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停止嘔吐的男人:當位在腸道的「第二大腦」異常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跟其他腸腦相關疾病一樣,有不少怪異的理論曾被提出來解釋週期性嘔吐症各種獨特的症狀。不過,根據我的團隊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其他研究小組所做的研究,我相信最有可能的理由是,大腦對壓力反應過度,因而引發過於激烈的腸道反應。
文:艾莫隆・邁爾醫師(Emeran Mayer, MD)
無法停止嘔吐的男性
我身為腸胃專科醫師,在不算短的行醫生涯中看過許多病患,其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名叫比爾的男病患。二十五歲的比爾跟著他五十二歲的母親來就診,除了腸胃症狀以外,他的健康狀況相當良好。沒想到,他母親率先開口對我說:「我真心希望您能幫助比爾。您是我們最後的希望。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過去八年來,比爾因為極難受的胃痛與止不住的嘔吐,在大小急診室裡度過數不清的時間。在情況特別糟糕的時期,他一週要上急診室好幾次。通常急診室的醫師會開止痛劑和鎮靜劑來緩解他的不適,但他們似乎都不清楚他究竟是怎麼了。更慘的是,有些醫師甚至把他上醫院看作是藥物成癮的覓藥行為,因為他們做出的診斷檢測似乎跟他症狀的嚴重性不太相符。
比爾已經看過好幾位腸胃科醫師,他們都為他做了徹底的檢查,但都找不出症狀如此嚴重的原因。持續的疼痛與嘔吐迫使他從大學輟學,搬回老家跟擔心他的父母同住。
比爾的母親在商界工作,比爾過去的醫師無法準確診斷出比爾的病因,讓她感到十分挫折,因此她開始上網尋找答案。「我認為他符合所有週期性嘔吐症(cyclical vomiting syndrome)的症狀。」她告訴我。
身為比爾的醫師,我想親自確認是否屬實。
跟其他腸腦相關疾病一樣,有不少怪異的理論曾被提出來解釋週期性嘔吐症各種獨特的症狀。不過,根據我的團隊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其他研究小組所做的研究,我相信最有可能的理由是,大腦對壓力反應過度,因而引發過於激烈的腸道反應。
週期性嘔吐症病患通常是因為生活事件帶來壓力而引發症狀。許多看似不相關的刺激,包括劇烈運動、經期、去高海拔的地方、較長時間的精神壓力,都可能導致身心不平衡而引發症狀。當大腦感覺到威脅(不見得是有意識的),就會發出訊號給負責協調我們所有重要功能的大腦區域:下視丘,要它準備分泌一種關鍵的壓力荷爾蒙,稱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簡稱CRF),其功能就像一個總開關,把大腦(以及身體)轉換成壓力回應模式。這種病患即使CRF系統隨時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卻可能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完全沒有症狀,但當他們經歷額外的壓力時,就引發了循環的症狀。
當CRF值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會把身體所有器官和細胞,包括腸道,轉換成壓力模式。我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同事依薇特.戴許(Yvette Tache)是研究壓力引發腸腦作用領域的世界級專家,她在一連串的動物實驗中找到許多CRF觸發的身體反應。
