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搶購啟示錄:本土林業疲弱,恐非永續之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台灣衛生紙落在製造端,沒有生產端,因此主計處統計分類將之歸為工業;羅凱安表示,很多人認為台灣已不需要林業,只要從外國進口便宜的木材和紙等產品即可,經由此次衞生紙搶購風潮,可警覺完全依賴進口林產品的風險。
本報2018年2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紙漿靠進口 用紙不節約 搶購徒增社會成本
近日因紙漿進口成本上漲因素,引發台灣民眾搶購衛生紙的現象,不但引起外媒關注,這種集體恐慌恐怕得更認真看待。有學者指出,台灣由於未能掌握造紙工業生產端,衛生紙這類民生、戰略物資極端仰賴進口,除了價格任憑輸出國喊價,恐怕有朝一日有錢也買不到。
此外,台灣每年進口38萬噸木片,製作成紙漿;但紙漿需求100多萬噸,不足的紙漿則直接進口。台灣一張衛生紙都生產不出來,人均用紙量則高居全球12;學者呼籲,與其搶購更應節約用紙。
紙漿原料漲價因素複雜,這一波則有幾個因素值得關注:
其一是,中國是全球主要廢紙進口國,2015年全世界超過37%的廢紙都出口到中國,2017年底中國政府實施廢紙進口禁令,其國內纸漿需求轉而搶原生紙漿,帶動全球原生紙漿大漲、廢紙大跌,恐怕中短期內難以平抑。
其次,加拿大森林大火,巴西生產線受阻等因素,更影響國際紙漿原料價格;而台灣紙漿極端仰賴進口,加拿大、巴西都是輸入大國。
台灣衛生紙不貴 不須因漲價搶購
其實就在幾年前,台灣社會還因亞洲漿紙(Asia Pulp & Paper,APP)來台,削價搏市占率,即使國際原料價格上揚,卻俗俗買到衛生紙。
2010年1月23日媒體即報導印尼金光集團旗下的東南亞最大漿紙廠亞洲漿紙進軍台灣,預估三年內搶佔國內衛生紙市場15~20%;這個目標在低價競爭下,2016年11月7日的報導中,除了成功搶佔之外,還讓不生產紙漿原木的台灣社會,用紙不手軟[1]。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羅凱安表示,因國際紙漿價格成本上漲,廠商以預告漲價的方式,去化庫存,是常見的促銷手法,再加上政治名嘴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台灣民眾搶購衛生紙的現象一發不可收拾。
國內製漿造紙專家、中興大學森林學系退休教授蘇裕昌指出,台灣衛生紙100抽一包約10元台幣,在歐州換算約30~40元台幣。台灣衛生紙定價便宜是不爭事實,即使漲幅20~40%,為了反映原料成本也算合理。
台灣衛生紙製造量、進口衛生紙加總數量超過民生需求,原可不擔心衛生紙不夠用。民眾為了節省而強力收搶購,加上媒體「一串衛生紙省下一個便當的錢」助陣,使得製造與供應失衡,工廠為此增量生產,進而影響勞工正常作息、擔負加班費、生產規劃亂調、製造成本增加等,他認為徒增社會成本得不償失。
蘇裕昌表示,紙業是民生工業,而進口物資價格受全球價格變化、難以掌握;目前中華紙漿廠進口木片,或幾家業者進口紙漿製造衛生紙的規模等,應有共識維持進口及生產達一定的比例、達成產銷平衡。
此外,中華紙漿製漿所使用的原料木片,100%仰賴進口,而台灣森林覆蓋率高且以國有林居多,他認為,林務局在林業應起帶頭作用,提供料源支持國內紙漿造紙工業。
羅凱安也認為,台灣森林覆蓋率近6成,以國有林為大宗,約占80%;林務局若未發揮帶頭作用,無法拉動這個產業鏈。「林務局不帶頭,林產業就動起不來。」
他也充分理解環保團體的想法,了解環團並非不認同林業,而是要求可持續、完整的林業作業規範下,適地適種,有計畫地經營經濟林。
一張紙也生產不出來 人均用紙量全球12
台灣不但每年從國外進口600萬立方尺的林木,還進口400萬立方尺的紙漿。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邱祈榮指出,國際社會推動零毀林、禁伐原始林等趨勢下,人工林的面積不會增加,但人口數還是攀升。在此條件下,用紙量只會更迫切,雖然台灣木材自給率要達到100%是不可能,仍應量力而為。
邱祈榮研究團隊於《台灣2001~2016年紙張及紙板自給率之估算與探討》(《漿紙技術》VOL,21No.2,2017)一文統計,台灣紙漿、紙板每人每年平均用量介於168~208公斤之間,2015年平均181.6公斤,高居全球第12名。
該文也回顧台灣用紙量,台灣紙張及紙板生產量,自1950年代僅為1.3萬噸,之後逐漸擴大,於近16年來,達到385~480萬噸之間的水準。紙張及紙板消費量方面,1970年代僅為42.5萬噸,近16年來,成長至389~518萬噸。
「台灣社會不是生產國,用紙的態度又不懂得節省。」邱祈榮進一步解釋,台灣社會以盡責廢紙回收為傲,以為回收做得好,就是不砍樹、省碳愛地球,以此減少用紙的罪惡感;事實卻是回收使用5~6次之後,再也無法使用,每年仍需補充為數眾多的紙漿、紙板;而不斷依賴進口,光是碳足跡就十分驚人。

未掌握生產端,台灣只能被打趴?
「不要以為有錢就買得到,對方不見得願意賣給你,而且價格完全受牽制。」中興大學特聘教授王升陽表示,若無法掌握生產端,台灣就只能處於挨打的地位。這一波衛生紙漲價,並非國際紙漿價格巔峰,事實上2010年價格更高,但台灣社會卻無感。除了業者漲價預告效應,更顯示不只是生產成本,運費、包裝、管銷、關稅等,也影響價格。
王升陽直指,除了紙漿,木材的價格恐怕只會更嚴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木材輸入國,也逐漸和台灣1990年代一樣,重視森林保育、禁伐國內木材,但國內使用木材的需求不減反增,這只會使得國際木材價格持續上揚。
過去台灣社會認為進口木材比較便宜,卻未計算長途運輸產生的碳足跡。他舉例,日本柳杉價格約台灣生產柳杉的2/3,但是,還得加上從日本運輸到台灣的船運費用、包裝、管銷成本,更不提隱含的碳足跡之類的環境成本。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大廠SAS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