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觀點與角度」——甚麼是道德相對主義?

「不過是觀點與角度」——甚麼是道德相對主義?
Image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道德相對主義的任務不是要打倒整個道德領域,而是要以相對的道德判斷代替絕對的道德判斷。

作者︰豬文

「天然的相對主義者」

「這些不過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而已。對你來說是那樣,對我來說是這樣。」這類說話,我們都不會陌生,甚至是我們常常會講的話。在現在這個「後現代」或「後真相」時代,彷佛我們都是「天然的相對主義者」。「客觀」、「絕對」這些詞只會讓我們眉頭緊皺。

當然,很少人或哲學家,會認為世上一切都是相對的。有些領域,例如科學和數學,似乎還沒被相對主義「佔領」。但某些特定領域的本質,不少人或哲學家都深信是相對的。當中最明顯的便是道德領域。這種道德相對主義會說︰「世上無所謂絕對的對與錯,甚麼是對,甚麼是錯只視乎你站在甚麼角度看事情」。相對主義看似簡單易明,但若我們再細心考察這句說話,究竟這句說話是甚麼意思呢?這種立場主張的是甚麼?又是否站得住腳?其實都不易說清。

哲學家Paul Boghossian曾發表過兩篇著名的文章︰〈What is Relativism〉和 〈Three Types of Relativism〉去探討這個問題,他認為搞清楚相對主義的立場後,我們便可以發現相對主義其實根本不是一個站得住腳的立場。這篇文章會簡單介紹他的想法,希望各位「天然的相對主義者」可以更了解所謂的相對主義。

道德相對主義的基本任務

道德相對主義的第一個核心想法是︰世上並沒有絕對的道德真理。世上不存在「錯」或「不應該做的」這些絕對的道德特性。

基於這理解,相對主義者會認為所有「救人是對的」、「說謊是錯的」、「這件事是好的」這些道德判斷都是假(false)的。這些判斷就好像「蘋果在左邊」這句說話一樣,嚴格而言都是假的。為甚麼?因為世上根本不存在一種絕對的屬性叫「在左邊」,可以讓那個蘋果擁有;世上也根本不存一些絕對的道德屬性叫「錯」、「對」、「好」、「應該做」、「不應該做」,可以讓不同的行為或狀況擁有。所以,「殺人是錯的」與「蘋果在左邊」一樣,都是假的。[1]

那麼,既然所有這些道德判斷都為假,是否意味着相對主義者會叫我們放棄一切道德判斷呢?不是。相對主義第二個核心想法是,雖然世上沒有「對」、「錯」這些絕對的道德屬性,但有相對的道德屬性,例如︰「對X而言,對的」、「對X而言,錯的 」。就好像我們沒有「在左邊」這個絕對的屬性,但可以有「對某個東西而言,在左邊」。「蘋果在左邊」雖然一定是假的,但「對我而言,蘋果在左邊」卻可以是真的。

Depositphotos_78757856_xl-20152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同理,「殺人是錯的」雖然一定是假的,但「對X而言,殺人是錯的」卻可以是真的。因此,道德相對主義並不是一種虛無主義。道德相對主義的任務,不是要論證世上沒有任何道德真理、一切道德判斷都是假的、我們不應作出任何道德判斷。道德相對主義要旨,是指出世上不存在絕對的道德真理,只有相對的道德真理。

因此,按Boghossian的術語,相對主義是一種取代式(replacement)立場。[2]道德相對主義的任務不是要打倒整個道德領域,而是要以相對的道德判斷代替絕對的道德判斷。我們不應該再說「殺人是對的」(因為這句話是假的),而應該說「對X而言,殺人是錯的」(這句話不一定真,但起碼有可能為真)。[3][4]

X是甚麼?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大約把握到道德相對主義想要做甚麼︰以「對X而言,這行為是錯的」這種相對的道德判斷,代替「這行為是錯的」這個絕對的道德判斷。但要搞清楚道德相對主義的立場,這裡還剩下兩個空白格︰第一,X是道德判斷的參數,是道德對錯所相對於的東西,但究竟這個東西是甚麼呢?第二,除了X是甚麼之外,我們還要知道「對X而言」是甚麼意思,亦即是究竟「X」以怎麼樣的方式使得「某個行為是錯的」為真?唯有填上這兩個空格,我們才能完整把握道德相對主義的立場。

X是甚麼呢?一個很直接的答案便是︰道德準則或者道德框架(moral codes/moral frameworks)。至於是哪一套道德準則,則通常是作道德判斷之人所接受的道德準則。換言之,道德相對主義建議的是︰判斷「殺人是錯的」時,我真正應該要說的是「殺人是錯的,對我所接受的道德準則而言」。

那麼,道德準則又是甚麼呢?最直接的答案便是︰它是一組普遍的道德命題 (a set of general moral propositions)。[5]例如︰「凡是能帶來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便是好事」、「凡傷害無辜的人都是錯的」等等這些普遍的道德命題集合起來便是一套道德準則。每組不同的普遍道德命題,構成了不同的道德觀。所謂道德準則便是這些不同的集合,不同的道德觀。

1280px-Trolley_Problem_svg
Image Credit: Zapyon, CC BY-SA 4.0

因此,說「犠牲一個無辜的人去拯救十人的性命」這個行為是對候,我們真正應該要說的是相對於「凡是能帶來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這道德準則來說,這是一個對的行為;反之,若我們說要它是不對的時候,我們真正應該要說的是相對於「凡傷害無辜的人都是錯的」這道德準則來說,這是錯的行為。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相對主義,其實也可以理解成這一種相對主義。如我們常聽到「相對你的文化,這是對的」,但「相對我們的文化,這是錯的」這種文化相對主義中,我們可以把一種文化理解成不同的道德準則,所以說相對於不同的文化,其實就等於說相對於不同的道德準則。而另一種常遇到的個人相對主義,會說「相對於你而言,這是對的」,但「相對於我而言,這是錯的」。我們也可以把這理解成相對於不同個體所接受的不同道德標準。如我認同「凡是能帶來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便是好事」,而你認同「凡傷害無辜的人都是錯的」。故此,相對於不同個體而言行為有不同的對錯,其實也只是相對於不同道德標準而言,有不同的對與錯。

「對X而言」又是甚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