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加工出口、吸過台塑廢氣,曾提供經濟勞動力的拉瓦克部落,現在成了「違建」

做過加工出口、吸過台塑廢氣,曾提供經濟勞動力的拉瓦克部落,現在成了「違建」
Photo credit:截圖自Google街景地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90年代開始,拉瓦克居民依照法規中有關違建編釘門牌相關規定,申請門牌。高雄市政府也陸續發放門牌,並向部分的住戶收取地價稅。但1997年,拉瓦克部落卻被認定為違建。

高雄市「夢時代商圈」的中華五路上,有個排灣族原住民部落「Ljavek拉瓦克部落」,1997年高雄市政府認定拉瓦克部落為違建,規劃將部落及後頭空地規劃為綜合商業、休憩的紀念公園,要求部落居民遷走,至今爭議超過20年。21日,拉瓦克自救會前往高雄市工務局遞交訴願書,要求高雄市政府重新檢視拉瓦克迫遷案。

2月21日,世居高雄市前鎮區的拉瓦克居民,前往高雄市工務局遞交訴願書,要求高雄市政府重新檢視拉瓦克迫遷案的作為。

拉瓦克自救會表示, 拉瓦克部落的居民多是排灣族人,有的早於國民政府來台前落腳紮根,有的於40年間即已搬至目前高雄市前鎮區的土地上居住,數十年間早已形成都市原住民族部落的型態,有自己的頭目,並有部分非原住民家戶也長期居住在此。

拉瓦克自救會表示,過去一年多來,高市府不斷以拆遷公文威嚇、家訪員「勸導」的軟硬兼施手段,迫使部分居民妥協遷出,更嚴重的是,拉瓦克部落除了原住民族人,還有數戶和族人共同生活超過40年的非原住民居民,甚至連安置方案都沒有。今年1月21日,拉瓦克部落再度收到來自高雄市政府的拆遷公文。

然而目前高雄市政府原民會擬定的安置計畫,將部落族人分別安置於鳳山區及小港區,造成部落分裂,且安置處所缺乏可以承載部落文化需求的公共空間,將嚴重弱化甚至消滅拉瓦克部落過去互助、文化傳承的社會功能。

因此,拉瓦克居民在2月21日主動出擊,至發文機關高雄市政府遞交訴願書。訴求市府能秉於人權的角度,重新檢視迫遷是否有其必要性、公益性,並體察居民於此安居樂業的現況以及文化需求,勿使非必要的強制拆遷以及不適當的安置計畫所帶來的不穩定,而來嚴重傷害居民的身心健康。

然而高雄市政府並沒有回覆拉瓦克族人的訴願請求。

拉瓦克(Ljavek)部落在哪裡?

拉瓦克部落位在今天高雄市前鎮區中華路五段一帶,附近有Costco、IKEA等大型商場,這區比較廣為人知的名稱叫做「夢時代商圈」。

1950年代,拉瓦克部落所在的地方,比鄰當時高雄最大的工廠「復興木業」,今天的凱旋路四段到復興三路中間的中華五路,過去正是用以儲木、運木的運河。1957年,台塑的高雄化工廠在附近落腳,生產塑膠。1966年,附近的高雄港更設立「加工出口區」。

1997年,高雄港轉型,原本的運河被填平成為現在的中華五路。2011年,高雄市政府規劃「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亞洲新灣區),而拉瓦克部落正好位在經貿園區的「核心區」。

拉瓦克部落如何形成?

1950年代,許多原本居住在屏東、台東的排灣族原住民,前往當時工作機會較多的高雄討生活。

《蘋果日報》報導,拉瓦克部落媽媽伊娜康表示,她們一家人就是1950年代,從屏東泰武部落搬來,那時候門前就是大運河的蓄木池,四周只有幾間工廠。剛到的時候,大家都在旁邊的「復興木業」工作,就近找土地住下,漸漸沿著河岸形成聚落,族人自稱「Ljavek拉瓦克」,就是住河邊的意思。

木業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因此吸引許多族人前來,人數最多時,達到50多戶,2、3百人,族人原本最早是到處撿剩材,搭建簡易木屋。有了第二代後,陸續換成鐵皮屋。

隨著高雄港區的發展,族人們的工作也從木業,擴散到1966年設立的加工出口區,拉瓦克部落的族人成為當時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勞動力。

1950年代,台塑公司向高雄市政府承租土地,1957年,台塑高雄化工廠在部落後方落腳建立。與化工廠比鄰而居的日子,讓部落族人苦不堪言,除了化工廠常常在夜間排放不明氣體,影響健康,化工廠設立後,部落族人只能被壓縮在化工場外牆與河岸間的狹長位置。

1990年代開始,拉瓦克居民陸續依照《高雄市道路名牌及門牌編釘自治條例》有關違章建築物編釘門牌相關規定,向市政府申請門牌。高雄市政府也陸續發放門牌,並向部分的住戶收取地價稅——這是土地所有權人才需繳納的稅金。

1997年,原本的運河儲木池也被填平成為現在的中華五路,拉瓦克族人的生活空間更進一步被限縮。2014年,台塑化工廠拆除,而拉瓦克族人仍在此生活。

高雄市政府為什麼希望拉瓦克部落搬遷?

20世紀晚期起,高雄市開始轉型,希望將原有重污染的工業區改為低污染的商業區。1997年,運河被填平,也就是在同一年,高雄市政府認定拉瓦克部落屬於新違建,通知限期拆除。

1999年,拉瓦克部落陳情,希望13鄰全體違建戶就地合法,但高雄市認為,此區段大部分為「新違建」,舊違建只有三戶,而且違建區段是道路預定地,未來列入經貿特區雖然可以興建住宅,但土地屬於市政府所有,拉瓦克居民不是土地所有權人,不得開發。

高雄市政府並交由高雄市原民會提供拆遷救濟金,但非原住民卻被認為是「新違建戶」,拿不到救濟。

1999年~2007年間,拉瓦克部落有13戶同意拆遷,被安置到高雄市小港區山明國宅的「那麓灣社區國宅」,每戶核發拆遷補償6萬元,租期最長八年。

2011年,高雄市政府核定「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又稱「亞洲新灣區」,而拉瓦克部落正好位在經貿園區的中心,在都市計畫圖中,拉瓦克部落連同過去台塑化工廠所在的地方,都屬於都市計畫書中的「經貿核心區」,未來將被改建成王永慶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