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考大學中文程度差 「遴選」「競選」傻傻分不清楚

港生考大學中文程度差 「遴選」「競選」傻傻分不清楚
Photo Credit: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考評局指知識需長時間才可累積,建議考生要廣泛閱讀,亦增加生活體驗,以加強分析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香港考評局昨出版文憑試(港生升大學文憑試)各科的考試報告披露,在中文科口試小組討論中,有全組考生均不理解「遴選」意思,由討論「中學生應否參與遴選校長」變成討論「中學生應否競選校長」,令討論離題。

有「死亡之科」之稱的中文科,過去3年合格率(考獲3級)均只有約5成,今年考評局在該科的考試報告中,多次指考生論說能力遜色。今年考生考獲三級以上的達標率維持52%。

(相關報導:港大錄取九位狀元 最愛讀醫科

卷一「閱讀卷」-以鹹喻妓女

被指為「死亡之卷」的閱讀卷86分為滿分,佔全科總分20%,但考生平均得分只有30分,分數不足一半,與去年相若。

今年試題依據徐國能《第九味》和文言文《史記.孔子世家》出題。其中在抒情散文《第九味》中,其中一條10分題目要求考生根據《第九味》內容,推斷作者以鹹和苦比喻哪兩種人,報告狠批考生表現頗為差劣,不少考生將甜比喻為淑女,再推斷鹹和苦都是指女人,故填寫妻子、妓女、情人、美女及醜女等。正確答案鹹代表平常人,苦代表隱士。考評局批評考生不依文本,牽強比附。

另一條要求考生解釋「醜」字在《史記.孔子世家》一文意思,結果部份考生只答到醜陋、醜態或醜惡,未能依上文下理推斷出應是指羞恥、羞愧或恥辱。

卷二「寫作能力」-死記硬誦的名人言行

在卷二寫作,考評局稱讚選答「必要的沉默」一題的考生取材較以往多元化,部分人以種族衝突、社會議題、政治爭議為取材,值得嘉許,但頗多考生在選答其他題目時,以已故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喬布斯、科學家愛因斯坦、運動員劉翔等人為例,但缺乏推論解說過程致論證粗疏。

考評局直言,部分人引用平日死記硬誦的名人言行,但忽略了引文與文章的關係,例子反而顯得格格不入。

卷四「說話能力」-「中學生應否參與遴選校長」變「中學生應否競選校長」

一條題目要求考生討論「中學生應否參與遴選校長」,報告指「竟有全組考生皆不解『遴選』之義,誤作參選、競選,致使討論離題萬丈」。

考評局又指不少考生常識貧乏,意念單薄,如將「塗鴉」與「書法」和「活字印刷」同列為傳統手工藝,及指「吸煙會導致空氣污染,令外資卻步,影響經濟」。

小組討論其中一題為「有人認為學校的班級旅行已成例行公事,失去意義,試談談你的看法」,有考生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被指明顯離題。

而討論「敬老揚孝」的風氣,有考生「敬老」卻不談「揚孝」,又如評論「寧吃人虧,勿使人吃我虧」時,考生將「寧吃人虧」解作「佔人便宜」,與原意「寧願自己吃虧」恰巧相反。

卷五「綜合能力」-「本人個人認為」

另綜合能力考核方面,不少考生表達欠佳,句子多冗字贅詞,例如有考生在同一句句子中兩度寫「再次感謝」,又有考生寫「本人個人認為」,表達欠簡潔。

至於錯別字問題與歷屆文憑試相若,例如有考生將「工序」變成「功序」、「選擇」寫成「撰擇」等。

考評局指知識需長時間才可累積,建議考生要廣泛閱讀,亦增加生活體驗,以加強分析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英文科-公式化回應「This is a very good question」

英文科方面,考評局指寫作卷中繼續出現港式英語,如將「人們不想發生戰爭」譯作「People don’t want to happen the war」。

在口試中,考生被問及「你覺得警察是否危險的工作」,有考生以一個字回應(Yes或No),不少考生則在考官發問後,公式化地以「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及「This is a very good question」作開始,被批評浪費時間。

》》按讚「關鍵評論網 香港」FB,留意香港本土的政治、經濟、文化消息。

Photo Credit: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