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知道你拿國語羅馬字發明人的《施氏食獅史》護航注音符號,不知道會怎麼想?

你媽知道你拿國語羅馬字發明人的《施氏食獅史》護航注音符號,不知道會怎麼想?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施氏食獅史》是趙元任先生的作品,趙元任何許人也?趙元任先生本人就是羅馬字推廣者,他還是中華民國國語羅馬字的主要發明人,拿國語羅馬字發明人的文章沾沾自喜以為注音符號好棒,是一件非常弔詭的事情。

真是沒想到這種蠢文也可以這麼多人分享還上新聞。因為台南市長落選人葉宜津在政見發表會上提出廢除ㄅㄆㄇ,許多網友相當「機智」地貼了這篇文章嘲諷。《施氏食獅史》原文: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
氏時時適市視獅。
十時,適十獅適市。
是時,適施氏適市。
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
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
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
試釋是事。

翻成羅馬拼音: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shi.

這邊沒有要說沒標聲調的問題,也沒有要說如果比較羅馬拼音跟注音的話,那這篇翻譯成注音也是ㄕㄕㄕ;我就只想說一下,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嗎?

《施氏食獅史》是趙元任先生的作品,趙元任何許人也?他是中國(當時全名還是中華民國)最著名的語言學者,列幾篇他的論文給大家看看:《官話字母譯音法》、《國語羅馬字的研究》、《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

發現了嗎?趙元任先生本人就是羅馬字推廣者,另外呢,他還是中華民國國語羅馬字的主要發明人,現今中華民國許多直接音譯很大程度上還是奠基在他所制定的國語羅馬字。

你媽要是知道你拿國語羅馬字發明人的文章在沾沾自喜以為注音符號好棒,不知道會怎麼想。

這篇《施氏食獅史》,是趙元任先生用來說明拼音「文字」難以書寫文言文、也較難區分同音字所寫,但我們是要討論文字、討論廢漢字嗎?似乎不是吧,雖然現今許多國家都使用以羅馬字為基礎的文字,但現在並不是討論廢漢字,只是討論拼音的問題。

RTR2PTJO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而拼音作為一種學習語言的手段,重要的就是「在地化」跟「國際化」兩方面。在地化指的是這個拼音方式在當地的歷史、是否符合當地人語言使用習慣,國際化指是否容易學習、是否方便推廣到其他非母語族群。

在地化和國際化,注音符號都沾不上邊

要說在地化,比歷史,注音符號在台灣的歷史只有70年,而接近400年前,荷蘭人就使用羅馬字的新港文書與台灣的原住民交易,1885台灣就有以白話字(教會羅馬字)書寫的台語報紙。比語言使用習慣,注音符號僅能拼出華語,但羅馬拼音卻可以拼出台語、客語、原住民各族語言及新住民語言。如果我們真的族群平等、真的在意華語以外的語言文化,怎麼還會堅持使用只能拼寫華語的注音?

國際化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注音鐵粉都知道,ㄅㄆㄇ從來都跟國際化教學扯不上邊。比歷史、比當地語言使用習慣、比國際化,注音符號沒有一點贏羅馬拼音,到底要跟人家比什麼?整天喊著要跟國際接軌,結果廢死、娛樂性藥物、西元紀年到羅馬拼音,只要稍微不符合我們傳統觀念就一概否定,不就國際接軌自助餐嗎?

注音僅有的優勢就是我們已經學會了,就是我們的懶惰跟短視近利,就是我們的保守跟拒絕改變。我們面對注音的態度,就好像我們面對中華民國的態度一樣,反正注音符號我會就好,什麼在地歷史、語言族群、國際化的我才不管,我就是拒絕接受或學習新知識,我們島民會自己的拼音就好!一樣的,我知道台灣是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就好,什麼對內的白色恐怖、語言清洗,對外的宣示獨立或國際承認我都不管,我們島民自己知道我們是獨立國家就好!

反正我們就是這樣不求長進,遇到問題就躲進自己的鴕鳥翅膀裡自慰,每件事都這樣處理,難怪需要囤衛生紙。

本文由林艾德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