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農總經理是酬庸嗎?從農業議題看「白色力量」如何「超越黨派」

北農總經理是酬庸嗎?從農業議題看「白色力量」如何「超越黨派」
Photo Credit: 臺北農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誰知盤中飧,處處皆政治!北農休市風波演變成對總經理吳音寧的猛烈批判。本文帶大家看看白色力量柯文哲,在農業議題上是怎麼樣子的「超越黨派」,在這一波波北農人事鬥爭當中砲打農委會。

近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以下簡稱北農)風波不斷,由於幾次連續的休市,引發部份地區農民不滿休市太密集,而所有人都將砲火對準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講說,希望中央讓出北農總座人事權,由他完全執政完全負責。表面看起來很有擔當,但事實上卻是拿來唬不懂農業議題的人而已。

先說結論,現在那些批判吳音寧當北農總經理是「酬庸」的人,要不就是傻傻被帶風向,要不就是故意帶風向。

北農的地位和人事決定權

北農為何這麼重要?因為北農的交易市場是全台蔬果價格的參考基準,是最有公信力也最關鍵的農產運銷秩序維持的平台。所以說,沒有什麼人會去關心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的果菜市場價格怎麼樣,只會關心台北的交易市場。北農雖名為「公司」,但並非由《公司法》規定的「公司」,它的存在是由《農產品市場交易法》所規定的,主要的目的是「為確立農產品運銷秩序,調節供需,促進公平交易」。過去政府曾試著在各地都成立運銷公司來調節供需,但因為各種因素,最後只有北農最成功,其他的嘗試都沒有預期的效果,所以北農現在是全台蔬果交易的指標角色。

對政治人物來說,掌握了產銷平台,等於是掌握全台農會的人脈和資源之關鍵。那麼,誰主導北農的人事?從股權結構來看,農委會(中央)與台北市政府(地方)各持22.76%、各級農會24.81%,農產品運販商與其他持20.19%,青果運銷合作社則佔9.48%。那實際上的頭頭是誰?就是雲林的大派系,以張榮味為首的張派,因為他們在農會和農販商的影響力非常大,除了官股之外幾乎掌握了三成的股份。根據《財訊》515期報導,先前16年國民黨執政時,市府和張派關係很麻吉,北農董事長都由北市府推舉,總經理都由張派推舉,掌握實權的人當然是總經理。前一任總經理韓國瑜就是雲林張派的人馬。

2016年北農人事第一戰

2016年民進黨上台之後,想要打破地方派系壟斷全國農會勢力的狀況,首要戰場之一當然就是北農人事案。柯文哲為尋求民進黨支持,早跟民進黨談好了,總經理由農委會決定,董事長則由柯文哲去推派出一位張派也會同意的人。然而,在2016年九月,北農即將召開董事會前夕,柯文哲忽然換掉自己指派的董事長許長仁,代理董事長順理成章是由原本的結構來決定,也就是說張派的人馬理所當然接管了接下來的事情。接著,從董事會的召開和人事案的決定,農委會和北市府當然就是一路輸到底。其中包括,柯文哲重新去協商出市府的董事代表林秋慧是新任董事長人選,但是在董事會召開的時候,林代表非但沒有成為董事長,反而還跑出來支持原本的總經理韓國瑜(張派人馬)留任。

柯文哲的政治力在這邊表露無遺,自己輸就算了,官股方面也是整盤皆輸。接下來他跑出來稱讚韓國瑜能力很強,北農盈餘創新高之類的,跟張派站在一起,倒打了民進黨一把。

2017年北農人事第二戰

時間來到2017年,六月份的股東大會可以說是人事案的第二戰。此時全國農會代表改選(二月)和理監事選舉(四月)都已完成,民進黨自然是被傳統派系打趴。既然全國農會選完了,張派並沒有強力主導北農人事的意思,所以接下來「民進黨 vs. 柯文哲」就正式「對槓」起來。因為農委會和北市府官股加起來的董事席次可以過半,將有權決定人事權,所以問題來了,該由誰決定呢?

柯文哲想推出的董事長人選都被民進黨否決,包括先前跟張派輸誠的林秋慧,被視為張派人馬的許銘文,後來才又跟張派協商出了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選,也就是副市長陳景峻。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他有各種不爽民進黨的理由。那總經理怎麼辦呢?這又更麻煩,雙方都提了人選,但卻一直沒有辦法找到交集。根據《財訊》531期的報導,柯文哲其實也沒什麼人選可以推。

後來農委會找來了在彰化溪洲鄉公所擔任主任祕書的吳音寧。

柯文哲對她的評價是說「吳音寧的形象、資歷都沒有問題,不過市場是黑白兩道,吳有沒有辦法應付,要討論一下」。他主要不滿意的點是,農委會給他的討論時間太少,覺得在最後關頭塞一個人過來他沒有拒絕的空間。但最終還是在各種紛擾之下,人事案總算落幕了,新任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走馬上任。

小結

簡單來說,整件事情是這樣的: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找柯文哲一起要拉下雲林張派在北農長久以來的力量,結果柯文哲很顯然是政治力不足(又或者是故意,這就不得而知),讓執政黨在北農人事案當中被打趴,更無法撼動張派以及傳統派系們在全國農會當中的勢力。之後張派不再主導北農人事,執政黨和柯P兩邊又對北農人事爭執很久,最後協調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當董事長,農委會派出吳音寧來當總經理。

還有人會相信這個總經理的位子是「酬庸」嗎?從北農在全台蔬果市場交易的領頭角色來看,這好幾波的人事案權力拉扯,還有以地方派系長期掌握這個職位的脈絡來看,它都不可能是酬庸的。

到底為什麼這次的事件會引發這麼大的風波呢?不知道鄉民們有沒有想過,媒體報導說菜價崩盤,到底是崩盤在哪?就算真的有幾樣農產品價格跌了,跟北農休市的關聯又在哪裡?(農產一下子太多是因為氣溫回暖,以及農民搶種。而這一波的菜價下跌其實在去年九月農糧署就已經有示警了)。又,最重要的一點是,台北市政府跟中央政府(農委會)之間的恩怨和口水戰,最後為什麼砲火都集中在吳音寧一個人的身上呢?

最後,大家可以想想看的是,現在是哪些媒體、意見領袖、政治人物在批判吳音寧與農委會,然後在支持柯文哲?(看一下妙天的民國黨,國民黨,中時,聯合,成衣業者。)不知道鄉民們有沒有想過號稱白色力量、超越黨派的市長是怎麼個超越法,例如在農業議題上面跟雲林張派(柯文哲強力站台的韓國瑜後來還去選國民黨黨主席,現在是高雄黨部主委)站在一起砲打農委會,現在縣市長選舉到了,跑去幫妙天黨黨主席站台,當然還有先前請來宋楚瑜當顧問。真的是超越黨派了,但這真的是鄉民們希望看到的超越法?

年底投票的時候,大家真的可以再多想一下。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