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說的「inclusion rider」是「包容騎士」麼?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說的「inclusion rider」是「包容騎士」麼?
photo credit: REUTERS/Lucas Jackson/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rider除了解作騎士/騎師/騎馬的人,也解作追加條款/附筆。

無論你是否滿意結果,奧斯卡電影金像獎已經落幕。今年頒獎禮最常被提及的要數「包容」(inclusion)。

憑《廣告牌殺人事件》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奪最佳女主角的法蘭絲麥杜雯(Frances McDormand),在致謝時要求在場所有獲提名的奧斯卡女演員、導演、男演員、編劇等人站立,然後叫大家看看四周:各位女士先生,因為我們都有故事要說,有計畫需要融資,今晚我送兩個字給大家:inclusion rider。

Look around, ladies and gentlemen, because we all have stories to tell and projects we need financed. I have two words to leave with you tonight, ladies and gentlemen: inclusion rider."

「inclusion rider」是「包容騎士」麼?什麼來的?一時間Google搜尋「inclusion rider」的次數急升,但結果只有125個,而且大部分看來同奧斯卡扯不上關係。好吧,「inclusion rider」不是「包容騎士」。rider除了解作騎士/騎師/騎馬的人,也解作追加條款/附筆。最佳答案也許在Ted Talk中找到。

美國南加州大學Annenberg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Stacy Smith在一場Ted Talk中談到「inclusion rider」:

「眾所周知,一線演員在談合約時,尤其是涉及荷李活的製作,絕對有討價還價的能力。如果所有一線演員都要求在合約上加設公平條款(equity clause)或包容附筆(inclusion rider)又會怎樣?也許你不知道,在一般電影中,有對白的角色大約有40-45個。但我看來當只有8至10個是關鍵角色,也許《復仇者聯盟》是個例外對吧?《復仇者聯盟》的關鍵角色可能較多。好了,餘下約30個小角色,實在沒理由不反映故事背景的人民。只要一線演員都要求在合約中加上公平附筆,就能讓這些小角色的選角反映真實世界。而那些有線電線、工作室或製作公司也沒有理由不採納這樣的條款。」

(以下是Stacy Smith的Ted Talk,約10:15-11分談及包容附筆)

Stacy Smith在2014年曾在THR撰文討論相關問題,她指,只要更多演員在簽約時想及這點,例如要求在符合故事情節下有更多女性演員參加演出,「那不會意味有更多女演員佔據主角位置,但會令整個畫面更多元化——反映出大約有一半人是女人或女孩。換句話說,是反映現實。」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