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白色巨塔的性平報告:八成女醫師、六成男醫師受性騷擾,為什麼幾乎無人敢說?

來自白色巨塔的性平報告:八成女醫師、六成男醫師受性騷擾,為什麼幾乎無人敢說?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Abby Huang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醫院內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加深了性騷擾的「不可說」,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受害者全數沒有使用過申訴管道。

發源好萊塢,反性侵、性騷擾的「#MeToo」運動在亞洲發酵,也吹進台灣醫界。由年輕的住院醫師、醫學生組成的「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今(7)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第一份「醫師職場性別友善調查報告」,發現醫院內部有八成女醫師曾遭遇性騷擾,男醫師的受害比例也高達六成,騷擾者甚至還有院長等級。不過因為擔心被報復,成為白色巨塔內眾人皆知,卻無人敢言的情況。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自去(2017)年5月開始著手調查醫院內部的性騷擾案例,共回收約600份問卷,並進行多次質性訪談,今日公布調查結果。調查指出,調查報告揭露,有高達80%的女醫師與63%的男醫師曾遭受職場性騷擾。

該問卷對性騷擾的定義,涵蓋了以下五種:

  • 性別騷擾(具含性別歧視的語言或行為)
  • 性挑逗(包括一切不受歡迎、不合宜或帶有攻擊性的口頭或肢體上吃豆腐的行為)
  • 性賄賂
  • 性要脅
  • 性攻擊(性侵害)
性騷擾

遭遇性騷擾,卻被回「醫生就是喜歡妳」

根據調查結果,醫院內的騷擾者,其實不只來自於病患或是家屬,女醫師承受的壓力,也來自院內的上級或同事。

醫勞小組指出,受害的多半為職級比較低的不分科女醫師,包括實習的女醫師,或是還沒有分科的住院醫師,占67.5%。排名第二的是外科系,有59.09%的外科女醫師,曾在外科系刀房內外,經歷或目擊同事受上級或雇主性騷擾。

外科系女醫師
Photo credit: 醫勞小組提供

醫勞小組執行委員魏若庭表示,臨床醫學教育中,有些技術需要靠「手把手」的師徒制學習,有些不懷好意的高層醫師,藉此觸碰、騷擾女醫師。而在外科系刀房則常發生高層對女醫師開黃腔與性騷擾,這些隱而不宣的白色巨塔現象,已造成女醫學生選科別的阻礙。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郭伃婷醫師也說,醫院內對於前輩是絕對的服從,上下權力不對等的情況,當下無法做反應。她說,曾看過高層醫師觸碰女醫師手部、大腿甚至臀部,或假藉教學名義從背後「熊抱」女醫學生。

她更指出,有單位會對上層投其所好,特別安排女醫學生到該單位實習,甚至告知「醫生就是喜歡妳」,大多實習或住院女醫師為求安然度過學習過程,也擔心遭到報復,不會馬上反應、也不循管道申訴,多數選擇忍耐。

郭伃婷透露,性騷擾的加害者之中,職級高者,甚至有到院長等級。

長工時除了過勞,可能也成姑息性騷擾的原因

雖然調查顯示,有高比例的人經歷過性騷擾,但只有3%的受害者曾循管道申訴。而曾遭遇性騷擾、卻沒有使用申訴機制的醫師中,有約60%表示自己是因為覺得沒時間或心力處理,才沒有進入性平程序。

原因

魏若庭表示,衛福部去年公告住院醫師每周工時不得超過80小時,目前工時超過上限者仍不在少數,而且調查曾遭受性騷擾的女醫師當中,每周工時超過80小時者,遭遇性騷擾的頻率、曾親身經歷或目擊同事與病人遭上級或雇主騷擾的比例,也比工時符合80小時標準的人來得高。

魏若庭說,醫師的臨床工作繁忙,除了照顧病人,還要兼顧自己的學習,過長的工時,會讓性騷擾受害者沒有多餘的時間和心力去處理這樣的事件,以致性騷擾在職場繼續蔓延,她並呼籲改善醫師過長工時的勞動條件。

不能承認的秘密:醫院男性受害者0人申訴

除了多數的人因沒時間或心力處理性騷擾事件(60%),調查報告也顯示,沒有申訴的人當中,更有人擔心申訴過程不被保密(42%),或是擔心來自醫院或上級的不利處分與壓力(33%)。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申訴無用,也有12%的醫師不知有申訴管道可用。

值得注意的是,醫勞小組調查結果,曾遭遇性騷擾的男性受害者,竟然全數沒有使用過申訴管道。醫勞小組指出,原因之一是擔心暴露陰柔氣質,反而更受另眼看待。

男醫師
Photo credit: 醫勞小組提供

醫勞小組呼籲,醫療機構應透過線上通報、匿名申訴來降低通報門檻、並保護通報者隱私,讓遭遇性騷擾的醫療人員能免於被報復的恐懼勇於通報。另外也建議在性平會設置外部專家委員,防止內部權力不對等,使得申訴管道沒有發揮實際作用。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