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過新年,但27天年假都在「加班」

清朝皇帝過新年,但27天年假都在「加班」
Photo Credit:故宮博物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清朝皇帝過年期間,甚至比平日更加忙碌,除了照常辦公的政務外,內外朝大小餐宴、接受王公大臣們相繼行禮祝賀,與其說是過年放假,倒不如說是過年加班更符合清朝皇帝的新年。

文:齊汝萱(國立清華大學兼任講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農曆新年是東方文化最具特色的節慶活動,也是華人社會重視的傳統習俗,清朝做為中國最後一個朝代,雖以邊疆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但在文化上,有承襲漢人習俗之處,亦有保留邊疆部族文化的特色。從清朝皇帝過新年與清代宮中年俗活動可以看出清朝在文化上呈現「多元一體」的性質,也反映出清朝吸收漢文化的同時也保存自身的滿族傳統文化。

清朝年假放27天,皇帝卻照常辦公

清朝的國定假日是從臘月底「封璽」、「封印」開始,這是一個儀式,皇帝將玉璽封起來,各部院衙門官印也封起來,在封印的期間,中央部院、地方衙門一律公休,直到元宵節過後,舉辦「開璽」、「開印」儀式才開始恢復辦公。每年的時間略有不同,封印、開印儀式舉辦的時間由欽天監決定,以康熙朝為例,平均年假有27天。

在年假期間,清朝的皇帝普遍仍是忙碌的,根據《起居注冊》記載,大臣們曾在除夕當天上奏,勸康熙皇帝在隔天元旦時休息,康熙皇帝只回「照常辦公」。

這樣的情形不僅只康熙皇帝一人,清朝歷來皇帝皆是如此,勤政不受限於「封筆」、「封璽」的外在儀式。而在除夕當日中午,皇帝賜宴群臣是固定的辭歲活動,從清初至清末,不曾間斷過。

年夜飯沒有想像中奢華,道光皇帝只有「四菜一湯」

而宮中也從臘月(農曆12月)底開始就頗有年味,年俗活動也緊鑼密鼓的開始進行。在傳統習俗中,灶神會在臘月23日返回天庭,直到除夕才會重返人間,所以民間普遍在臘月23日這天裡祭灶神,清朝宮廷也在這天供奉灶糖、糕點來祭灶神,而這日起至除夕前,宮中忙碌於清理雜物、除舊布新以及製作新衣,整個宮廷洋溢著熱鬧喜氣的過節氛圍。

至除夕晚間,清朝皇帝在乾清宮擺設家宴,家宴菜色每個皇帝皆有不同,盛世時期的乾隆皇帝曾擺設的群膳、冷膳、熱膳共計40品,另有各種醬料、糕點及水果;向以節儉聞名的道光皇帝,年菜家宴仍常是貫徹他的「四菜一湯」勤儉的理念;同治皇帝的家宴年菜則是大碗菜四品、懷碗菜四品、碟菜四品、片盤二品、餑餑(麵點)二品,另有糕點和湯品等。

餐點內容不是重點,重點在皇帝一年中,少有能夠與全家大小一起用餐吃飯的團圓意義。

薩滿、關公,清帝祭神「滿漢一家親」

度過除夕後,隔日即是元旦,清朝皇帝也與歷代帝王一樣,在元旦一早祭祀,皇帝謁堂子(滿文tangse,讀音為「湯色」,滿洲祭天祭神的場所)行禮,在整個祭典儀式中,「薩滿」(滿文saman,跳神的巫人,具超自然的能力,是能與神鬼溝通的靈媒,分布於北亞、中亞部落中的傳統巫覡文化)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些都呈現濃厚的滿洲文化。

祭祀的對象除了傳統的祭天外,清朝皇帝也祭祀關聖帝君、釋迦牟尼佛以及觀世音菩薩等神祇,因此在祭祀中也充斥著滿漢文化的融合。至於清朝內廷的祭祀,則是舉辦在坤寧宮,大年初二,坤寧宮以剢豕(殺豬)祭天;祭拜結束後吃豬肉是滿洲習俗,即是所謂的「殺年豬」,豬肉烹調方式清淡,不許用鹽醬,即為著名的宮中佳餚「白肉血腸」。

皇子過年只放「七天假」,娛樂是溜冰和摔角

另外,清朝對皇室子弟的教育非常重視且嚴謹,過年期間的年假不像政府部院衙門平均還有27日,相較之下,年假相當短暫,大多是自臘月28日至正月初五日,皇子們與王公子弟可以稍做休息,不需進書房用功。這時,氣候嚴寒,皇室子弟與王公大臣們聚集在太液池,舉辦冰上活動,跑冰競賽和踢行頭是過年期間常玩的冰嬉賽事。

跑冰就是滑雪溜冰,而「行頭」則是熊皮或豬皮縫製成的軟球,踢行頭即是在冰地上劃界,兩隊人馬互相攻守,將行頭踢入所劃界線中得分。

另外,布庫(滿文buku,摔跤手)的摔跤比賽也是過年期間會舉辦的賽事,既是競賽也是表演,這些娛樂活動除了遊玩嬉鬧外,其實都帶有軍事訓練的色彩。

Banquets-at-a-frontier-fortress
乾隆年間,正在進行練習的「布庫」。|Photo Credit:Unknown court artist@Wiki Public Domain

新年吟詩作對,還請老臣吃千叟宴

除了動態的刺激競賽活動外,過年期間宮廷也舉辦不少靜態活動,皇帝設宴吟詩,群臣賦詩聯句,最特別的是僅存於康熙、乾隆、嘉慶三朝舉辦的「千叟宴」,康熙皇帝宴邀65歲以上的蒙、滿、漢文武大臣以及致仕退黜人員,並令皇子、皇孫為老人們斟酒,當宴寫下〈千叟宴〉一詩。

至嘉慶元年正月時又再設置千叟宴,嘉慶皇帝更是親自為90歲以上的老人們斟酒,謂為美談,但之後就再也未曾舉辦過了,想來是好大設宴,花費不貲啊!在吃吃喝喝的各種大小餐宴上,演戲是常見的助興活動,上演的戲劇都是吉祥戲,以慈禧太后為例,偏好神仙故事,如《西遊記》、《蟠桃會》等。而整個宮內過年的氣氛會一直延續至元宵節的夜間,在煙火歌舞之下達到最高點,再回歸於平靜。

清朝皇帝過年期間,其實並不輕鬆,甚至比平日更加忙碌,除了照常辦公的政務外,內外朝大小餐宴、接受王公大臣們相繼行禮祝賀「額真諳巴烏爾棍」(滿文ejen amba urgun,意為皇上大喜,為新年恭賀語),並賜禮賞食等各種活動,費神勞心,與其說是過年放假,倒不如說是過年加班更符合清朝皇帝的新年。

拜年來點不一樣的:教你滿文、西夏文的「新年快樂」怎麼說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