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電商連主打的「24小時到貨」都能夠失手

當一家電商連主打的「24小時到貨」都能夠失手
Photo Credit: Epic Fireworks@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Chome及其他本土的線上購物很難在流血殺價上比得過新進而有龐大資源的蝦皮,但他們如果懂得紮實的把自己的本務做好,其實也不用非得跟進這些行銷花招。沒想到,我最近難得一次上PChome線上購物消費,卻又遇到了一個大烏龍。

顧客服務的第三要件,是問題既然已經發生了,那該怎麼進行改善和處理,重點在於不要再讓同樣的問題重複發生。但要解決問題且預防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到底發生在哪裡。

也因此,當PChome後來又有一位客服主管致電給我時,他一開始用更禮貌而專業的口氣希望安撫我的情緒,但其實那個時候已經超過只是在安撫顧客的階段了,所以語氣再好也無助於事。既然他們要說是物流的錯,我很快就把問題引導到PChome作為一個電商真正應該了解的細節:無論我是幾點下單,他們即使只想要在24小時內完成配送,請問真的要叫貨運公司午夜12點去按收件人的門鈴嗎?請問我那件貨到底有沒有被指定成當日配?假如沒有,為什麼會有這種疏失?

那位應答的主管顯然也很懂得明哲保身,所以他始終不正面回答我這個問題,我只能猜測他們有安排當日配、只是物流業者沒做到。

但假如真的是要預防問題再發,他可以不回答我,但就PChome的角度來說,萬一當日配無法在當天的一定時間(總不會真的是午夜12點吧)得知貨件送達的狀況,系統無法自動警示當天未成功送達的物件,然後PChome也沒有任何值班人員根據系統警示就去弄清楚狀況,那還搞什麼當日配送的物流?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像話的企業應該怎麼解決我原先的問題,而且我覺得那跟科技或資訊力毫無關係,因為早在10年前就有不只一家企業做得到:即使沒有系統自動警示,當我在下單當天下午3點留言反映這個問題時,客服人員與其馬上把「預防針式的相關規則」複製貼上給我看,不如多花幾分鐘打電話給物流業者,對方通常會確認貨件是否在特定司機的車上了,然後再對錶看看時間,回覆PChome該路線大約什麼時候會到收件人那棟大樓。假如時間原本就安排程還沒到而當晚會送,那起碼PChome的客服可以給顧客一個比較精準的交代,也才能符合前面提到的第二要件。

假如時間已經過了而應到未到,那馬上就會知道有問題了;較有規模的物流業者會馬上叫機車線的同仁去接應貨車,把漏送的件趕快補送過去。沒有這種編制或規模的物流業者,好歹可以叫司機之後再繞過去。這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但起碼總比回到站所後才發現有一件漏送、而只能明天再送來得好。

再次強調,對企業而言,第三要件的重點在於預防問題再發,而關鍵在於找出問題到底在哪裡。我不知道PChome到底有多少問題以及到底有什麼問題,或許真如之後和我通話的那位主管說的,他們真的是因為人力不足而無法把該做的工作做好吧。但我必須很誠心的跟他們說,我之所以把這段經歷寫出來,就是想讓他們從另一個角度看看,他們真的覺得承認自己的人力不足是件很光彩的事嗎?而顧客應該因為這個理由,無條件接受他們的疏失嗎?

也正如我在電話中跟他說的:我不在乎100點的現金積點,我甚至願意付你們錢、請你們用好的態度跟我說話;但是,假如真的人力不足,而我願意不再追究,你真的以為你們的主管會知道人力不足會造成什麼影響嗎?我不覺得他們會知道,又或者他們知道、但卻覺得問題並不嚴重。我之所以寫下這一段糟糕的經驗,不只是希望這種倒楣的事情隨著舊的一年過去就否極泰來,我甚至不只是要說PChome在這個單一事例上處理的有多糟,我只是希望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其實我們可以把服務做得更好,而當我們的服務做得夠好時,奧客也就沒有那麼多任性的空間了。對你、對我、甚至對整個環境,這才會是一個良好的正向循環。

本文經鄭志豪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