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4連任確定,但為何社民黨的「太陽花」們不想再和她聯合執政?

梅克爾4連任確定,但為何社民黨的「太陽花」們不想再和她聯合執政?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國社民黨投票通過,同意與梅克爾的保守陣營共組「大聯合政府」,結束德國9月大選以來的政治動盪,這個決定早先卻受到黨內年輕的大力反對。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日前舉行黨員通訊投票,決定是否要和已執政12年的總理梅克爾共組聯合政府,而黨內投票結果今(4)日出爐,有66%的黨員支持與梅克爾的保守派陣營再組聯合政府,終結德國9月大選以來政治的不確定性。不過,這個決定卻不是人人都滿意,特別是社民黨內的部分年輕人。

德國大選於2017年9月結束,但梅克爾卻遲遲未能成功籌組聯合內閣。「自民黨」(FDP,自由民主黨)11月退出組閣協商後,梅克爾面臨組成少數政府,或重新選舉的兩難。

梅克爾的「基民黨」(CDU,基督教民主黨)轉而尋求社民黨,在2月底的黨代表大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同意與社民黨再度組成聯合政府,而社民黨的投票結果今日也通過,讓梅克爾得以如願籌組第四任期的政府,終結5個月來的僵局。

《德國之聲》報導,社會民主黨今早在柏林總部宣布超過45萬名黨員的通訊投票結果,有66%贊成聯合政府,有34%反對。社民黨代理主席修茲(Olaf Scholz)表示,這對該黨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在討論過程中讓黨內人士變得更親近了,使得他們有了茁壯發展的機會。

《中央社》報導,社民黨代理黨魁修茲(Olaf Scholz)表示:「我們如今態度明確。社民黨將加入下屆政府。」他也透露,社民黨計畫在新內閣的名單,將推派3位男性和3位女性閣員。

社民黨在去年大選遭逢戰後最嚴重的挫敗,原本不願再待在梅克爾的陰影下4年,但在梅克爾未能與兩個較小政黨談妥共組政府後,社民黨回心轉意,願意重新談判結盟,並由超過46萬黨員投票,作最後決定。

梅克爾雖然贏得第4個任期,卻將面臨比過去4年大為艱險的道路,因為與上屆大聯合政府在國會掌控絕大多數議席的情況不同,這回他們在國會只控制56%議席,也就是709席中的399席。

2017德國國會選舉各黨「政黨票」得票率如下:

2017德國大選-半圓

《自由時報》報導,社民黨此前為了聯合政府問題陷入分裂,前黨魁舒茲(Martin Schulz)因而辭職。但梅克爾和保守派陣營做出關鍵讓步,例如將財政部職位拱手讓出,使得社民黨同意組閣的聲浪壓過反對的黨員。

不過,社民黨46萬名黨員中,黨內領導派系傾向加入內閣,年輕激進的派系則主張不加入組閣。

為什麼德國「太陽花世代」不要聯合內閣?

法新社報導,社民黨年輕成員反叛聲勢強烈,他們認為若再在梅克爾陰影下執政4年,便敲響社民黨喪鐘,成員過去數周在德國四處演說,強烈呼籲社民黨員投下反對票,不要與梅克爾聯合組閣。

2005年至2009年,社民黨是德國大聯合政府(社民黨、基民盟/基社盟)的重要成員,三個政黨根據聯合組閣協議,社民黨取得8個內閣席位,主導內閣人事變動。

不過,社民黨的成員近年開始減少。1976年社民黨擁有一百萬成員,到1998年只有77萬5千人,2003年9月降到了66萬3千人,2005年11月只剩下59萬1千人。不少支持者轉而支持比社民黨更為左傾的綠黨和左派黨。

《紐約時報》分析,社民黨因為曾與競爭對手共組聯合政府,使得兩個陣營的界線越趨模糊。社民黨第一次加入梅克爾的保守陣營時,他們在2005年獲得了34%的選票;不過往後數年,社民黨的得票率連年下降,在2017年更是跌到歷史新低,只有20.5%的得票率。

報導指出,中間偏左的社民黨,和梅克爾中間偏右的基民盟,近年來都陷入了極端的政治局面。在9月份投票之後,傳統的戰後左派或右派聯盟不再佔多數,而反對移民的極右派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的勝利,讓聯合政府的籌組更加困難。

《法新社》報導,社民黨的年輕成員率先發起了叛亂,在過去的幾周裡,該黨的青年聯盟領導人在全國縱情交鋒,對聯合政府發出激烈的批判。他們認為,在梅克爾的陰影下,社民黨如果再配合治理四年,將會敲響警鐘。

而這群像是「德國版太陽花」的年輕世代中,最有名的卻是一名28歲青年。

凱文‧庫聶特(Kevin Kühnert),一個對公眾而言非常陌生的名字,不過他卻是可能引發德國政壇動盪的重要角色——如果社民黨贊成組成聯合政府,梅克爾就能安全過渡至聯合政府;否則,梅克爾很有可能要組成少數政府,甚至要面臨另一次大選。

《風傳媒》報導,庫聶特是德國第二大黨社會民主黨(SDP)的青年黨團領袖,他在社群媒體發起「不要大聯盟政府」(# NoGroKo)運動,並在全國舉辦造勢活動,大力反對社民黨與梅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保守陣營合作。

《紐約時報》甚至以「28歲的社會主義者,可以結束梅克爾時代」為題,為他進行專篇報導。

庫聶特出生於1989年,即柏林牆倒塌的一年。15歲時加入他社民黨,同年,梅克爾成為德國總理,並與社民黨第一次共組聯盟。

像年輕一代的德國人一樣,庫聶特經歷了左右對立的陣營共組政府、反對極端的時期。

社民黨是德國最古老的黨派,它曾為爭取工人權利而奮鬥,並幫助塑造德國成為戰後的社會福利國家。不過它的得票率,在過去20年中減半。許多人將責任歸咎這是與梅克爾共組聯合政府的關係,使得社民黨的存在感,淹沒於強勢的基民盟之下,推動的政策也被邊緣化。而立場不再鮮明、政黨認同模糊的社民黨,在本次大選創下二戰後最糟的得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