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次瀏覽「元朗大馬路」昔日的照片、拿着舊地圖對照時,也不是「若有所失」,而應是變臉易容式的置換。
「微風緩緩吹拂,陽光輕輕瀉在元朗舊墟的一磚一瓦上。在這歷史的古巷,一回首已是百年。」 (引自一位元朗考察活動者的筆記。)
「元朗大馬路」,官方名稱應為「青山公路-元朗段」。你若問路的話,元朗人必定回答「大馬路」,而不說那嚕囌的官方名稱。「大馬路」是元朗的地標,是青山公路最早建成的路段(1914年)。它像一把刀子,把元朗市中心從西面至東面切割成上下兩半,任何建築物都不能取代它的地位。

在元朗連續居住了快將二十年。在此之前,也有幾次元朗之行,到南生圍遠足,到一所學校觀禮之類。那時沒有隧道、鐵路和高速公路,要到元朗,需由九龍出發,經荃灣、深井、屯門、洪水橋等地,單是來回車程就要花三、四小時。車子走的正是青山公路,起點在深水埗,與大埔道交接,但九龍的一段叫「青山道」,英文名稱卻仍叫Castle Peak Road。這條可稱為全香港最長的公路,在新界西部繞了一圈,繞到元朗還未終結,還要向上水進發。
街道存在的意義在乎交通和建築物,否則便不成其為街道。「元朗大馬路」受盛名之累,由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西式大廈越蓋越高,早年帶騎樓的房屋拆卸無餘。「紅寶石金行」舊址的鋪位,碩果僅存兩三枝柱腳,孤伶伶的,不但無助遮陰,還成為路人的障礙。八十年代以後,「大馬路」成為最接近輕便鐵路始發站(元朗)的新界道路。
當路壆移除,鐵軌佔據了路面的中線後,「大馬路」就變成「窄路」,幾乎不能作兩線行車。但這也不能怪責當年的工程師,他們並非摩西,揮一揮手杖就能把路面變闊,像紅海的海床。大馬路兩邊的鋪位常有不規則的界線,玄關向街心拓展,為了拉直馬路,行人路近店鋪的一邊就屈委成參差的鋸齒狀,最狹窄的行人路段僅可容單人來往!

很多媒體都在宣傳元朗——這近年來發展得最快的新市鎮,宣傳它的食物,它的樓房,它邊緣的自然景觀。元朗大馬路其實沒有地標,卻以不斷流轉的歷史感為其色彩。它俗艷,它繁囂,它固執,它放任,它吸納,它排斥。人人想擺脫它,最後又被它牽引而去。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會景巡遊,萬人空巷,「元朗大馬路」是必經之途。這已是三十年前的情況,現在會景巡遊已改到合益路一帶,只有舞龍、舞獅、花炮等節目,規模縮小,不像從前那麼多樣化,也不像從前熱鬧可觀。「元朗大馬路」像人一樣有脾氣,把舊衣服扔掉,又換過新裝。它排斥但又吸納。從前墟期來臨時買賣農作物的盛況已無可回溯,但今天仍有不少老年人沿街擺賣農產品。那些檸檬、西紅柿看來不似元朗所出,而像木瓜、蛇舌草、菠蘿蜜之類的土產,數量也大不如前。
早於半世紀前,元朗大馬路一帶已經是新界地價最昂貴的區域,近來鋪位租售價格高漲,低增值的小商鋪已不能維持經營。有實力的商戶,不斷轉移店面,務求減省營運開支而不失人流暢旺的優勢。

每當我走過這一公里左右的大街,走到稍為寧靜的角落,閉目游想,腦海便泛起米埔、屏山、南生圍以至僅憑圖片略知一二的「雞地」、「泰園漁村」、「元朗娛樂場」等已成歷史的地景,勾起了一點身在「魚米之鄉」的感覺。一幀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彩照,站在田地上的村孩和農婦,手握一把金黃的稻束,背後升起一縷炊煙、一所村舍,你細眼看去、閉目體會,似是內地農民而卻又不是,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模模糊糊的,也許就是香港人的集體記憶。當我張眼一看,稻田消失、農地蕩然,是那些密集的食店、是那些僭越行人路的菜檔果攤,還是那些僅餘的一兩塊綠化地使我有這種感覺,我說不清楚。
每次瀏覽「元朗大馬路」昔日的照片、拿着舊地圖對照時,也不是「若有所失」,而應是變臉易容式的置換。幾乎所有戲院——同樂、樂宮、光華、芝加哥——都不見了。「元朗邨」變成一棟一棟華廈。谷亭街附近的「新墟」比「舊墟」跑在前面,連屋帶街提早清拆了。再看不見冰室、飼料店、木材店,甚至酒樓、國貨公司也彷彿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藥房、銀行、電器店、珠寶店、體育用品公司。「元朗大馬路」,市鎮的命脈,固執於它無可取代的經濟價值,放任商業活動在它身上散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訊息。
但最使人傷感的,不是舊式商鋪已隨時代消逝,而是在這寸金尺土的大路上,不斷掙扎求存的小書店再也無法立足。我曾在大馬路一間地鋪書店買到佛洛斯特(Robert Frost)論文集和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小說;甚至攀登幾十步樓級在位於三樓的書店買到阿爾博姆(Mitchel Albom)的譯本和董橋的散文。我曾在另一個閣樓書室附設的餐間與學生一起吃午飯、暢論文學幾句鐘。走上這些書店,內心其實並不好受。明知自己不能多買一兩本,充當進店片刻又開溜的客人,對書店的經營者來說只是一種煩擾吧。
由魚米之鄉變成現代商場,元朗的變化顯得急劇而沒有軌轍。不少人在這裡安居樂業,生活日漸富裕。但「衣食足」之餘便是坐電梯、享受空調和喝一杯Cappuccino、在黑橡木書架上取下一套精裝莎劇?
「衣食足」不是文化興旺的前提,書店的撤離大可為證。年輕時讀書確實有一種「療飢」的力量,也許說不上精研細味,但至少能打發一點時間,而這些時間可能總想到衣食問題。到今天看書已淪為囫圇吞棗或午後檸檬茶的情態,若非胃納滯脹何以至此?文化和書本,都變成身外物,都不在書架上;而書架,也無法在僅可容膝的居住單位站起來。一間比閣樓式書屋寬大十倍的書店進駐「大馬路」,能改變這趨勢嗎?能把美和知識送到被俗艷與繁囂包圍的心胸裡?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