大腦中升高的CRF值會提高焦慮感,讓人對各種感覺更加敏銳,包括腸道傳來的訊號——出現在人體的感受就會是嚴重的腹痛。腸道本身也會收縮得更加頻繁,並清除腸道裡的東西,造成腹瀉。胃部蠕動會變慢,甚至翻轉,往上清除它的內容物。腸壁會更容易滲漏,結腸也會分泌更多的水和黏液,流經胃、腸黏膜的血液量於是隨之增加。
以比爾的例子來說,只要針對其症狀問幾個關鍵問題,就能協助我做出診斷。我問比爾幾次嘔吐發作之間是否完全沒有症狀,他回答是。我問他和他母親是否有偏頭痛的家族病史,因為這種慢性疼痛常與週期性嘔吐症有關,而他母親和祖母也確實都有偏頭痛的毛病。
「你在發作之前感覺到的症狀是什麼?」我問。比爾告訴我,嚴重發作前通常會極度焦慮、盜汗、手部發冷、心臟怦怦跳,持續十五分鐘左右——全都是身體出現壓力反應的症狀。此外,這些症狀會讓他在一大早驚醒——這是週期性嘔吐症的另一個辨識特徵。(這可能是因為人體的中樞壓力系統日間活動增加之故。)有時候,洗個熱水澡或吃顆安定文錠(Ativan)可以避免發作,可是大多數時候沒什麼用。「我一旦開始吐,就停不下來,必須衝去急診才行。」
「在急診室會發生什麼事?」我問。比爾告訴我,醫師會勉強開給他一些麻醉性止痛劑,這些藥通常會讓他昏睡,一個小時後醒來,症狀就消失了。比爾先前做過許多診斷測驗,包括內視鏡、腹部電腦斷層,都沒檢查出任何能解釋他這些症狀的異常現象,腦部電腦斷層也排除了腦瘤的可能性。
比爾的母親自己上網查到的診斷確實沒錯——比爾罹患的正是週期性嘔吐症。過去比爾遇到的醫師總是無法做出正確診斷,但其實要做出正確診斷並不難,而且他沒受過任何醫學訓練的母親,也在網路上找到了答案,這點想來有點悲哀。
你不必經歷週期性嘔吐症這種嚴重的症狀,也能體會許多醫師對於異常腸胃反應的知識有限,有效療法也十分欠缺。美國每二十人就有近三人有腸腦互動異常所引發的症狀或症候群,包括腸躁症、功能性心灼熱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沒有這些討厭或不適腸胃感覺的人要知道,不一定要罹患這些疾病才會出現異常腸胃反應。
週期性嘔吐症就是腸胃反應出現異狀的其中一種最激烈的例子,但不是唯一的例子。腸腦互動的改變,對我們所有人都可能產生劇烈的影響。
腸道中的大腦
請想像你自己正在跟好友共進晚餐。服務生剛送上三分熟的肋眼牛排,你陶醉在美味的大餐中。你把第一塊牛肉送進口中的那一瞬間發生了什麼事?以下是簡短的說明——但你可能要避免拿此事當作晚餐話題。
在你咀嚼並吞下食物之前,你的胃部已充滿了跟電池酸液一樣酸的高濃度鹽酸。部分經咀嚼的牛肉塊抵達胃部後,胃以強大的磨碎力把牛肉磨成細小的顆粒。
同時,你的膽囊和胰臟則分泌協助消化脂肪的膽汁與其他多種消化酶,為小腸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當胃把細小的牛肉顆粒送進小腸時,消化酶與膽汁再把它們分解成腸道能吸收的營養素,傳送到身體其他部位。
消化進行的同時,腸壁的肌肉會執行一種特殊的肌肉收縮,稱為「蠕動」,功能是讓食物在消化道中往下推進。蠕動的力量、時間長短與方向,因攝取的食物類型而異,腸道會有較多時間吸收脂肪與複合碳水化合物,含糖飲料的吸收時間則較短。
同時,部分腸壁會收縮,把消化中的食物送至小腸黏膜吸收營養。在大腸部位,強而有力的收縮動作則會把腸道中的內容物來回擠動,讓大腸得以擷取並吸收其中九十%的水分。另一波強力收縮則會把內容物擠向直腸,此時通常會激起便意。
在每餐之間,另一種不同的壓力波——移行性複合運動——成為腸道的管家,掃蕩任何胃部無法溶解或分解得夠小的東西,如未溶解的藥物與未咀嚼的花生。這種波動每九十分鐘從食道緩慢地抵達直腸,產生的壓力足以碾碎巴西堅果,並把不受歡迎的微生物從小腸送到結腸。不同於蠕動反射,這種打掃型的波動只有在腸胃道裡沒有食物需處理時才會運作——例如你睡覺的時候,並在你吃下第一口早餐時隨即停止。
