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白色巨塔的性平報告:八成女醫師、六成男醫師受性騷擾,為什麼幾乎無人敢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醫院內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加深了性騷擾的「不可說」,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受害者全數沒有使用過申訴管道。
發源好萊塢,反性侵、性騷擾的「#MeToo」運動在亞洲發酵,也吹進台灣醫界。由年輕的住院醫師、醫學生組成的「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今(7)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第一份「醫師職場性別友善調查報告」,發現醫院內部有八成女醫師曾遭遇性騷擾,男醫師的受害比例也高達六成,騷擾者甚至還有院長等級。不過因為擔心被報復,成為白色巨塔內眾人皆知,卻無人敢言的情況。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自去(2017)年5月開始著手調查醫院內部的性騷擾案例,共回收約600份問卷,並進行多次質性訪談,今日公布調查結果。調查指出,調查報告揭露,有高達80%的女醫師與63%的男醫師曾遭受職場性騷擾。
該問卷對性騷擾的定義,涵蓋了以下五種:
- 性別騷擾(具含性別歧視的語言或行為)
- 性挑逗(包括一切不受歡迎、不合宜或帶有攻擊性的口頭或肢體上吃豆腐的行為)
- 性賄賂
- 性要脅
- 性攻擊(性侵害)

遭遇性騷擾,卻被回「醫生就是喜歡妳」
根據調查結果,醫院內的騷擾者,其實不只來自於病患或是家屬,女醫師承受的壓力,也來自院內的上級或同事。
醫勞小組指出,受害的多半為職級比較低的不分科女醫師,包括實習的女醫師,或是還沒有分科的住院醫師,占67.5%。排名第二的是外科系,有59.09%的外科女醫師,曾在外科系刀房內外,經歷或目擊同事受上級或雇主性騷擾。

醫勞小組執行委員魏若庭表示,臨床醫學教育中,有些技術需要靠「手把手」的師徒制學習,有些不懷好意的高層醫師,藉此觸碰、騷擾女醫師。而在外科系刀房則常發生高層對女醫師開黃腔與性騷擾,這些隱而不宣的白色巨塔現象,已造成女醫學生選科別的阻礙。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郭伃婷醫師也說,醫院內對於前輩是絕對的服從,上下權力不對等的情況,當下無法做反應。她說,曾看過高層醫師觸碰女醫師手部、大腿甚至臀部,或假藉教學名義從背後「熊抱」女醫學生。
她更指出,有單位會對上層投其所好,特別安排女醫學生到該單位實習,甚至告知「醫生就是喜歡妳」,大多實習或住院女醫師為求安然度過學習過程,也擔心遭到報復,不會馬上反應、也不循管道申訴,多數選擇忍耐。
郭伃婷透露,性騷擾的加害者之中,職級高者,甚至有到院長等級。
長工時除了過勞,可能也成姑息性騷擾的原因
雖然調查顯示,有高比例的人經歷過性騷擾,但只有3%的受害者曾循管道申訴。而曾遭遇性騷擾、卻沒有使用申訴機制的醫師中,有約60%表示自己是因為覺得沒時間或心力處理,才沒有進入性平程序。

魏若庭表示,衛福部去年公告住院醫師每周工時不得超過80小時,目前工時超過上限者仍不在少數,而且調查曾遭受性騷擾的女醫師當中,每周工時超過80小時者,遭遇性騷擾的頻率、曾親身經歷或目擊同事與病人遭上級或雇主騷擾的比例,也比工時符合80小時標準的人來得高。
魏若庭說,醫師的臨床工作繁忙,除了照顧病人,還要兼顧自己的學習,過長的工時,會讓性騷擾受害者沒有多餘的時間和心力去處理這樣的事件,以致性騷擾在職場繼續蔓延,她並呼籲改善醫師過長工時的勞動條件。
不能承認的秘密:醫院男性受害者0人申訴
除了多數的人因沒時間或心力處理性騷擾事件(60%),調查報告也顯示,沒有申訴的人當中,更有人擔心申訴過程不被保密(42%),或是擔心來自醫院或上級的不利處分與壓力(33%)。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申訴無用,也有12%的醫師不知有申訴管道可用。
值得注意的是,醫勞小組調查結果,曾遭遇性騷擾的男性受害者,竟然全數沒有使用過申訴管道。醫勞小組指出,原因之一是擔心暴露陰柔氣質,反而更受另眼看待。

醫勞小組呼籲,醫療機構應透過線上通報、匿名申訴來降低通報門檻、並保護通報者隱私,讓遭遇性騷擾的醫療人員能免於被報復的恐懼勇於通報。另外也建議在性平會設置外部專家委員,防止內部權力不對等,使得申訴管道沒有發揮實際作用。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GIMBA雙聯學位,跨界培養AI大數據人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WMU)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甚至學生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全新的1+1碩士學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在台灣奠定基礎實力一年,然後前往美國校本部就讀,或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全球創新管理碩士今年邁入第四屆招生,推出了最新的BAGC(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Certificate)大數據商業分析證照課程。學員可以取得證照後,銜接線上或實體MBA課程,並彈性抵免學分。透過七個月的實務主題包含商業分析、商業資料管理、視覺化分析、預測分析與資料探勘,讓專業工作者在未來虛實交互的商業營運模式中,找到最適決策。

今年五月初,西密西根大學商學院行銷學首席教授Kelley O'Reilly親自來台授課。接受中心採訪時,她談到對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產業的樂觀態度:「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人工智慧會進化,而人類當然也會。懂得運用就能截長補短,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Global Innovation MBA學員來自各方產業的菁英,現任仁寶電腦品管副理的第一屆校友黃先生特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回顧:
記得Kelley教授的跨國談判溝通課是場震撼教育;教授指派了一項任務,內容是和旅行社議價所有可能的旅遊方案,這對當時的校友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Kelley教授在課程中說道,「談判最重要的是提供雙方所需的資源,創造互利共贏的長久合作關係,而非視對方為敵人。」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可運用的AI工具,幫助我們將數據影像視覺化達到更精準的預測。無論是在談判的過程或是向客戶提案,能看懂圖表的言外之意,將是一個能讓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專業技能。
校友黃副理也在文末有感而發:真心感恩,能在台灣完成我第二個碩士學位,而且是用相對低的成本體驗了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工作與學業的方式,非常適合經理人的需求,藉此在這一新世代科技轉折「奇異點」中勝出。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想創造全英文環境並提升自己的英文口說與報告能力,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 預約課程說明會:https://www.wmumba.com.tw/wmu_contact_me_tw/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