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基礎教育指南:「酬賞制度」的顯著成效與潛在風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酬賞的成效十分令人振奮。酬賞能使人投入新的活動,並持續參與其中。這就足以證明行為主義學習的價值,因為參與新活動這個行為就已經改變了舊有的行為模式。
文:丹尼爾.施瓦茨、潔西卡.曾、克莉絲汀.布萊爾
酬賞制度的效果
酬賞的成效十分令人振奮。酬賞能使人投入新的活動,並持續參與其中。這就足以證明行為主義學習的價值,因為參與新活動這個行為就已經改變了舊有的行為模式。使用變動增強的話,則可以在沒有定期增強的情況下,使理想行為重複出現。
酬賞非常具針對性,因為它把特定行為和特定酬賞聯繫起來。由於這些聯繫是特定的,所以獲得酬賞的行為很難在相似的情境中自動出現,以圖R.1的小雞為例,那隻小雞如果看到另一道欄杆時應該不會自動背向它,把它放到一個消防栓旁邊更是如此。

為了讓讀者理解行為與酬賞情境之間的特定關聯,我們以戒除陋習的過程為例。人們戒煙時需要針對每個習慣吸煙的環境進行,消除他從每個情境中習慣獲得的愉悅感。例如,某個人可能習慣早上喝完咖啡後抽煙,他就要針對這個情境戒煙,然後再戒工作期間抽煙的習慣,之後再戒掉午飯時一邊抽煙的習慣,如此類推。夠努力的話,他或許可以成功消除每一個情境與抽煙的愉悅感之間的關聯,這時他可能會以為自己已經戒掉煙癮,但當他到親友家探訪時,一想到以往習慣和大家在陽台抽煙,煙癮又會馬上回來。這說明了煙癮不是一下子全部戒掉、而是針對每個特定情境戒除的。這個例子說明的是,當我們用酬賞塑造行為時,要針對每個特定情境給予酬賞。
酬賞制度可以自學嗎?
人們可以創造環境,以形塑他們的行為。例如,本書的作者之一以前沒有動力寫作,但寫作卻是他工作中的義務。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決定每個禮拜五晚上撥出3個小時寫作。3個小時過後,不論他有沒有寫出好文章,他都會獎勵自己一杯蘇格蘭威士忌和一塊牛排,20年過去了,他現在竟然在寫書!
很多人都知道自我對話(self talk)可以提高意志力,他們可能會跟自己說:「我可以控制飲食的!」但是,當你說這種話的時候,很可能正是誘惑勝過理智的時候,這時使用酬賞系統會有更理想的效果。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教導高中學生自我酬賞和堅守目標的策略,如設立可達到的目標、用外物提醒自己、設計自我酬賞的活動,或由家人在達到目標時給予酬賞,接著,這些學生定下了多食蔬果的目標,3週後,這些學生平均多吃了1到2份蔬果。相反,另一群學生使用自我對話的方式(如為自己打氣,叫自己別找藉口),3週後食用蔬果的份量則沒有改變(Oppezzo &Schwartz,2013)。
酬賞制度的風險
每個人都喜歡酬賞,如果你像麥達斯國王一樣有財有勢,你可能會覺得你可以使喚別人做任何事,但凡事都有兩面,酬賞制度也有負面作用。
當人們已經在活動中獲得內在動機,給予外在酬賞會產生反效果。外在酬賞可能會降低人們享受活動的程度。一個經典研究精彩地指出這個問題:研究員讓幼稚園的小孩用彩筆畫畫,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新奇的活動。研究員為了進行比較,設計了3種不同情境。在保證酬賞組中,孩子知道他們畫完後會獲得證書和金絲帶,而研究員在他們畫了6分鐘後就給予證書和絲帶;在意外酬賞組中,學生事先不知道會得到證書和金絲帶,但畫了6分鐘後也獲得這些酬賞;而在沒有酬賞組中,學生畫畫後沒有得到酬賞,而且不知道其他組別的學生得到酬賞。一個禮拜後,研究員在學生面前擺出各種物品,其中一個是彩筆和畫紙,並觀察他們會花多少時間畫畫。

圖R.3顯示保證酬賞組的學生畫畫的時間比沒有酬賞組少了一半。對保證酬賞組的學生來說,當畫畫行為不再帶來酬賞時,這個行為就失去了吸引力。有趣的是,獲得意外酬賞的學生對畫畫的興趣並沒有減退。而且,一開始對畫畫缺乏興趣的學生獲得意外酬賞後,對畫畫產生了興趣。就算人們本身對某種活動的興趣不大,如果他們因為表現良好而獲得酬賞,內在動機也會提高。相反,如果人們本身已具備內在動機,卻因為參與活動而獲得外在酬賞,內在動機則會減弱。
這個風險對於新手的影響最大,經驗越豐富的人能夠獲得的內在動機越多,專業的藝術家靠創作維生,但仍能享受創作的過程。
酬賞制席的另一個潛在問題是,人們可能因為只注意酬賞,而看不見其他事物,失去了創意和探索精神。知道活動或行為會帶來酬賞的人,可能會以酬賞為目的而參加活動,這時人們只想完成活動,卻不會深入了解或探索其他可能性,而探索正是創意的關鍵,在剛剛提到的幼兒園研究中,保證酬賞組的學生在6分鐘內畫畫的素質就比其他兩組差。保證給予酬賞對創意的負面影響在不同年齡的研究中都有出現(Amabile,Hennessy & Grossman,1986)。試圖用金錢酬賞鼓勵員工發揮創意是個糟糕的做法(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這個觀點,可以看Daniel Pink在2009年的TEDtalk演講)。不過,某些行為(如散步)本身可以提高創意,這時針對這些行為給予增強就很有效,人們會更多參與這個活動,而活動自然會使人變得有創意。
一個比較常見的風險是,人們可能成為酬賞的奴隸,如過度進食、沉迷賭博或電動遊戲。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太常打電動,你可以用其他酬賞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不過,如果你認為身邊人尋求酬賞的衝動已經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就應該尋求專業協助。
實際例子
以計步器為例,計步器是自動記錄身體活動的運動感應器,人們登入網站或電話就能記錄活動。剛開始記錄的人只要達成簡單目標,就能獲得豐富的酬賞(如每天走5,000步就會獲得徽章。網站會清楚列明如何才能獲得酬賞。然後系統會逐漸提高難度,如每天走10,000步才能獲得徽章,藉此使人運動更多)。系統除了塑造行為,也會使用變動增強,使參與者更有動力做運動。
有些學習者會反客為主,反過來塑造酬賞者的行為。在一個虛構的故事中,有個老師的班級經營技巧太過拙劣,為了維持秩序竟然爬上桌子對學生大喊「安靜」。這樣老師不但沒能改變學生的行為,更被學生改變了行為。當你因為小狗坐下而獎勵它的時候,要確保它是因為你的命令坐下,而不是它為了得獎勵而坐下。
R是酬賞制度
- 酬賞制度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針對人或動物的某個行為給予酬賞,會使人重複該行為。透過酬賞使人逐漸表現出目標行為,從而習得新行為。
- 酬賞制度的例子和優點是什麼?
