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什麼我們會稱伴侶為「另一半」?

為什麼我們會稱伴侶為「另一半」?
Image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我們會稱伴侶為「另一半」?原來這說法大有來頭,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西方經典愛情文本《會飲篇》。

「你幾時出 pool (按:香港用語,指脫離單身)啊?」對於朋友這類「好心」問候,相信許多單身男女已經聽到煩躁。但為什麼交往叫做「出 pool 」?據說,這是因為單身就像被困於苦悶的水池(pool)之中,交往便能脫離「出」苦水。

然而,交往到底是「入」,還是「出」苦水,這可真是說不準。錢鍾書就有句名言︰「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向外爬」;這句話,同樣是一些交往人士的心聲。

「出 pool 」以水喻愛情,「交往」一詞的來由也與水有關。清未時,廣州珠江一帶的蒸汽船會「拖」著不夠力的小木船航行;兩船駛到較窄的河道,便會「拍埋(靠在)」一起。人們將這情景叫做「拍拖(交往)」,後來引申義為男女談戀愛時牽手靠在一起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我們又會稱伴侶為「另一半」?原來這說法大有來頭,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西方經典愛情文本︰《會飲篇》。

《會飲篇》是人類史上談論愛情最古老的文本之一,講述一場宴會的對話。

古希臘的有錢人都喜歡開宴會,邀請各方好友、有識之士參加,討論天文地理國家大事。哲學家蘇格拉底就經常受邀參與這類宴會。但這類宴會卻完全不是現今對談節目那樣正經;若從現今角度來看,反而更像「淫亂party」︰宴客都是一邊聽歌飲酒、把玩女奴,一邊談天說地的;宴客之間也會互相挑逗、物色戀愛對象,甚至有親密的性接觸。

但宴客也不是隨便就發生情慾關係。古希臘人普遍視愛為教育。年長的需要才德兼備,才會有傾慕者;年輕的則要施展渾身解數,獲前者垂青傳授知識。在《會飲篇》的宴會裡,男主人就很想把蘇格拉底追到手;當時享富盛名的政治家兼美男子Alcibiades更喝到半醉,當眾控訴蘇格拉底多次不受其色誘,他說︰「你們信不信,我和蘇格拉底一起練習摔跤,沒有旁人在場,但還是沒做成那件事」。(沒錯,蘇格拉底是男的。古希臘盛行男同性戀,而且他們認為男同性戀比異性戀更為高尚。)

Plato's_Symposium_-_Anselm_Feuerbach_-_G
Plato's Symposium, Anselm Feuerbach, 1869. Oil on canvas.

在這宴會裡,一名喜劇家Aristophanes便首次提到,有一個神話故事能夠解釋,在茫茫人海之中,為何我們會對某人產生強烈情感,覺得對方是自己的另一半。

Aristophanes講道,原本人是雙身生物,有兩張臉、兩雙手、兩雙耳朵、兩隻腳,是「完整的存在」。這種存在物可以眼觀六路、能力高強,因而高傲起來,向神族發起戰爭。眾神當時面臨艱難抉擇,不知要消滅還是控制他們較好。最後眾神因為仍要崇拜者,決定不狠下殺手,只把他們一劈為二。自此以後,人類終其一生、浪跡天下,為的便是尋找丟失的另一半,變回完整的存在。

神話固然不是現實,但卻表達了人類深層的精神渴求。回想我們對著深愛的人、獨特的他/她,時常會形容為「靈魂伴侶」、「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完整」、「圓滿」,難道還有比這更精準與深刻的描述嗎?雖然我們已經身在理性科學高舉的時代,但對於愛情,我們仍然深陷神話之中。

人們常常認為愛是無法定義,這個神話也許能帶來啟示。哲學家Simon May便道︰「如果一定要給愛一個定義,我們可以說『愛是渴望和追求自我完整』。愛的目標便是找到另一半自己,超越生命的脆弱與不完整。」

愛情神話能夠催化人的浪漫想像。假如下次想向伴侶表達愛時,不妨告訴她/他這個故事,你們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存在,他/她可能會很受落。然而,如果從神話的浪漫想像回到理性之中,卻不禁令人疑問︰人真的有先天匹配的靈魂伴侶、Mr./Ms. Right 嗎?擁抱這種神話的人又可能陷入什麼愛情困境?對於這個問題,有機會再談。

【你可能會有興趣讀的書】

柏拉圖《會飲篇》︰這本書討論了愛的本質,是人類史上談論愛情最古老的文本之一。哲學先賢蘇格拉底在宴會中反駁了「愛是至善至美」的主流看法,主張愛是因為自身缺乏而追求美好事物的過程。蘇格拉底的精彩發言將宴會推向高潮,著名政治家兼美男子Alcibiades更大讚蘇格拉底是在場所有人中最傑出的一位。蘇格拉底聽到後羞澀地微笑起來,似乎被美男子「逗樂」了。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書生百用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