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紐約的同質奇想:生活在高度世俗城市的正統猶太教社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哈西迪猶太人清一色是一席長黑色外套配上厚厚的高帽,兩側的鬢角一路捲下來。看到他們時總是不發一語,也不輕易注視其他人,像是極力在避免任何可能產生互動的可能。他們對猶太教的律法高度遵從且和世俗文化以及異質文化有意識地保持距離。
文:張宇聞
在紐約已經待了一陣子,可是偶然在人擠人的地鐵車廂裡抬頭,看著身影相似卻有著截然不同面孔的乘客時仍然會感到不可置信。
竟然存在這樣一座的城市,八百五十萬人、八百多種語言,可以同時收納人類社會的種種不同,讓這群換作在其他地方可能會冒出很多問題的人們,如此自在地處在同一個空間裡。有點像許多災難電影中描述的殘存人類所生存的城市聚落,又彷彿是霍格華茲,受到某種魔法屏障的保護,讓許多人得以擺脫原有的社會期待與國族包袱。
就連「美國」本身在紐約都必須重新被定義,儘管全美國的白人佔七成以上,紐約市卻只有四成多的白人,其他種族(race)的比例則約略都是全國平均值的兩倍之多。與其說「沒來過紐約就不算來過美國」,或許該說「只去過紐約還不算去過美國」更為實際。
正是因為紐約這麼酷,再奇怪的事在紐約客眼中都不足為奇,反而讓同質這件事變得很突兀。換句話說,異質反而成為紐約最大的共同特質。這和在較同質的城市,比如東京、首爾,遇到異質現象會感到奇怪正好相反。
就說衣著打扮吧,紐約最常看到的制服大概就是警察和地鐵員工,連小屁孩上學都沒有穿制服。要說西裝嘛,雖然勉強算是比較同質的打扮了,又沒有華盛頓特區滿街跑的政治人那麼無趣,而且西裝樣式多元,一陣觀光客、文青、時尚男女混雜過去,就變回繽紛雜亂的紐約日常。更不用說各種在我眼中奇特罕見的妝髮、配件、穿搭和言行舉止,都鮮少能引起身旁紐約人的注意(紐約人有太多自己的事情要忙也是一個原因吧)。
所以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時候,有點反應不過來。
滿滿的黑衣人
公車從威廉斯堡往布魯克林市區移動時,我的思緒原本集中在公車的路線圖上,想著該在哪一站下車,可是才回神過來窗外突然變得陌生:牆面與校車上遍佈的符文般的文字以及路口街角或成群或零散的黑衣人士,和早先走過的「文青聚集地」──繽紛多元的 Bedford 大道──竟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些人清一色的是一席長黑色外套配上厚厚的高帽,兩側的鬢角(payot)一路捲下來,而且看來看去都是男的。原本以為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或集會,不過後來在地鐵裡也注意到一模一樣裝扮的人時常零星出沒,總是不發一語,也不輕易注視其他人,像是極力在避免任何可能產生互動的可能,又或是陷入某種無法中斷的思緒。這在琳琅奇異、見怪不怪的紐約反而變得奇怪(至少對初來乍到的我來說)。
原來這些人是猶太人,更準確一點說是哈西迪猶太人。哈西迪猶太教(Hasidic Judaism)被歸類在哈雷迪教派(Haredi Judaism)底下,而哈雷迪又是正統猶太教(Orthodox Judaism)的一支,對猶太教的律法高度遵從且和世俗文化以及異質文化有意識地保持距離(但非完全排除於外),故也有極正統猶太教(Ultra-Orthodox Judaism)稱呼。
雖然沒有準確的數據說明紐約到底有多少猶太人,可是不論從哪一方的數據估算都至少佔了超過一成、或有將近兩成的紐約市人口(一百至兩百萬人),而我所居住的布魯克林區(Brooklyn Borough)內的猶太居民甚至達到了該區居民四分之一的規模。
至於正統教猶太人,雖然只佔美國猶太人中的一至兩成,卻因為居高不下的出生率(部分基於對生育的鼓勵以及對節育行為的限制)和高度內向的社群模式而快速成長中。按照這些數據,紐約市本身(而非都會區)很有可能是全球最多猶太人的城市,和以色列第二大城特拉維夫(Tel Aviv)不相上下。這也解開了前年我到紐約觀光時的一個疑惑:當時查了紐約具有代表性的食物裡面,反覆出現的一項便是當時我還十分不熟悉的猶太食物。

哈雷迪的神秘生活
猶太教多元的支派、生活差異、乃至於使用的語言,都和他們過去遷徙的路途和在各地流離的地區有關。舉例來說,往伊比利半島(現西班牙、葡萄牙)移動的塞法迪猶太人(Sephardi Jews)發展出拉迪諾語(Judaeo-Spanish),結合了古西班牙文和其他方言而成。又比如我所看見的陌生文字──意第緒文(Yiddish)──則是遷徙到現今中歐、東歐一帶的猶太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Ashkenazi Jews)在與古日耳曼語和其他方言互動下所產生的,同樣保有了舊德文的元素,同時以希伯來字母拼寫。而這些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很大一部分和其他東歐移民在十九、二十世紀間(帶著如今成為紐約招牌之一的貝果)大批遷徙到了紐約。
其實多數猶太人並不顯眼,至少臉盲如我很難有機會第一時間就認出來,他們的日常裝扮很有可能就如其他紐約路人,因此真正引起我注意的其實是這些高度集中又無時無刻遵從服裝規定的極正統猶太人。除了醒目的服裝之外,哈雷迪猶太人還有什麼很不一樣的地方呢?首先,他們是非常保守內向的社群,雖然不排除於生活在世俗世界,可是與外界的接觸都盡可能地被降到最低限度,包括與他人的交談、就業的場所,乃至於對外界媒體的使用,如:電視、網路、報紙等。
社群內,他們在生活及教育中實施嚴格的性別分離規定,而男生在有限的基礎教育後就不會修習一般學童會學的數學、自然等「世俗科目」,而是在相當於國、高中的年紀轉而進入專門的學校(如:Yeshiva)學習《妥拉》(Torah)等猶太經典及教義,許多甚至終生鑽研。這也是為什麼明明這麼大的族群,我卻不記得曾經在校園內見過他們的身影,並非他們上學或工作時換成了世俗服裝,而是他們根本鮮少進入世俗教育系統。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