酬賞能使人投入參與他們不感興趣的活動。老師希望某個學生寫作業,但學生一直不寫,這時老師就無法給予酬賞。為了改變這個行為,老師在學生只寫了名字的空白作業上貼了一張紅星貼紙,幾次之後,如果學生有次寫了名字之後還寫了一道題目,老師就貼一張綠星貼紙。之後如果學生完成5道題目,就給一張金星貼紙,如此類推。
- 酬賞制度為何奏效?
不論是外在酬賞還是內在酬賞,酬賞制度都能使人在特定的環境下重複獲得酬賞的行為。
- 酬賞制度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 人們沒有動力參與某個活動:小孩不知道為什為要做某件事;成年人知道做某件事是對的,但就是不想做。
- 學生沒有動力完成老師的要求:學生寫不完數學作業。
- 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需要改變:經營班級的方法無效。
- 實際例子
- 老師設計了代幣制,學生交作業就會獲得點數,累積到足夠點數後,可以把點數換成玩耍的時間。
- 一個電腦遊戲讓學生練習「x1」的運算題目,如 1x1、2x1、3x1,每答對3道題目,學生的遊戲角色就會長高。學生學會計算這些題目後,遊戲難度就會提高,變成「x2」的題目,如1x2、2x2、3x2,每答對5道題目,學生就可以為其遊戲角色選擇一套新的遊戲服裝。
- 潛在風險
酬賞有可能會變成人們參與活動的目的:學習者可能無意了解正在參與的活動,只想得到活動帶來的酬賞;如果學習者已經在活動中獲得內在動機,外界卻提供外在酬賞,他的內在動機就會受損。當酬賞不再出現時,他會失去對活動的興趣;期待酬賞的心態會降低參與者的創意,因為參與者可能一心一意要得到酬賞,錯過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動力。
習得的行為可能無法應用到其他情況:學生可能在運動比賽中,學會為了勝出比賽而堅持,在歷史課中卻無法堅持;正在戒煙的人可能成功在早上喝咖啡後不抽煙,卻沒有戒掉每天午餐後抽煙的習慣。
相關書摘 ▶史丹佛基礎教育指南:如何用「刻意練習」促進學習?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學習的26種方法:啟發孩子更好懂的史丹佛基礎教育指南》,大寫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丹尼爾.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潔西卡.曾(Jessica M. Tsang)、克莉絲汀.布萊爾(Kristen P. Blair)
譯者:薛浩然
一門吸引無數老師、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律師、物理治療師、工程師、商人以及學習科技開發者的「學習核心機制」課程:
- 九大學習關鍵影響面,因應不同情境,可以有效促進學習效能
- 圖文相輔解說,26種使「教與學」更適配的啟發機制
- 從「類比思維」、「刻意練習」到「視覺化策略」,嚴選提煉讓學童父母、教育者、自學者都好用又好教的學習理解過程劇本
你教過別人嗎?你需要教人嗎?
教學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基本需求。有時候,我們甚至會自己教自己。如果你教過別人,你可能也曾經有過「某次教學時不甚順利、然後換個教學方法就豁然開朗」的經驗。
因為學習不是簡單的行為,大腦有許多不同的學習系統,每個都有獨特的結構和學習方式。有效的教學,就是幫助學習者啟動適合的學習系統,以達到理想效果。這就像你想讓某個人學會處理沮喪情緒,別一味叫他正面思考,給他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如果你想幫人改變壞習慣,別叫他要有意志力,而是要設法「強化」良好的習慣。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讓你掌握學習如何運作,並發展出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有效地教自己、教別人。
近年已有大量針對人類如何學習的研究,揭示了多種教學與學習的有效方法,本書的出現正是為了向讀者推薦這門新興的學習科學,期望教學者能將許多關於教學的科學研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有志投身教育界,或是已經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相信能從此書獲益良多。此外,本書也適合家長、導師、課程設計者、心理學學生,以及渴望提升學習能力的讀者。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