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NBA探花Jaylen Brown哈佛演講:籃球員還是知識份子?誰說我不能兩者兼得

NBA探花Jaylen Brown哈佛演講:籃球員還是知識份子?誰說我不能兩者兼得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度被譽為「全美最強高中生」的2016年NBA探花Jaylen Brown,立志要成為「球員工會主席」,以下他將討論「體制化的體育與教育」、「蓄意的不平等」、「體育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為什麼運動員應該用自身影響力發聲,推動社會進步​」。

文:JGT

一講到Jaylen Brown,你的第一印象不外乎是「2016梯探花」、「華人球迷暱稱杰倫」的籃球員,但或許你並不知道他同時也是個充滿自我想法又熱衷學習的高知識學霸。

他是名非常特別的球員,進入NBA第二年了仍沒有聘請任何經紀人,所有的代言、合約談判全都由他自己處理,他曾經透露當他確定將加盟塞爾提克那刻起,平時他除了磨練球技外平時的課題就是與忘年之交也是前活塞傳奇控衛Isiah Thomas以及一票NBA相關專業人士學習,獨自搞懂勞資協議、NBA的相關條款,並同時請教打球的觀念。

高中時代一度被譽為「全美最強高中生」的Jaylen當然也是NCAA各校爭先恐後追逐的對象,但他卻拒絕了Duke、Kentucky、Kansas這些耳熟能詳的一級名校,轉而就讀UC Berkeley(柏克萊大學),原因非常與眾不同:「這裡的師資與設施非常傑出。」

每一名NBA球員生涯的第一目標多半會是「奪得總冠軍」、「成為最棒的球員」,但Jaylen卻立志要成為「球員工會主席」,他認為聯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了培養自己的號召力,去年他趁著參與拉斯維加斯夏季聯賽期間邀請許多一、二年級生參加一場由他自掏腰包舉辦的小型聚會,其中像是隊友Jayson Tatum與同梯好友Ben Simmons、Marquese Chriss都有參與其中。今年明星週Jaylen更是在洛杉磯與一些風險管理公司、NBA球員工會合作舉辦了一場名為Tech Hustle的午宴餐會,非常多來自各界的名人都共襄盛舉。

3月初,Jaylen更是受邀參加了哈佛大學教育研究學院進行一場演講,受到熱烈歡迎與回響,以下就是整場演講的全文(不含Q&A),若有興趣觀看整場演講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下面的影片連結(不含QA約20分鐘)。

  • 演講者:Jaylen Brown,(鋒衛搖擺人)波士頓塞爾提克隊
  • 主持人:Jal Mehta,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

摘要

Jaylen Brown是誰?他曾自學西班牙語、現在正在學阿拉伯語;他會下棋彈琴,也對政治、教育、種族主義等話題很有研究。噢!他同時也是個塞爾提克人。驚訝嗎?Jaylen從小就被認為太聰明所以不適合打籃球,在現今社會中四肢發達、頭腦又好的人是很罕見的,特別是對於年輕的黑人。

然而運動員可不只會打籃球,他們還可以是投資者、企業家、哲學家、慈善家等業餘愛好者,他們透過打球的經歷來成長、學習並從中塑造他們豐富的人格。他在喬治亞長大、在柏克萊打球,現在效力於塞爾提克,Jaylen將運用他的經歷作為基礎討論「體制化的體育與教育」、「蓄意的不平等」、「體育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為什麼運動員應該用自身影響力發聲,推動社會進步​」。

演講全文

我不想站在講桌後面,那對我來講太過拘束,我想要到處走動。我會拿著我的I-Pad演講,畢竟現在是2018年,小抄已經升級成這個。很多人來到這裡都想聽我聊聊我的NBA生活,我保證後面我一定會提到它們,但我想先從我的教育經歷揭開序幕,從高中就讀亞特蘭大公立學校再到修習UC Berkeley的研究所教育課程,我都經常被問到:「Jaylen,你對自己的定位是籃球員還是知識份子?」我卻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過這個問題,因為我討厭把這兩者切割開來,「為什麼不能兩者兼得呢?」「我為什麼不能文武雙全呢?」

在我開始進入正題前,首先我要感謝哈佛大學給了我這個機會,我非常榮幸來到這裡,同時我也很緊張以至於我差點忘了致謝。當我告訴我朋友我決定要來這裡演講時,他們說:「天啊!Jaylen你打算談些什麼?」說實話我根本沒打算我要幹嘛,我只想簡短談談一些與我有關又能夠引起你們共鳴的事情,在思考安排過程時,我腦海中立刻出現一個話題:「教育體系中的蓄意不平等」。

有一種不平等並不像種族歧視那樣顯而易見卻更有威脅性,那就是社會階級的劃分、學稱「分軌制度」(Tracking),Jeannie Oakes是提出這套制度的其中一人。先讓我介紹一下何謂分軌制度,就是把學生劃分等級、分班上課的制度。Oakes舉例說:「有一種隱藏課程是根據社會階級讓學生分班,意味著只有高級子弟才可以上標準課程,老師會教他們如何把課堂所學運用到社會上,至於其他學生則被認為是在浪費資源。」

我剛到柏克萊念書時,我們在暑假被要求參加新生訓練以加快適應大學生活,他們安排了一場分級考試,目的是要根據你的興趣把你分到相對應的班級,因此我被分到了「教育領域班」,我記得第一堂課我翻閱課本看見了Oakes的分軌制度,當時我的感覺是 「天啊!我目睹了這一切卻沒做出反駁,我經歷了這些卻沒發現我身處其中。」這件事情刺痛了我,眼淚在我眼眶裡打轉,我感覺我被騙了,我第一次覺得我沒有掌控我的人生。

這件事情含括了整個教育,我卻不知道它的存在。我要把我在全球貧窮課中學到的一句話送給你們:「知識能幫助你們的只有這些,你可以終身使用它、實踐它、掌握所有消息,但唯有你因為親身經驗感到不舒服,你才能說自己是一名知識分子。」這就是我的經歷,我看見了分軌制度的消極影響,我看到了它帶給自尊心的挫折、我看到了反對行動以及制式化的觀念。從幼稚園開始的分級考試就把你固定在一條軌道上,假設一直到高中你都依舊對此一無所知,那麼你將繼續在這條軌道上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