腸道可以自主協調這所有的動作,甚至更多活動,而不需要大腦或脊髓的協助。但腸壁肌肉本身並不知道該怎麼做,此一消化管理主要是由腸神經系統負責——遍布於食道到直腸的五千萬個神經細胞構成的網絡。位在腸道的「第二大腦」比起頭部的正牌大腦雖然小了一些,但說到消化,卻無人能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傑出的解剖學家暨細胞生物學家邁克爾.格爾森(Michael Gershon),是研究腸道血清素系統的先驅,也是暢銷書《第二大腦》(The Second Brain)的作者。他很喜歡用一段短片來說明腸神經系統獨立運作的能力。在這部短片中,有一段天竺鼠的腸道被泡在液體中,它在未與大腦連接的情況下,自主地把一顆塑膠小球從腸道的一端推動到另一端。同樣的,人類腸道也能如此獨立運作。
所有這些複雜的消化功能,都是由你的腸神經系統內的迴路——數百萬神經細胞間結構性的連結——自主協調,並且在大腦或其餘的中樞神經系統未提供太多協助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前提是,一切運作正常)。
另一方面,你的情緒腦(emotional brain)可能搞砸每一項看似自動的功能。如果你晚餐時的對話不對盤,跟友人吵起架來,胃部絕佳的研磨活動將會快速中止,轉為痙攣性收縮,而且無法正常排空食物。你剛吃下的那塊美味牛排,大半會留在胃裡不被消化。你離開餐廳許久後,胃部仍會持續進行痙攣性收縮,讓你躺著無法入睡。因為胃中仍有食物,所以夜間的移行性收縮就不會發生,使得腸道無法進行正常的晚間排空。像比爾這類一開始腸腦軸線就過於活躍的病患,就連對健康人士無害的壓力或情緒刺激源,都會嚴重影響他的胃蠕動,甚至使蠕動方向相反,同時在結腸造成痙攣性收縮。這好比是他大腦警告系統的預設值失常,經常引發假警報,於是對健康造成了毀滅性的後果。
相關書摘 ▶神奇的「憂鬱微生物」:益生菌對治療人類憂鬱症有幫助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腸道.大腦.腸道菌:飲食會改變你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如果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艾莫隆・邁爾醫師(Emeran Mayer, MD)
譯者:毛佩琦
最新醫學臨床已經證明,「腸腦菌軸」革命性的新發現,將改變我們未來醫學的走向,二○一三年,人體實驗首度證實,操縱腸道菌能夠改變大腦功能!二○一六年,美國「國家微生物組計畫」斥資超過五億美元,探究微生物在人體健康的應用。這些「腸腦菌軸」(gut-brain-microbiome axis)研究將在未來成為腸躁症、憂鬱症、自閉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關鍵!
引領全球腸腦菌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艾莫隆.邁爾醫師,首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我們揭開腸腦菌軸的奧祕。
《無麩質飲食,打造健康腦!》引用本書作者的含益生菌優格實驗,支持作者只要好好照顧腸道菌就能增進大腦功能、改善情緒障礙的論點。現在,邁爾博士親自完整呈現自己四十年來的腸腦連結研究,完整揭露腸道與腸道菌影響大腦健康的科學機制與應用!
大腦疾病,是我們體內生態系正在崩壞的警鐘;任何沒有考量到腸內菌的健康計畫,都只能讓你離最佳健康狀態愈來愈遠。
只要改變腸道菌這些惱人的身體及心理疾病都可能得到改善:分心/健忘/焦慮/憂鬱/嗜睡/失眠/暴食/失智/自閉/肥胖/氣喘/過敏/便祕/腹瀉/腸躁症/胃食道逆流/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自體免疫疾病/功能性腸胃疾病……
本書從腸腦菌軸的角度,改寫健康的定義,教我們如何簡單改變飲食與生活模式,來打造正面情緒、強化直覺、增強免疫力,甚至輕鬆減重。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