之外的西倫敦警方正努力查明十六歲的荷舒.尤恩斯(Heshu Yones)為何被父親阿布杜拉以極為殘暴的方式殺害。

阿布杜拉是一名伊拉克的庫德人,十年前帶著妻子與兩個孩子逃離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統治的伊拉克,以政治難民身分抵達英國。他在這裡碰上難以理解的文化衝擊,阿肯頓大街上年輕女人淫亂的行徑讓他相當震驚──短裙、高跟鞋,以及那昂首闊步的豪爽自信都讓他對荷舒的未來感到恐懼。他在法庭上承認,當初他很擔心人緣極佳、愛好玩樂的女兒會變得太過西化,使家族受辱。

後來他發現女兒交上基督徒男朋友,一個十八歲、黎巴嫩籍的老師。這件事證實了他的疑慮,他開始打她。她在離家出走前寫了一封信給父親:「你和我或許永遠無法理解對方。對不起,我不是你想要的那個我,但有些事是你無法改變的。嘿,對一個老人而言,你的拳頭和腿都非常有力。拿我測試力氣一定讓你很開心吧?做為受挨的這一方真的很好玩。幹得好。」

在她尚未找到機會離家前,他拿刀刺殺她,割開她的喉嚨。隔年,此案上呈法庭,法官尼爾.丹尼森(Neil Denison)說:「無論從何視角切入,這都是一次因文化差異引發的悲劇,傳統庫德族的價值觀與西方社會價值觀之間存在著無法相容的差異。」阿布杜拉.尤恩斯遭判終身監禁。警方還發現其他涉嫌合謀與包庇的親戚,另有幾名庫德社群中的成員妨礙司法調查,但這些人都沒有被起訴。

至此,深入「榮譽殺人」氾濫的中東進行調查的時機業已成熟。我首先前往約旦,它宛如綠洲般穩定而平靜地突出於這個動盪的地區。西方國家對於畢業於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的約旦繼任國王與曾受過美國教育、不纏頭巾的妻子相當信任──美國每年以高達一億美元的資金拉攏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則將約旦列為擁有「高度人類發展」的國家之一。

令我震驚的是,這個以擁有進步思想與識字率達九七%而自豪的國家,「榮譽殺人」卻也相當繁盛。官方數據顯示,約旦每年約有二十到廿五起榮譽殺人事件發生,這個數字約是巴基斯坦的三分之一,而巴基斯坦的人口數量是約旦王國的三十倍;目前此數據沒有下降跡象,人們對傳統習俗的熱情似乎也沒有減退。劍橋大學近期的一項研究在約旦首都安曼對超過八百五十名平均年齡十五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其中有四六%的男孩與二二%的女孩認為在某些條件下榮譽殺人是合理的處置方式,而至少有兩種情況符合此類條件。

調查報告的研究者曼努爾.艾斯納(Manuel Eisner)指出,認同此項習俗的人並不必然擁有宗教信仰。「我們發現支持榮譽殺人的多是出身傳統家庭、教育程度較低的男孩;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相當比例的女孩認為榮譽殺人在道德上是正確的,她們受過良好教育,有些人甚至是沒有信教的青少年。我們推測這項傳統長久以來一直受到整體社會支持。」

相關書摘 ►女陰殘割與女人的三個「V」:伊斯蘭律法背後的厭女積習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女性面對的戰爭:及那些敢於抵抗的勇者》,自由之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